中國傳統工藝之唐三彩

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潢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唐三彩是一種盛行於唐代的陶器,以黃、褐、綠為基本釉色,後來人們習慣地把這類陶器稱為“唐三彩”。唐三彩的誕生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了,它吸取了中國國畫、雕塑等工藝美術的特點,採用堆貼、刻畫等形式的裝潢圖案,線條粗獷有力。


中國傳統工藝之唐三彩

它以造型生動逼真、色澤豔麗和富有生活氣息而著稱。它主要是陶坯上塗上的彩釉,在烘制過程中發生化學變化,自然垂流、相互滲化,色彩自然協調,花紋流暢,是一種具有中國獨特風格的傳統工藝品。

唐三彩主要分佈在長安和洛陽兩地,在長安的稱西窑,在洛陽的則稱東窑。唐代盛行厚葬,不僅是達官貴族,百姓也如此,已形成一股風氣。

唐三彩種類很多人物、動物、碗盤、水器、酒器、文具、傢俱、房屋,甚至裝骨灰的壺壇等等。大致上較為人喜愛的是馬俑,有的揚足飛奔,有的徘徊伫立,有的引頸嘶鳴,均表現出栩栩如生的各種姿態。至於人物造型有婦女、文官、武將、胡俑、天王,根據人物的社會地位和等級,刻畫出不同的性格和特徵;貴婦面部豐圓,梳成各式髮髻,穿著色彩鮮豔的服裝,文官彬彬有禮,武士剛烈勇猛,胡俑高鼻深目、天王怒目威武、雄壯氣概,足為我國古代雕塑的典範精品!

現今所見的唐三彩陶器,大量的都出於盛唐時期,其燒制數量之多,質量之精,代表了唐三彩燒制的最高水准,然而從晚唐開始,唐三彩的製作逐漸走向衰敗。

唐三彩的製作工藝十分複雜。首先要將開採來的礦土經過挑選、舂搗、淘洗、沉澱、晾乾後,用模具作成胎入窑燒制。唐三彩的燒制採用的是二次燒成法。從原料上來看,它的胎體是用白色的粘土製成,在窑內經過1000-1100攝氏度的素燒,將焙燒過的素胎經過冷卻,再施以配製好的各種釉料入窑釉燒,其燒成溫度為850-950攝氏度。在釉色上,利用各種氧化金屬為呈色劑,經煆燒後呈現出各種色彩。釉燒出來以後,有的人物需要再開臉,所謂的開臉就是人物的頭部仿古產品是不上釉的,它要經過畫眉、點唇、畫頭髮。這麼一個過程,然後這一件唐三彩的產品就算完成了。

唐三彩的造型豐富多彩,一般可以分為動物、生活用具和人物三大類,而其中尤以動物居多。

唐三彩的特點我們現在可以歸納為兩個方面,首先它是造型,從造型方面來講呢,它的造型與一般的工藝品的造型不同,與其他時代的出土的馬也不同。首先它的造型比較肥碩,這個馬的品種,據說是從當時西域那邊進貢過來的,所以和我們現在看到的馬的形狀有點不大相同,馬的臀部比較肥,頸部比較寬。唐馬的造型特點,它是以靜為主,但是靜中帶動,你們看到這是一匹靜立的馬。但是它通過馬的眼部的刻畫,馬的眼部是刻成三角形的,眼睛是圓睜的,然後馬的耳朵是貼著的,它好像在靜聽或者聽到有什麼動靜一樣,它通過這樣的細部刻畫來顯示出來唐馬的內在精神和內在的韻律。

唐三彩的另外一個特點就是釉色。作為一件器物上同時使用紅綠白三種釉色,這在唐代本來就是首創,但是匠人們又巧妙地運用施釉的方法,紅、綠、白三色,讓它交錯、間錯地使用,然後在高溫下經過高溫燒制以後,釉色又澆融流溜形成獨特的流竄工藝,出窑以後,三彩就變成了很多的色彩,它有原色、有複色、有兼色,人們能够看到的就是斑駁淋漓的多種彩色,這是唐三彩釉色的特點。

資料標籤: 唐三彩 文化 藝術 釉色
本文標題: 中國傳統工藝之唐三彩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030953362141
相关資料
中國傳統工藝-傳統工藝之過年窗花
窗花是貼在窗紙或窗戶玻璃上的剪紙。過去無論南方北方,春節期間都貼窗花。現在南方只結婚時才貼,春節一般不貼了。而北方貼窗花還盛行,在河北豐寧,春節期間若誰家未貼窗花,人們就會猜測這個家庭是否出了事。為烘托節日氣氛,廣大農村春節前在窗子上張貼的
標籤: 窗花 剪紙團花 藝術 手工藝 文化
中國剪紙文化-中國傳統中的剪紙文化
剪紙在中國農村是歷史悠久、流傳很廣的一種民間藝術形式。這種民俗藝術的產生和流傳與中國農村的節日風俗有著密切關係,逢年過節抑或新婚喜慶,人們把美麗鮮豔的剪紙貼在雪白的窗紙或明亮的玻璃窗上、牆上、門上、燈籠上,節日的氣氛便被渲染得非常濃郁喜慶。
標籤: 文化 炎黃文化 中國剪紙 藝術 手工藝
刺繡針法大全,刺繡的25種針法介紹
平即繡面要平,不宜凹凸不平;齊是指落針點與輪廓齊,也就是針腳要齊;勻是指繡線疏密均勻,不重疊、不交叉、不露底布;順是指針向順形就勢。
標籤: 手工藝
手工刺繡需要什麼工具?手工刺繡的工具介紹
手工刺繡是中國的傳統工藝品,在中國工藝美術史上佔有重要的地位。想要學習刺繡,工具可不能少,下麵就是一些手工刺繡採用的工具。
標籤: 手工刺繡 手工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