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壺的工藝與文化

從喝水到飲茶是一次飛躍,表明了生存管道的進步;從飲茶到飲茶享受又是一次飛躍,表明了文化生活的介入。紫砂茶壺的出現和流行正迎合了這個趨勢。紫砂壺的胎泥、造型、鐫刻、印鑒和傳統文化、審美意識、傳統生活方式幾乎是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其文化價值也正是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吸收各種文化養分積累而成的。

紫砂壺的工藝與文化

從喝水到飲茶是一次飛躍,表明了生存管道的進步;從飲茶到飲茶享受又是一次飛躍,表明了文化生活的介入。紫砂茶壺的出現和流行正迎合了這個趨勢。

在這個過程中,歷代文人起了不可缺少的作用,這種作用表現為三個方面:

文人的賞玩中國士大夫把飲茶視為雅事,茶葉、水、茶具都非常講究,唐人陸羽《茶經》中對各種茶盞的評判,為文人對茶具的追求提供了依據。

蘇東坡嗜茶成癖,“磚爐石銚行相隨”,將這些沉重之物隨身攜帶,簡直到了癡迷的程度。東坡居士到宜興一帶看見古樸無華的紫砂,自然愛不釋手,相傳親自設計了提梁壺。

以後從元代高士孫道明到明代金沙寺老僧,從明代大儒陳眉公到清代畫家陳鴻壽,無不嗜茗飲而更喜砂壺。文人的喜好追求,對紫砂的風行起了推波助瀾作用。

文人的指導明清的詩人、畫家有不少直接指導藝人創作砂壺。相傳時大彬善制大壺,聽了王時敏、王鑒的意見,製作小壺,更易把玩。

清末大收藏家吳大邀名師黃玉麟到家中做壺並提出想法,提高了黃玉麟砂壺的品位。清代金石家兼畫家陳鴻壽(曼生)對砂壺製作的指導更具體,設計了曼生十八式,並親自題咏,使楊彭年的壺藝到了新的境界。

歷史上遺留下來的這些優秀作品,都記錄了文人在壺藝製作中的指導作用。

文人的製作文人直接參與砂壺製作歷代都有。明代末年嘉興人項石損為名書家,雖不是陶業中人,但親自動手制壺,所制砂壺形質樸而雅,出手不凡,非普通藝人可及。

近現代畫家、書家、金石家在砂壺上題咏繪畫後再由藝人刻制的很普遍,有不少文人則是自己鐫刻,因藝術修養深厚,自然韻味十足,文人氣息濃厚。

紫砂壺的胎泥、造型、鐫刻、印鑒和傳統文化、審美意識、傳統生活方式幾乎是天衣無縫地融合在一起。其文化價值也正是在這漫長的歲月中吸收各種文化養分積累而成的。

資料標籤: 紫砂壺 文化 藝術
本文標題: 紫砂壺的工藝與文化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030916264150
相关資料
老傳統,你看過木偶戲嗎?
木偶過去頭用木雕,大小若拳頭,臉譜程式化,戴上鬍子是鬚生,卸下鬍子是小生。近年經過改進,頭用石膏翻模,紙殼脫胎,大如拱學,輕巧結實。木偶戲的唱腔以秦腔為主,操縱人根據唱腔和道白,充分發揮木偶輕便靈活的特點,在有限的空間裏,演出豐富多來的劇碼
標籤: 藝術 手工藝 木偶劇院
皮影戲的起源
皮影,在歷史文獻中確實有資料可證的,是晋代《搜神記》一篇文中載有“影戲之源出於漢武帝李夫人亡。齊人少翁言能致其魂┅┅少翁夜為方帷張燈燭.帝坐他帳自帳中望之仿佛夫人像也,故今有影戲。”故將皮影戲藝術的起源定位於兩千年前的西漢較為客觀。灤州皮影
標籤: 皮影戲 藝術 文化 手工藝
你可能不知道的中國名繡
中國各類民間刺繡別具特色。發展到今天,各種刺繡的工藝精細複雜,刺繡藝術品豐富典雅。以蘇州為中心的刺繡工藝品的總稱,國內外早負盛名。中國的發繡,歷史悠久,早在南宋時期已有發繡這一工藝,它吸收國畫技法及絲繡經驗,在滾、纏、接多中手法運用中,充分
標籤: 中國刺繡 文化 手工藝 湘繡 蘇繡 粵繡
“南桃北柳”中國版畫史上的輝煌
在長期的發展過程中,楊柳青年畫繼承了宋代和元代的繪畫傳統,吸收了明代木刻版畫、工藝美術、戲劇舞臺等形式,逐漸形成了一種獨特的藝術風格。在中國版畫史上,北方的楊柳青年畫與南方著名的蘇州年畫並稱“南桃北柳”。楊柳青年畫受到政府的重視和扶持,天津
標籤: 楊柳青年畫 藝術 文化 美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