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常見的心理疾患,關注空巢老人

1992年上海曾對1446比特老人進行調查,發現36.7%的老人會全年足不出戶。他們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獨,心理或情感的支持系統往往趨於脆弱。老年喪偶者,更易對自身的價值表示懷疑,消極悲觀,甚至產生抑鬱。針對每個“空巢”老人的特殊情况,採取不同的方法比如發洩和社會影響療法。

空巢老人的孤獨與落寞

孩子既是父母的沉重負擔,又是父母的驕傲和精神上的寄託和安慰。一家老少和睦相處,共亯天倫之樂。然而一旦孩子成家立業離開父母時,父母在如釋重負的同時又會發現自己寂寞了。

對這一變故,許多父母,尤其是母親不能正確對待,產生許多心理不適的問題。其中最常見的就是“空巢”孤獨感。人類千百年來一直過著群居生活,是不喜歡孤獨的。尤其的老年人,對於孤獨可能達到十分恐懼的程度。有專家曾對13963名都市老人調查,發現40%的老人有孤獨、壓抑,遇事無人訴說之苦。

1992年上海曾對1446比特老人進行調查,發現36.7%的老人會全年足不出戶。子女遠走高飛,年輕人離開家庭踏上社會,老年人告別社會重返家庭後,尤其“孤苦伶仃”。他們一旦感受到“空巢”的孤獨,心理或情感的支持系統往往趨於脆弱。老年喪偶者,更易對自身的價值表示懷疑,消極悲觀,甚至產生抑鬱。絕望的情緒,認為自己上了年紀就只是能一步步邁向墳墓,重者還加快老年癡呆。

1、“空巢”孤獨感的表現

有“空巢”孤獨感的老人往往表現出愛回憶往事,覺得受到冷落,不喜歡參加活動,閉門發呆,不同親友來往;總覺得別人對自己很冷淡,覺得人情冷漠;認為離開了子女,自己就沒有情感依附。

2、“空巢”孤獨感的成因

(1)不能正確認識子女“離巢”是家庭發展的必然趨勢。子女長大後要獨立,要開拓自己的事業,但為人父母卻不習慣於這種事實。

(2)錯誤的認知:極端地認為子女不在身邊了,感情不存在了。

(3)固執地懷舊:覺得沒有了往昔的熱鬧,清淨得如同一潭死水,因而鬱悶、孤獨。

(4)沒有發覺身邊的老伴兒是自己唯一的終身伴侶,因孤獨產生了一切排外的情緒。其實,很多人並不孤獨,因為老伴會永遠和自己待在一起。

3、調整指南

針對每個“空巢”老人的特殊情况,採取不同的方法比如發洩和社會影響療法。

(1)多看看電視,聽評書、音樂,精彩時可大聲宣洩。可以利用子女不回家,向周圍朋友、老伴發洩不滿,當成交談的對象。

(2)社會影響:與當地老年組織聯系,參加社交活動。如參加老年合唱團、老年舞蹈隊,叫老朋友,外出喝茶、下棋,使得生活變充實。

(3)家庭關注:子女要定期輪流回家探望,常回家看看。闔家歡聚,享受天倫之樂。喪偶老人更敏感,更易孤獨,子女、社會更要多加關注。條件允許可以去養老院,還可以幫助老人重新覓偶,重新選擇新的伴侶生活。

子女“離巢”是家庭發展的必然趨勢。父母把孩子養大。孩子成家立業,從父母身邊獨立出來,去開拓自己的生活空間,是家庭發展的規律。

孩子“離巢”是孩子成熟的標誌。孩子長大了,父母總要改變自己對孩子的眼光。在許多父母眼裡,孩子總是孩子,對他們總不放心,總覺得孩子離開他們自己對生活的看法和一套自己處理事務的方法。父母不要把孩子與自己看法和做法上有分歧當成孩子的幼稚、無知和無能。對孩子“離巢”的關心是必要的,但擔憂則大可不必。

夫妻才是真正的伴侶。自從孩子出生,夫妻的情感轉向了孩子,孩子成立家庭的中心,夫妻之間的互相關心相對少了。現在孩子“離巢”了,情感轉向伴侶,只有夫妻之間才能終日相伴。所以老人夫婦調節夫妻情感,改善夫婦關係,把關心愛護轉向自己的老伴。這樣,才能填補子女“離巢”後留下的真空,適應晚年生活。

老年恐懼症成因與指導

隨著身體整個機體功能的减退,60歲以上老人軀體疾病發生率達60%以上。但是確有一部分老年人本來身體很健康,可一看到同齡好友生病或過世後,也覺得自己身上這痛那痛,頑固地認為自己也患了某種疾病。雖然檢查未發現异常,自己仍然不能消除疑慮,由此產生恐懼、悲哀等消極情緒,給工作及家庭生活帶來不必要的影響。這就是“老年期恐病症”。

1、老年期恐病症的表現

(1)自感身體嚴重不適。覺得有頭痛、頭漲、眼花、記憶力減退等軀體毛病。

(2)神經症狀。神經極度衰弱,有時還莫名其妙地耳鳴失眠,產生麻痹感、疲勞感等。

(3)消極等死。認為自己行將就木,不願意在做什麼事,得過且過地“等死”。

(4)消沉頹喪。茶飯不思,精神萎靡,在別人看來好像真的有病了。

2、老年期恐病症的成因

(1)認識不足。面對身體素質的每況愈下,有些老年人總要求自己的身體狀況像年輕時抑鬱旺盛和強壯,對那些生物性衰退衰老、健康狀況的“自然滑坡”認識不够,而對一些慢性病未引起足够重視,病情明顯了才意識到,並由此產生恐病心理。

(2)敏感多疑。老年人往往多思善慮,經常把自己身上的不適與醫學科普文章上的種種疾病“對號入座”,並自以為是,而表現出高度的敏感、關切、緊張和恐懼。

(3)環境刺激。老年人經常去醫院探望病人或參加追掉會,看到別人的疾患去世,總覺得別人的今天就是自己的明天。

常懷疑自己患病,惶惶不可終日。此外,老年人患慢性病者較多,家庭中的環境、氣氛不和諧,逆行刺激及周圍人群對自己病情的反應,哪怕一句話,一個動作,一個表情,都會引起病人惶恐不安而產生恐病情緒。從精神分析角度看,恐病症或疑病傾向是一種自戀活動,從年輕時愛指向他人到老年時轉向自身,轉向對自身的過分關切和愛憐。據調查,老年婦女的疑病現象,顯著多於老年男性。

3、分析

老年人總固執地認為自己病入膏肓,以致吃不下飯、睡不著、敏感、多疑,不相信親友,對身體過分關注。有時整日憂心忡忡,喋喋不休地向朋友親人敘述自己所謂的病情,或反復檢查自己的心率、血壓、尿液顏色……或如饑如渴地查閱各種醫療書籍,“對號入座”,頻頻去醫院糾纏醫生,鬧得全家上下不安寧。

4、心理指導

首先讓老人放鬆,消除憂慮與焦慮,中間可輔助藥物治療。其次可以用興趣轉移法,讓他們將注意力轉到別處。還可以採取氣功療法,在氣功的練習中,身心得到保健。

我們可以幫助指導他們積極參與社區老年活動,早上去公園打打拳、練功,中午去買菜,晚上讀一些詩詞,看一會電視。這樣,就會覺得精神好多了,就不會再有以往的憂愁和焦慮,情緒大大放鬆了。平時反復檢查心率、血壓、尿液等,可以認為是不必要的了;雖然閱讀醫生,是學習和瞭解醫療知識,但是已不“對號入座”了。

一段時間以後,老年人切實感覺到“精神高揚,病魔投降”的道理。所以說“心病心藥治,老樹老彌堅,長笑長開懷,晚景晚霞豔”。還由於看書學習使人變得心情豁達,開闊視野,抒發胸懷,活躍思維,不再擔心軀體會出現什麼毛病。

恐病症的主要症狀是身體某些部位會出現疼痛會感覺异常;有時會感覺鮮明,描述生動。當經過檢查證明其實沒有病,只要將注意力從自認為的患病部位轉移,症狀就會自然減輕或消失。但是由於恐病症人的敏感、多疑與固執,他們一般不會輕易放弃自己的固有觀念。由於思想負擔過重,憂愁焦慮會給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危害,甚至會真的引發病症。

恐病症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焦慮的藥物。應配合醫生做有關的各項檢查,當證明身體是健康的以後,放鬆情緒,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有興趣的事情上。

本文標題: 中老年常見的心理疾患,關注空巢老人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0634873852416
相关資料
中老年的心理疾患,神經衰弱患者的鍛煉方法
神經衰弱患者還可以採取下列多種自我鍛煉法配合治療。囙此,神經衰弱患者適宜於做冷水浴;在早晨起床後進行。神經衰弱患者應當抱有主動向疾病作鬥爭的精神,建立起對醫療體育鍛煉的信心,不要迷信“補藥”。神經衰弱之城因眾多,病程較長。患者應解除煩惱,樹
標籤: 神經衰弱 運動 睡眠 養生 健康 中老年
中老年常見的心理疾患,神經衰弱的保健
神經衰弱是精神容易興奮、腦力容易疲勞常伴有情緒煩惱與一些心理生理症狀的一種神經症。神經衰弱大致由幾種原因引起:用腦過度、房事過頻、睡眠不足、烟酒中毒等原因形成的神經衰弱,就是發球腦髓神經衰弱。也有一些神經衰弱症患者屬於二者兼而有之的類型。此
標籤: 神經衰弱症狀的表現 睡眠 健康 養生 中老年
中老年常見心理疾患,老年期綜合征
老年期綜合征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的一個術語,它涵蓋了老年期的許多常見病,認知功能損害、失禁、視聽缺陷、骨質减少、跌跤、運動功能受損、潰瘍、營養不良。此外,也正是由於把老年期抑鬱症看做為一種綜合征,才使得异常症狀在社區老年居民中普遍存在,
標籤: 抑鬱發作 抑鬱情緒 抑鬱狀態 健康 中老年 養生
中老年心理健康,中老年的心理疾患
人的心理由於長期强烈緊張,或持久心情低落,或有超負荷的各種壓力,就引起了一組功能性精神障礙,又名神經症性抑鬱症。患有此症者,多數是由社會環境、周圍環境所造成的影響和個人的心胸狹窄所形成。患了抑鬱症者對自己的不幸和痛苦無能為力。抑鬱者的自我評
標籤: 健康 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