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蘇代告訴趙王,趙國攻打燕國就如同鷸蚌相爭,兩國都得不到好處,而强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一樣得到便宜。這個故事後來被概括成了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比喻爭奪的雙方互不相讓,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如何解釋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有什麼典故?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拼音】:yùbàng xiāng zhēng,yúwēng délì

【解釋】:鷸:長嘴水鳥;蚌:有貝殼的軟體動物。比喻雙方爭執不下,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占了便宜。

【成語故事】:

戰國時候,趙國要去攻打燕國,燕國派謀士蘇代去勸說趙王。蘇代就給趙王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隻大蚌在河灘上曬太陽,它剛剛張開貝殼,水鳥鷸就伸出長嘴去啄蚌肉,蚌連忙收緊貝殼。將鷸的長嘴夾住了。鷸鳥生氣地說:“今天不下雨,明天不下雨,我看你怎麼活下去?”蚌也毫不讓步地說:“今天不放你,明天不放你,我瞧你也活不成!”正當鷸和蚌鬧得不可開交的時候,被一比特漁翁發現,他毫不費力就把它們捉住了。

蘇代告訴趙王,趙國攻打燕國就如同鷸蚌相爭,兩國都得不到好處,而强大的秦國就會像漁翁一樣得到便宜。

這個故事後來被概括成了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用來比喻爭奪的雙方互不相讓,結果兩敗俱傷,讓第三者得到了利益。

資料標籤: 鷸蚌相爭 燕國
本文標題: 如何理解成語“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0644232037811
相关資料
如何理解成語“欲蓋彌彰”?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欲蓋彌彰”?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欲是希望的意思;蓋,是掩藏;彌,是更加;彰,是明顯;“欲蓋彌彰”是指一個人本來想隱藏事實,卻反而張揚開來,更加明顯。後來便成了“欲蓋彌彰”這句成語。
標籤: 欲蓋彌彰
李商隱幕府遊歷是一段怎麼樣的時期?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李商隱幕府遊歷的故事。經過一系列的宮廷鬥爭,宣宗李忱即位,並反對武宗的大部分政策,尤其厭惡李德裕。如果他的仕途順利,李商隱可能還有最後一次機會。這樣
標籤: 李商隱 李德裕 幕府
如何理解成語“羽毛未豐”?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羽毛未豐”?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在秦國耗費了所有資財,上書十多次,但仍未說動秦王。這時的蘇秦,也就猶如羽毛未豐的小鳥,無法振翅飛於那動盪的政治舞臺。
標籤: 秦國
歷史上李商隱的文學成就有哪些?
李商隱的詩歌流傳下來的約600首,其中以直接管道觸及時政題材的占了相當比重。李商隱的詠史詩有很高的成就。無題詩是李商隱獨具一格的創造。幼年的環境和所受的教育使李商隱的世界觀基本上屬於儒家體系,其人生態度是積極入世、渴望有所作為的。
標籤: 李商隱 文學 文學歷史 文化 讀書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