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砂泥料中的“石黃”、“石紅”,究竟是什麼?

石黃和石紅,這幾年被炒得非常火爆,而且有點被神話了。現在的“石黃”,不是明清是時候的“石黃泥”。明清時候的石黃泥,就是現在的小紅泥,稱謂不一樣。外殼、內核偏於紫紅色,稱為“石紅”。事實上,內核呈土黃色的“石黃”,燒出來是呈紅色的,暗紅色的“石紅”,燒出來呈黑色。

石黃和石紅,這幾年被炒得非常火爆,而且有點被神話了。

現在的“石黃”,不是明清是時候的“石黃泥”。明清時候的石黃泥,就是現在的小紅泥,稱謂不一樣。

石黃,屬於嫩泥礦,分散分佈,原礦散落在嫩泥礦層中,是嫩泥經過長期風華而形成的一種天然礦料,形成於富含黃鐵礦的黏土、葉岩及其他泥質岩中。

\通常以蛋形、圓形、圓柱狀、或葡萄狀結核的形狀出現,大小不一,以蛋狀最具代表性。有殼、、幔、核。外殼很硬,似鐵,土黃色,其核形似蛋黃,故稱為石黃。


外殼、內核偏於紫紅色,稱為“石紅”。


石紅石黃產量稀少,含砂成分多,可塑性低,單一礦不宜成型,常打成漿泥,與其他礦料配合使用,以提高成色。

用純石黃做出來的紫砂壺不僅難以成型,成品率也是極低。

紫砂泥中有部分因為原礦泥料燒出來顏色很澀,沒有水色,這時候就需要加點石黃,因而石黃被視為傳統紫砂泥中的“寶”。部分紫砂泥料,加入天然石黃,可以降低燒成的溫度,新增色感和潤度。

石黃石紅,由於含鐵量較高,燒結後呈鐵紅色,多為著色劑所用,舊時,因為窑溫很難控制,石黃經高溫燒成後多呈黑色,所以開採的時候,被看作是廢料,丟棄一邊的。

據前輩們說,那時候顧景舟先生和王寅春先生對“石黃”有不同的看法。王寅春先生覺得石黃是紅泥,而顧景舟先生反駁他說不是紅泥,因為燒出來是紫黑色的。事實上,內核呈土黃色的“石黃”,燒出來是呈紅色的,暗紅色的“石紅”,燒出來呈黑色。紫砂泥“猶天文之燦然”,兩位先生都沒有說錯,只不過是自然界與他們開的一個玩笑罷了。

很多人都說自己的石黃是黃龍山的,其實黃龍山沒有嫩泥礦,所以也就沒有石紅石黃,如果賣家這麼說,一個可能他根本不懂泥料,另一個可能就在忽悠。但黃龍山有一種石紅泥,和這邊的石紅是不一樣的,宜興本地,能够產出石紅石黃的嫩泥資源並不多,集中在幾個朱泥礦區,比如:趙莊、小煤窑、香山、川埠,因為朱泥也是產自嫩泥礦。

現在的石黃,是一種天然的著色陶土礦料或配料。石紅石黃,以前的產量就很少,作為練泥的配料,很少有人會去囤積,而且本地的優質朱泥都很少了,作為零星分佈的石紅石黃又有多少呢?那市場上那麼多的石紅石黃是哪裡來的呢?

有些是拼配出來的,也有很多是外地的,這些泥料的品質就很一般,本地石黃石紅資源比朱泥少,並不代表比朱泥好,稀缺不一定就是優秀,我們要客觀理性去判斷。

資料標籤: 紫砂 文化
本文標題: 紫砂泥料中的“石黃”、“石紅”,究竟是什麼?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0382191623924
相关資料
柴窑和氣窑的區別是什麼?哪一個更好?
是氣窑燒得好還是柴窑燒得好?其實美沒有統一的標準和審美,這一切都源於個人對美的認知,紫砂壺也是一樣。柴窑的架構一般分為四個部分:火膛/燃燒室,窑室,煙囪,烟道。氣窑,是用液化氣為燃料。
標籤: 柴窑
這幾件事决定了紫砂壺的壽命,你做對了嗎?
紫砂壺乃是由礦石煉製成的泥料所作,按理說,只要不打爛就可以一直用下去,但事實上卻並非如此。一把壺如果養得好,只會歷久彌新,但如果在使用的過程中讓它失了紫砂的本質,即使壺身完好,它也失去了作為一把紫砂壺的意義。要讓紫砂壺用得久,關鍵是要做對這
標籤: 紫砂壺
如果你玩方器,一定要知道的六個人!
紫砂壺的器形分類中常見的就是方與圓,而方器與圓器的製作手法上是有區別的,圓器是手工拍打身筒成型,方器乃是裁切泥片鑲接而成。而我們今天就來聊聊那些,紫砂壺方器名家高手的代表作品!此六人皆為方器大家,如果你是玩方器的,這六個人一定要知道!
標籤: 文化 方山 紫砂
手工壺、手拉壺、灌漿壺……細數紫砂壺的成型工藝
模具壺就是壺身、壺蓋、壺紐、壺把、壺嘴,其中有部分是借助模具成型的。有很多壺形設計複雜、製作工藝難度大,基本上大多數都是要借助模具採用半手工工藝製作。由於手拉胚壺成本很低,生產效率很高,產量非常大,所以在市面上看到大量的“紫砂壺”僅售幾十元
標籤: 紫砂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