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康熙的文化舉措有哪些?

康熙對西方文化也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頗有著述。康熙不能把學習西方科學知識的個人行為轉變為國家行為。康熙在思想上為了控制臣民,興文字獄,發生的文字獄案共有11起,比較著名的有《南山集》案。

歷史上康熙的文化舉措有哪些?這是很多讀者都特別想知道的問題,下麵小編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感興趣的朋友就一起看看吧。

尊儒右文

康熙強調興禮教,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下詔說:“盛治之世,餘一餘三。蓋倉廩足而禮教興,水旱乃可無虞。比聞小民不知積蓄,一逢歉歲,率致流移。夫興儉化民,食時用禮,惟良有司是賴。”康熙自幼就對儒家學說充滿濃厚興趣,認為“殊覺義理無窮,樂此不倦”。康熙十六年(1677年)十二月,他在禦制《日講四書解義序》中,明確宣佈他要將治統與道統合一,以儒家學說(尤其是程朱理學)為治國之本。

他曾舉辦博學鴻儒科,創建了南書房制度,並親臨曲阜拜謁孔廟。康熙還組織編輯與出版了《康熙字典》、《古今圖書集成》、《全唐詩》、《佩文韻府》、《駢字類編》、《子史精華》、《朱子全書》、《大清一統志》、《曆象考成》、《數理精蘊》、《康熙永年曆法》、《康熙皇輿全覽圖》等圖書、曆法和地圖。


注重西學

康熙對西方文化也感興趣,向來華傳教士學習代數、幾何、天文、醫學等方面的知識,並頗有著述。有學者指出,有才華的傳教士被皇帝欣賞和重用,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也被推崇和應用。而在民間,民人與西方傳教士能够互相交遊,西學在社會中得以自由傳播,亦指出分別由康乾敕輯的叢書——《古今圖書集成》和《四庫全書》亦收錄了傳入中國的西方科學技術。

康熙除了學習西方科技之外還會應用實踐,其最突出的成就,就是在發現原來的地圖繪製方法相對落後之後,用科學方法和西方儀器繪製全國地圖。康熙亦會利用巡行和出兵之便,實地量測,吸取經驗。

在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委任耶穌會士雷孝思、白晋、社德美及中國學者何國楝、明安圖等人走遍各省,運用當時最先進的經緯圖法、三角測量法、梯形投影科技等在全國大規模實地量測,並於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繪製成《康熙皇輿全覽圖》,其作被稱為在當時世界地理學的最高成就。

康熙帝常召耶穌會教士進講西洋的科學,並任用之為曆政的顧問,因以改革明代的曆法而編纂《康熙曆法》。康熙還以巡視之便訪求民間的有才之士,例如將在數學方面有很大成就的梅轂成調進宮中培養深造。梅轂成亦通過學習西方數學知識,使得中國古代數學重新受到重視。康熙不能把學習西方科學知識的個人行為轉變為國家行為。

宗教態度

康熙對於宗教基本上是寬容的,除了籠絡藏傳佛教,他也大致接受基督宗教傳教士講道,還褒封道教白雲觀方丈王常月,並依於門下。康熙對基督教也很有好感,後來康熙逐漸發現羅馬教廷試圖過多的干預中國文化傳統和清朝政治,並且皇子信仰基督後以此作為爭權奪利的工具,遂開始對天主教有所抵制,引發中國禮儀之爭。

興文字獄

康熙在思想上為了控制臣民,興文字獄,發生的文字獄案共有11起,比較著名的有《南山集》案。戴名世僅僅因為贊同方孝標給南明正名的觀點,結果就被斬首,家人好友等也被牽連為奴。還有朱方旦案、親政前鼇拜等顧命大臣製造的莊廷鑨明史案等。

本文標題: 歷史上康熙的文化舉措有哪些?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0381953834429
相关資料
歷史上鼇拜為什麼怕索尼?詳解其原因
眾所周知鼇拜對當朝皇帝都可以不放在眼裡,但是唯獨沒有動索尼的意思,這是為什麼呢?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解讀,接著往下看吧~認為索尼這等身份,其家族背景也是非常高的。索尼雖然是一介書生,但是能做到輔政大臣,索尼也是非常不簡單的,他可是個老奸
標籤: 鼇拜 索尼 歷史 清朝 家族 清朝歷史
班布林善犯了什麼罪,康熙為何一定要殺了他?
班布林善比他老爸有出息,早年跟著皇太極打過朝鮮,後來又跟隨多爾袞平定了北京城,打敗了李自成。憑著這些功勞再加上祖宗的福蔭,班布林善在康熙登基後被任命為領侍衛內大臣,後來又領銜擔任順治皇帝實錄的總編輯,可以說是非常受重用了。班布林善亦受牽連,
標籤: 康熙 鼇拜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清朝歷史
清初藩王尚之信最後的結局怎麼樣?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清初藩王尚之信的故事。不久又悔罪自歸,襲封平南親王,鎮守廣東。據守廣東,對清廷和吳三桂均持觀望態勢。三月初六日,尚之信護衛張永祥、張士選秘密赴京,揭
標籤: 尚之信 尚可喜 吳三桂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清朝
康熙為什麼獨獨將十八阿哥葬入景陵琉璃門內?
從康熙遷怒病,於允礽,我們可以看出康熙對沒有照顧好十八阿哥的愧疚,也就不難理解康熙為什麼獨獨將十八阿哥葬入景陵琉璃門內。由於十八阿哥死時尚未成年,雍正在將諸妃衙門遷入妃園寢時一併將其遷入。
標籤: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 二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