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衢道中》原文是什麼?應該如何理解?

梅子成熟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再走山間小路。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曾幾是一比特旅遊愛好者。這首詩是他遊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抒寫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三衢道中

曾幾〔宋代〕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綠陰不减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譯文

梅子成熟的時候,天天都是晴朗的好天氣,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再走山間小路。

山路上古樹蒼翠,與水路上的風景相比也毫不遜色,深林叢中傳來幾聲黃鸝的歡鳴聲,更增添了些幽趣。

注釋

三衢道中:在去三衢州的道路上。三衢即衢州,今浙江省常山縣,因境內有三衢山而得名。

梅子黃時:指五月,梅子成熟的季節。

小溪泛盡:乘小船走到小溪的盡頭。小溪,小河溝。泛,乘船。盡,盡頭。

卻山行:再走山間小路。卻,再的意思。

陰:樹蔭。

不减:並沒有少多少,差不多。

黃鸝:黃鶯。

賞析

詩寫初夏時寧靜的景色和詩人山行時輕鬆愉快的心情。此詩首句寫出行時間,次句寫出行路線,第三句寫綠陰那美好的景象仍然不减登山時的濃郁,第四句寫黃鶯聲,路邊綠林中又增添了幾聲悅耳的黃鶯的鳴叫聲,為三衢山的道中增添了無窮的生機和意趣。全詩明快自然,極富有生活韻味。

第一句句點明此行的時間,“梅子黃時”正是江南梅雨時節(黃梅天),難得有這樣“日日晴”的好天氣,囙此詩人的心情自然也為之一爽,遊興愈濃。詩人乘輕舟泛溪而行,溪盡而興不盡,於是舍舟登岸,山路步行。一個“卻”字,道出了他高漲的遊興。

三四句緊承“山行”,寫綠樹蔭濃,爽靜宜人,更有黃鸝啼鳴,幽韻悅耳,渲染出詩人舒暢愉悅的情懷。“來時路”將此行悄然過渡到歸程,“添得”二字則暗示出行歸而興致猶濃,故能注意到歸途有黃鸝助興,由此可見出此作構思之機巧、剪裁之精當。

作者將一次平平常常的行程,寫得錯落有致,平中見奇,不僅寫出了初夏的宜人風光,而且詩人的愉悅情狀也栩栩如生,讓人領略到平的意趣。

詩還有個特點,就是通過對比融入感情。詩將往年陰雨連綿的黃梅天與眼下的晴朗對比;將來時的綠樹及山林的幽靜與眼前的綠樹與黃鶯叫聲對比,於是產生了起伏,引出了新意。全詩又全用景語,渾然天成,描繪了浙西山區初夏的秀麗景色;雖然沒有鋪寫自己的感情,卻在景物的描繪中鍥入了自己愉快歡悅的心情。曾幾雖然是江西詩派的一員,但這首絕句寫得清新流暢,沒有江西詩派生吞活剝、拗折詰屈的弊病。他的學生陸遊就專學這種,蔚成大家。

創作背景

曾幾是一比特旅遊愛好者。這首詩是他遊浙江衢州三衢山時寫的,抒寫詩人對旅途風物的新鮮感受。

本文標題: 《三衢道中》原文是什麼?應該如何理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0382038433197
相关資料
《病牛》該怎樣鑒賞?創作背景是什麼?
病牛耕耘千畝生產無數糧食,累得精疲力盡又有誰來憐惜它力耕負重的勞苦呢?但是它為了眾生都能吃飽,即使拖垮了病倒臥在殘陽之下,也在所不辭。一說同“厢”,指官府的倉房。此詩中的牛,亦是詩人自喻。囙此,作《病牛》詩以自慰、自白。李綱的這首《病牛》便
標籤: 病牛 讀書 文化 眾生 李綱 詩歌
《襄邑道中》作者是誰?該如何賞析呢?
作者坐小船趕路,最關心的是風向、風速。如果沒有“風”,“花”就不會“飛”。應該看到,三、四兩句也寫“風”,如果不是既遇順風、風速又大,那麼天上的雲便不會與船同步前進,移動得如此迅疾。
標籤: 襄邑道中 飛花 榆樹
《雨晴》原文是什麼?應該如何理解?
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牆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盡取微凉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今宵絕勝無人共,臥看星河盡意明。西元1123年陳與義擔任了太學博士,受到了皇帝的器重,也許覺得自己可以施展才學,因而心情略有變化,面對夏末秋初,
標籤: 雨晴 微凉
《咏牡丹》該怎樣鑒賞?創作背景是什麼?
自從金人的鐵蹄踏碎了祖國的河山,十年歲月,回望故鄉洛陽,仍是漫漫長路歸途無望。作為身在異鄉的龍鍾老人,看到青墩溪畔的牡丹花開了,就想起了洛陽的牡丹,只能孤獨地站在春風中默默觀看。陳與義是洛陽人,洛陽以牡丹聞名天下,囙此他見到眼前牡丹盛開,勾
標籤: 牡丹 文化 陳與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