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禁止賭博的故事

到秦漢時期賭博的種類逐漸增多。由於賭博造成了社會風氣的急劇敗壞,新增了社會動盪不安的因素,所以中國歷代的政府都不遺餘力地禁賭,頒發了一系列禁賭措施。由於社會上重利、奢靡的世風,晚清時期賭博之風猖獗。鴉片戰爭之後,一些西洋賭術傳入中國,尤其是中國的賭博活動五花八門、紛繁龐雜,賭博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賭博在中國可以算是歷史悠久了。早在三千五百年以前的夏朝,就已經出現了最早的賭博遊戲——六博。到秦漢時期賭博的種類逐漸增多。而到了唐宋時期,賭博現象幾乎深入社會各個階層。由於賭博造成了社會風氣的急劇敗壞,新增了社會動盪不安的因素,所以中國歷代的政府都不遺餘力地禁賭,頒發了一系列禁賭措施。由於社會上重利、奢靡的世風,晚清時期賭博之風猖獗。鴉片戰爭之後,一些西洋賭術傳入中國,尤其是中國的賭博活動五花八門、紛繁龐雜,賭博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

有一個故事,講李某,縉雲縣令,嗜好賭博。當他病重即將去世的時候還用手臂敲打床沿,嘴裡則發出賭博時的呼喊聲。家人哭著勸他說:“你都病成這樣還如此地氣喘勞神的,何苦呢!”李某說:“我有幾個賭友,就站在我的床前,你們只是看不到罷了,他們來邀我,我怎麼能拒絕呢?”說完就昏迷過去。等一會兒,又蘇醒過來,向家人伸著手喊:“快替我還賭債!”家人忙問怎麼回事,李某回答說:“我剛才到了陰間,和一群小鬼賭了幾把,結果輸了。小鬼說如果我還上了賭債,就放我回陽間。”家人聽他如此說,就趕緊燒了很多的紙錢。可是李某竟在此際閉上眼睛死去了。

明朝末期盛行一種叫“馬吊”的遊戲(即今天的麻將)人稱“亡國之戲”。到了清朝,清代的皇帝鑒於明朝滅亡的教訓,在諸多方面整綱肅紀,同時也嚴禁賭博,尤其以康熙、雍正兩朝最為嚴厲。康熙在即位之初就把賭博作為大禁。史料記載,當時那些整天沉迷賭博的賭徒們都躲在家裡不敢出屋,京城內街巷市井之中的賊也囙此日漸稀少了,外面各省的客商往來經營也越來越放心,因為很少再有偷盜搶劫的事。到了雍正朝,更是嚴加糾禁,日夜不停地巡查嚴輯,同時新增律條,官吏賭博要革職,而且不准花錢减罪,並且從此不予錄用。史料稱,當時從事賭博業和賭具製造業的人們都改行做別的生意了。

不止是官方禁賭,民間對此也是深惡痛絕。江西婺源縣鎮頭鎮就曾出土了一塊乾隆年間的賭博禁示牌,上面刻著“永禁賭博”四個大字。這個鎮子在清朝時候繁榮一時,賭博之風也隨之蔓延。於是就有家族的長輩集合本族成員宣誓,不沾染賭博的習慣,為了銘記和立信刻下了這座石碑。另外有一個故事流傳至今:當地有一人嗜賭成性,他的父親為了規勸他,給他寫了一首詩:“貝者是人不是人,只因今貝起禍根。有朝一日分貝了,到頭成為貝戎人。”兒子看了後百思不得其解,就向父親請教,父親歎了口氣說:“'貝''者'是賭字,'貝''今'是'貪'字,'分''貝'是'貧'字'戎''貝'是'賊'字呀!”

不僅這些故事,還有一些民謠更是把賭博的害處描寫得淋漓盡致。江南等地有一首民謠《勸賭歌》:“正月雪花紛紛揚,流浪漢子進賭場,賭氣前來全不顧,輸掉天地怨爹娘;二月杏花開滿牆,老婆勸賭情誼長,勸我相公莫再賭,做個安分守田郎;三月桃花正清明,姐妹勸賭淚淋淋,勸我哥哥莫要賭,勿負姐妹一片情……”福建附近傳唱的一首民歌叫做《十二月》,深刻地描繪了賭徒的嘴臉:“正月初來是新年,賭博野仔惹人嫌,誤卻青春和年少,一年挨過又一年。二月裡來是仲春,賭博野仔憂忡忡,衣裳夾襖都押當,米缸嘴向西北風……八月十五是中秋,賭博野仔大出醜,當面討債扒衣褲,當街挨駡不知羞……”這些民歌委婉動情,苦口婆心的勸誡使不少執迷不悟的癮君子改邪歸正。

本文標題: 清朝禁止賭博的故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1025367060711
相关資料
康熙起菜名
很快,店家便將酒菜送上桌,康熙吃完以後感覺很美,不由問道:“店家,這是什麼菜,如此鮮美?”康熙聽得津津有味,一時興起,便揮筆給店家寫了“宮門獻魚”四個字,落款為“玄燁”。自此,消息傳開以後,“宮門獻魚”自然成為了一道名菜。
標籤: 康熙 清朝
康熙的長壽秘訣
康熙對待所謂“長生不老”的態度很端正。康熙認為,要使身體健康,關鍵在於飲食得宜,不能有所偏嗜,更不能暴飲暴食。康熙每次出巡,總是拒絕那些盡是山珍海味的宴席,而專吃當地所產的時令菜。康熙對飲水的要求是很高的。正因如此,康熙皇帝7歲登基,做了六
標籤: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殿版換酒喝
康熙中期在武英殿設立了修書處,這兒成了當時世界最大的編輯出版印刷中心。武英殿圖書不計成本只要精美,許多古籍乃至名著《紅樓夢》等,都出版於此。此處所出書稱作“武英殿本”,簡稱“殿本”。偶然一次,當時在翰林院任職的張之洞來到了武英殿,看到如此珍
標籤: 武英殿
小資李漁的故事
李漁是明清之交一個極聰明的文人,原籍浙江蘭溪,生於今江蘇如皋,能為小說,尤精譜曲,世稱李十郎。李漁對於生活細節的領悟,對於性情本根的貼近,對於實際生存法則的張弛,都令人讀後不禁莞爾。也正因如此,李漁堪稱中國古代的小資代表。李漁不喜吃鱉,說吃
標籤: 李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