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學生求職的經典問答

其覈心原因在於,學校裏對好學生的評估標準與社會對優秀人才的評估標準有非常大的差距。如果你想要證明自己,明天就去做出一件事來,足以寫進求職信與招聘人員分享的——你必須首先給自己一個驚喜,才能“驚喜”他人。

大學生求職的經典問答

大學生求職的經典問答

1、Q:現在大環境不好,是不是只能先就業再擇業?

A:沒有不就業的擇業,也沒有不擇業的就業。哪怕你大學畢業後暫時只能做一名公司的前臺接待,為什麼不做一個目標行業或目標公司內的前臺呢?其實,我們大多數情况下選擇一個貼近理想的基層崗位並不比隨便找一份工作更難,只是很多人都缺乏職業規劃的基本意識。如果你迫不得已,只得先勉强就業,也要儘量選擇跟長遠目標有關聯性的,這樣才會有職業發展的後勁。

2、Q:是不是好學生就自然會有好工作?

A:從實際情況來看,成績好確實有利於畢業生就業,但它對就業的促進作用是有限度的,並不是學得越好,就業也就越好。其覈心原因在於,學校裏對好學生的評估標準與社會對優秀人才的評估標準有非常大的差距。往往是那些平時在校內外各種活動中比較活躍,有豐富兼職、實習經驗,善於與人溝通,能跟不同背景的人打交道的同學,在畢業時會有更好的出路。

如果你不打算繼續升學搞學術,成績足够好就可以了,平時要多在更重要的事情上下功夫。即便已經進入求職階段的同學,也要注意到求職的過程本身也是一種社會經驗的積累,而不要把自己的求職搞成是機械發簡歷和等面試電話的過程,多走近行業中去做調查研究、拜訪業內人士,參與實習體驗活動,這些都比通過這個那個考試對提高個人競爭力來得更加實在。

3、Q:做求職資料時,是不是做的越詳細越好,或者做成一本完備的小册子?

A:假如你的基本條件滿足招聘資訊所求,一張紙的簡歷就足够了。招聘人員所做的初選工作,無非是在你的簡歷上“找點”,找那些能跟他們招聘資訊裏要求的條件一一對應的點。複雜的厚達幾頁的求職資料通常會被看成是不專業的表現,你辛苦所做的這一切違背了溝通中的效率原則,好的人才更應該能簡潔地概括自己。

如果你真的有用心做出的驚人作品,也儘量考慮一下投遞給什麼人的問題。通常你應該投遞給那些對此確實感興趣,有專業判斷能力或者有權力聘用你的人——做簡歷篩選的HR們通常並非恰當人選,別再給那些招聘旺季中忙得面色發黑的人們添亂。

4、Q:薪資要求降低是不是更容易就業呢?

A:作為一名有志青年,應該把自己的求職策略定位為自我升值型求職,而不是只會採取降低身價一招——而且通常這一招也不是那麼靈光。

零起薪就業是降價競爭的極限了,可是看一看雇主們的反應,這些提出零起薪就業的畢業生並沒有受到追捧,相反受到的質疑更多。雇主是有一套自身價值標準的,如果你的人才價值確實能够滿足他們的需要,而你的價格更加便宜,這對他們是有誘惑力的;但假如你根本在價值層面就不可能達標,價格再低又有何意義呢?就像是你去一家折扣商場,裡面賣的東西都很便宜,你會挑最便宜的東西買嗎?肯定不會。你會挑自己需要的東西買,然後再看價格,不是嗎?

一個求職者應該追求一種自我升值型的求職策略,這就是說,在你開始找工作的時候,你自身的價值不是恒定不變的,你可以通過創造性的求職,達到在行業中、在社會中的自我提升,你的每一次求職經驗都應該是有人才增值效果的。怎麼自我增值呢?去研究特定的行業、特定的企業、特定的崗位的需要,並且定制式地進行自我培訓,把每一次的求職也都看作是一次獲取資訊的過程,結識業內人士的過程,聆聽專業意見的過程,這樣在你求職三個月或者半年之後,你的競爭力價值就會遠非昔日可比,你也許還能跳開底端人才競爭的激烈價格戰。

人才金子塔的底端競爭最趨白熱化,因為同質型人才輕易會被取代,只能比拼低價;如果你能把自身塑造成雇主所需的有獨特招牌式競爭力的相對高端人才,就業的選擇權就會更大。

5、Q:求職信以情動人,越煽情越好?

A:“給我一次機會,我會還您一個驚喜。”熟悉這句話嗎?類似這樣空喊口號的廢話,招聘人員已經看到噁心了。

求職信只有兩種可能:一是再強調你的優勢,二是解釋你為什麼勝任工作,儘管你的一些背景並不符合標準的要求。所有這些都必須通過實實在在的事例來說明,對於招聘人員而言,未經事實證明的能力,就是不存在的能力。如果你想要證明自己,明天就去做出一件事來,足以寫進求職信與招聘人員分享的——你必須首先給自己一個驚喜,才能“驚喜”他人。

6、Q:在求職時,郵件群發簡歷,多投真的多中?

再高明的求職者也很難只發一兩封電子簡歷就找到好工作,但是過猶不及,如果想要短期內發放上百封郵件,提供無差別的簡歷給不同的雇主,這也是一種求職迷思。

前面提過,簡歷是“點的集合”,招聘人員做簡歷篩選的過程無非是在找與招聘資訊所對應的點。如果沒有這些對應性,簡歷投得再多有何意義?

所以,每個人應該有一個自己的基本簡歷模版,然後再根據特定雇主的要求,對簡歷進行一定的調整修改。什麼是標準?以招聘條件為指向,所有符合招聘條件的都應該被突出強調,所有與此無關的都應該儘量壓縮删减。

7、Q:所會技能和擁有證書是不是越多越好?

A:我曾經論述過“複合人才”和“複雜人才”的區別:複合型人才是有多方面的技能,但是這些技能有一個合的方向;而複雜型人才則是技能多樣,一無所長,技能與技能之間也毫無關聯。

畢業生有多項技能和多種證書的確會有助於就業,但是最好花心思想清楚自己想要做什麼樣的職業,調查這一職業所需要的相應資質,以職業取向來綜合自己的相關技能,或者再定向地補充所需技能和證書。

如果一個學生考了很多不相關的證書,擺闊式地羅列在簡歷中,很可能被認為是缺乏對個人優勢的清醒認知而慘遭淘汰。如何讓自身技能“複合”而不“複雜”是我們無法回避的問題。

8、Q:求職之前是不是要做好萬全準備,再去求職?

A:許多同學都希望能夠特別有把握,或者站在更高的起點上再開始求職。殊不知,絕對多數的求職者最大的弱點恰恰就是欠缺相關經驗本身!我們只有在戰爭中才能學會戰爭,也只有在求職碰壁中才能更好地理解自己要做哪些準備。

很多在校生對社會、對行業、對雇主的一些看法都是道聼塗説,基於這些資訊所做的求職規劃也常常是看上去美好,其實經不起推敲。所以,為避免未來求職挫敗的唯一管道,就是提前進入求職狀態,把一些幼稚的錯誤留在關鍵性機會之前。

9、Q:求職和“應聘”,兩者是一回事嗎?

A:作為一個畢業生,在求職過程中最關鍵要完成的心態轉變恐怕就是從“畢業生”到“求職者”的轉變了。這兩者有什麼不同呢?

“畢業生”的基本心態是,我要畢業了,我不得不找一份工作好安排自己的下一步生活,屬於迫於無奈型,他們只是被動地在“應聘”;而“求職者”的基本心態是明白自己所學一切本領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應用,明白工作不僅是一個糊口的飯碗,同時也是人們實現理想的主要管道,這時候他就該更積極主動地去投入社會,擁抱社會,在市場風浪中搏擊,找到實現自己人生價值的一片天地。

10、Q:工作要與所學專業對口嗎?

A:為什麼多數人都沒辦法找到專業對口的工作?其覈心是因為學校的專業設立是遵循純正的學科邏輯,而社會上的職位設立是遵循複雜的市場需求邏輯,大多數工作都是專業複合型的。舉個例子來說,像法律記者這樣的工作,學法律的人常常覺得自己沒學新聞,做報導很吃力,學新聞的人又會覺得自己沒有學法律,做起來也不討巧,大家都覺得自己做了專業不對口的工作,都處在一種心理擰巴的狀態。

其實,我們要破除僵化的專業對口的思維,尤其是有相當一部分工作,學校裏根本沒有開設相應的專業培訓,我們只有面向社會、面向市嘗面向真實的消費需求,去進行自我教育、自我培養,這樣才是一個現代人才的基本思維方式。

資料標籤: 求職 畢業生
本文標題: 大學生求職的經典問答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0614020687823
相关資料
求職的時候不要踩這些雷區
花時間去瞭解雇主的需求,有哪些還沒有被滿足,不要一味地強調自己的優秀。瞭解雇主的問題表明你廣泛的興趣,而提供解決辦法則表明了你的判斷思維、創造力和解决問題的能力。肯定會有你不能勝任的工作,把拒絕當作求職技能提高的機會。
標籤: 求職
求職前先檢測自己的心理
心理專家認為,大學生擇業的過程,是一個複雜的心理變化過程。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面對眾多的競爭對手,要想獲得擇業的成功,沒有充分的心理准備,沒有良好的競技狀態是不行的。做好擇業前的心理准備,排除心理干擾,應著重克服以下幾方面的心理障礙:。當斷
標籤: 心理學
教你如何與招聘人員打好交道
最好找自己本領域的出色的招聘人員,因為他們也同樣想和自己領域的求職者接觸。一旦你找到好的招聘人員,不好害怕詢問他的經歷和求職的途徑。如果你沒有和招聘人員打交道的經歷,你很可能被他們的一些問題拒之門外。有的招聘人員也許還會問你有沒有犯罪歷史、
標籤: 求職
求職受挫也不要有這些心理
感覺丟臉,不想見同學、好友,尤其是那些事業有成的。屈辱感的產生有三種原因:第一,的確有人侮辱你的人格,這顯然不是你的錯,你可以反擊,也可以等他自己碰壁;第二,兒童心理作祟,被過度寵愛,所以一次被拒絕就當成屈辱。意識不到這一點,心理永遠無法平
標籤: 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