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帝皇七子淳度親王胤佑的生母是誰?

她就是成妃戴佳氏,戴佳氏之父卓奇,只是一名小小的司庫,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另外,根據康熙四十五年的清皇室玉碟對皇七子胤佑項下的記載:“第七子多羅貝勒胤佑,母庶妃達甲氏。”根據此官方文獻,成妃戴佳氏在康熙五十七年前並未獲得册封,為庶妃。

康熙帝皇七子淳度親王胤佑的生母是誰?她就是成妃戴佳氏,戴佳氏之父卓奇,只是一名小小的司庫,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

《清皇室四譜》記錄戴佳氏初入宮為嬪,系誤載。根據封成妃時的册文可以看出,文中直接稱呼她的姓氏為“諮爾達甲氏”,而並非“諮爾成嬪達甲氏”;對比五十七年(1718年)與戴佳氏一同册封為妃的瓜爾佳氏的册文就可以證明,瓜爾佳氏在康熙三十九年(1703年)初封和嬪,五十七年(1718年)册封為和妃,册文中的稱呼加上了其之前的比特號為“諮爾和嬪瓜爾嘉氏”。

另外,根據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的清皇室玉碟對皇七子胤佑項下的記載:“第七子多羅貝勒胤佑,母庶妃達甲氏(戴佳氏不同音譯)。”根據此官方文獻,成妃戴佳氏在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前並未獲得册封,為庶妃。

查《八旗氏族通譜》記載,戴佳氏祖上有記載:“色赫由包衣佐領征大同,全收察哈爾時斬敗賊眾。又圖錦州擊敗承疇,定鼎燕京時入山海關擊流賊,敘功授騎都尉,其侄子噶魯遇恩詔加二等輕車都尉,仕至內務府總管兼佐領。色赫之子襲騎都尉。”由此可見,戴佳氏家族祖上也為包衣佐領出身,後因軍功獲得世職。根據文獻記載,康熙帝皇長子幼年曾養育於戴佳氏嘎魯家中,噶魯於康熙七年(1668年)任內務府總管至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卒,可見康熙帝對嘎魯的信任與賞識。據《八旗通志》記載,戴佳氏家族於康熙十八年(1679年)或十九年(1680年)撥出包衣。可見成妃家世也不錯。


與穆克譚巴圖魯、那蘇圖等同族,高宗忻貴妃是聖祖成妃的堂曾孫女。家族內多人任官,如色赫為騎都尉,不僅擊敗洪承疇,更入山海闗擊敗流賊及阿兵哥二十萬眾。伯克遜因從征浙江及福建時屢立戰功而授雲騎尉。鄂岱從征厄魯特噶爾丹時陣亡贈雲騎尉。

戴佳氏何時入宮侍奉聖祖暫不詳,僅知康熙十九年(1680年)七月二十五日,戴佳氏生皇七子胤佑,但脚有殘疾。

聖祖於允佑幼年時就考慮將其過繼給純靖親王隆禧為嗣。宮內每年每月的祭神都沒有允佑之名,不由內廷負責祭神。從已經公佈的宮分檔案上來看,當時的阿哥常稱為某宮阿哥或某所阿哥,允佑卻一直被稱為七阿哥,似乎說明他並不居住在內廷。

後宮制度不完善,生育皇子的嬪禦享有妃嬪待遇但長期未正式受封亦為常見。戴佳氏在康熙四十八年前未獲得正式册封,故史料中稱她為庶妃。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戴佳氏在實錄沒有記載下晋為嬪,無封號,居於乾西五所的頭所西頭所(後居西二所)。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四月,康熙帝告訴禮部要册封後宮中六比特年齡在四十至六十歲,“雖稱妃嬪、尚未受封”的嬪禦為妃嬪;同年十二月,與庶妃博爾濟錦氏、和嬪瓜爾佳氏、庶妃瓦劉哈氏等人一同受封,是為成妃。

雍正元年(1723年)六月,西二所妃戴佳氏搬到兒子淳親王允佑府中。

雍正八年(1730年)四月初二日,獨子允佑薨逝。不久之後成妃戴佳氏按慣例搬回甯壽宮。

乾隆五年(1740年)十月三十日,成妃戴佳氏去世。

乾隆六年(1740年)三月二十四日已時,奉安於景陵妃園寢(今河北省遵化縣清東陵內)。

本文標題: 康熙帝皇七子淳度親王胤佑的生母是誰?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0381943654284
相关資料
清朝後宮中最長壽的嬪妃是誰?
她就是定妃,萬琉哈氏,亦稱瓦劉哈氏,名妞妞,滿洲正黃旗人,終年九十七歲,下麵小編為大家帶來詳細的文章介紹。定妃萬琉哈氏,正五品郎中拖爾弼之女。原為正黃旗包衣辛者庫人,雍正元年因系定妃外家撥出包衣。據《雍正朝漢文諭旨匯編》所載,世宗曾稱她是與
標籤: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定妃 正黃旗 清朝歷史
歷史上的良妃是誰?出身如何?
歷史朝代的興衰與更替,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在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記,接下來小編帶您走進康熙良妃的故事。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以為清朝出身辛者庫的後妃只有良妃一人,且是清朝出身最低的後妃。而辛者庫出身的後妃,多數是正常編為半個佐領的辛者庫
標籤: 良妃 辛者庫 清朝
歷史上弘時是直接被雍正賜死的嗎?
弘時是雍正的第三子,由於他的兩個哥哥弘暉、弘昐都早夭,所以他是雍正實際上的“嫡長子”。還有,弘時的生母是雍正寵妃齊妃,齊妃共為雍正生了3個皇子,這讓她在雍正心中很有分量,但不幸的是這三個皇子只有弘時長大成人。因為齊妃受寵的原因,弘時是因為子
標籤: 歷史 愛新覺羅·弘時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歷史上康熙的政治舉措都有哪些?
康熙時著手整頓吏治,恢復京察、大計等考核制度,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相關內容,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康熙設立南書房,實際上成為皇帝的機要秘書處。乾隆時期直接撤銷議政王大臣會議,公權力全部掌握在皇帝手中,成為清代中央集權制度的頂峰。康熙親政後
標籤: 康熙 歷史 中國古代史 歷史政治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