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手工,紮風箏

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據《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山東濰坊是我國著名風箏產地,明代就已在民間出現紮制風箏的藝人。

傳統手工,紮風箏

風箏起源於中國,最早的風箏是由古代哲學家墨翟製造的。據《韓非子·外儲說》載:墨翟居魯山(今山東青州一帶)“斫木為鷂,三年而成飛一日而敗。是說墨子研究了三年,終於用木頭製成了一隻木鳥,但只飛了一天就壞了。墨子製造的這只“木鷂”就是中國最早的風箏。

中國風箏問世後,很快被用於量測傳遞資訊,飛躍險阻等軍事需要。唐宋時期,由於造紙業的出現,風箏改由紙糊,很快傳入民間,成為人們的娛樂的玩具

宋朝風箏已在民間廣泛流行。隨著國際交往的新增,中國的風箏流傳到世界各地。先是傳到日本和朝鮮等近鄰國,後又漂洋過海,傳到了緬甸,馬來亞,印尼和紐西蘭直到更遠的東方島嶼上;另一線則順著“絲綢之路”或蒙古人的征戰路線進入了阿拉伯和西歐。元代在中國為官17年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歸國後,也把風箏介紹到了西方

山東濰坊是我國著名風箏產地,明代就已在民間出現紮制風箏的藝人。清代,隨著放風箏習俗的流行,風箏藝術亦達到鼎盛階段。道光年間,郭麟吟清明的一首竹枝詞描繪道:“一百四日小寒食,冶遊爭上白浪河,紙鳶兒子秋千女,亂比新來春燕多。”鄭板橋有詩曰:“紙花如雪滿天飛,嬌女秋千打四圍,飛彩羅裙風擺動,好將蝴蝶鬥春歸。”

《濰縣志》也記著:“清明,小兒女作紙鴦,秋千之戲,紙鴦其制不一,於鶴、燕、蝶、蟬各類之外,兼作種種人物,無不惟妙惟肖,奇巧百出。清末,濰坊已形成了固定的風箏市場,全國許多地方的商賈都來濰坊購買風箏,一時間花樣翻新招主顧,雙雙蝴蝶鳶成行”,湧現出了一大批手藝高超的風箏藝人。

資料標籤: 風箏 文化
本文標題: 傳統手工,紮風箏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030901220438
相关資料
中國毛筆工藝鑒賞
毛筆雖然是實用工具,但隨著社會經濟文化的需求,毛筆的製作及品種不斷提高、增多,工藝改進,使毛筆日益完善和精美,逐漸也成為收藏、鑒賞珍玩的古物。文中敘述筆管的裝潢已達完美精工,已完善了鑒賞的條件。這些毛筆管、筆套均髹黑漆為地,用彩漆描繪山、海
標籤: 毛筆 文化
民族紮染工藝
紮染的藝由手工針縫紮,用植物染料反復染制而成,產品不僅色彩鮮豔、永不褪色,而且對皮膚有消炎保健作用,克服了現代化學染料有害人體健康的副作用。其紮染分為紮花和浸染兩個環節。彝族紮染有藍染、彩染、貼花等系列產品。
標籤: 紮染 手工藝
四川特有的傳統手工藝,竹絲扣瓷
編好的竹絲扣瓷不論是竹絲本色,還是增飾的別色花紋,或者是編織上的蛟龍戲珠,色澤雅致,清新自然。竹絲扣瓷工藝品不松不裂,不受蟲蛀,只要注意防潮,經久耐用。一般是選擇兩至三年生光滑無斑的上等慈竹。其中挺拔,竹節長的則是好料。平樂瓷胎竹編在編織的
標籤: 手工藝 毛線編織 陶瓷 文化
將要失傳的手工藝,紮龍頭
浦城是一個有著1800多年置縣史的古縣城,自古以來,民間就有歲末年初鬧龍燈的習俗。龍燈,由龍頭、龍肚、龍尾三部分組成。但是,近些年來,隨著舞龍燈這一傳統活動的逐年淡化,相應的“紮龍頭”手藝也漸漸淡出了人們的視線。據瞭解,在浦城縣如今只有一兩
標籤: 手工藝 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