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成語“因人成事”?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因人成事”?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因人成事”,是毛遂譏諷不頂用的同伴的話;“三寸之舌”則是平原君稱讚毛遂的話。以後,人們就把自己沒本事,而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

如何解釋成語“因人成事”?有什麼典故?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成語】:因人成事

【拼音】:yīn rén chéng shì

【解釋】:因:依靠。依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情。

【成語故事】:

“因人成事”,是毛遂譏諷不頂用的同伴的話;“三寸之舌”則是平原君稱讚毛遂的話。

平原君一行到楚國後,平原君馬上求見楚王,要求楚王迅速派出援軍,和趙國聯合抗秦。可是楚王懼怕秦國,不肯答允。兩個人從清早談判到中午,也沒談出結果。毛遂等三十人,在殿前階下,等得焦急起來。那十九人就對毛遂開玩笑說:“毛先生,上殿去露露錐尖吧!”毛遂二話不說,提劍登階,從容上殿,對平原君說:“趙楚聯合抗秦的利害關係,兩句話就可以說清楚,為什麼說了這麼半天還决定不下來呢?”

楚王問平原君:“這是什麼人?”平原君說:“是我的家臣,也是我的隨員。”楚王便轉向毛遂呵斥道:“還不快給我下去!我正在同你們君主談話,你算個什麼?”毛遂按劍而前,對楚王說:“你仗著楚國是個大國,就這樣隨意呵斥人?你要知道,眼前在這十步之內,大國也沒有,你的性命全在我的手裡。你叫嚷什麼!”

楚王不作聲了。毛遂接著說:“我聽說商湯以七十裏的地方取得了天下;周文王以百里的地方臣服了諸侯,難道他兵多嗎?只不過能發揮他的優勢,振奮他的威力罷了。現在楚國土地方圓五千裏,雄兵百萬,這是稱霸天下的本錢。象楚國這樣盛强,天下各國都不能對抗。白起,小娃娃罷了,帶了幾萬兵來和楚國打仗,一戰就奪去了你們的鄢、郢等地;再戰就燒掉了夷陵的楚先王墓;三戰乾脆俘虜了大王你的先人,這是百輩的仇恨啊,連趙國都感到羞耻,而大王卻不知道好歹!軍事聯盟是為了楚國,不是為趙國。在我主人面前,你叫嚷什麼?!”

楚王又害怕又慚愧,連連稱是,滿口應承說,“確實象先生說的,願意把全國的兵力參加同盟。”毛遂又逼問:“聯合抗秦的事定了吧?”楚王忙說:“定了。”毛遂就招呼楚王的左右說:“快拿雞、狗、馬的血來!”血來了,毛遂捧著銅盤跪獻給楚王說:“請大王先用手指蘸血塗在唇邊,這是定盟的儀式;接著是我的主人,最後是我。”塗完血,毛遂左手拿著血盤子,用右手招喚殿外的十九個人說:“喂!你們接著在堂下塗血吧。你們這些老爺碌碌無能,就象所說的依靠別人成事的!”

這件外交大事,就這樣靠著毛遂的口才而終於取得了成功。平原君囙此很稱讚毛遂,其餘十九人也更信服他了。

平原君定盟後回到邯鄲,感慨地說:“我不敢再鑒別人才了!毛先生到了楚國一次,就使趙國的聲望提高了百倍。毛先生的三寸長的舌頭,比百萬雄兵還强啊!”後把毛遂奉為上等門客。

以後,人們就把自己沒本事,而靠別人的力量辦成事的叫作“因人成事”。用“三寸之舌”來形容人的能說會道、善於辯論。

資料標籤: 平原君 毛遂 楚王 楚國
本文標題: 如何理解成語“因人成事”?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0326952635609
相关資料
如何理解成語“意氣揚揚”?成語背後有何典故?
如何解釋成語“意氣揚揚”?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春秋時,齊國的相國晏嬰能力超群,為人謙虛,受到人們好評讚賞。每次出門,晏嬰恭恭敬敬地坐在車後面,而車夫則在前面吆五喝六,意氣揚揚,比晏嬰威風多了。,車夫感到奇怪
標籤: 晏嬰
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眩暈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麵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
標籤: 本草綱目 中醫 中藥學 養生 健康
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頭痛具體內容是什麼?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麵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
標籤: 本草綱目 風熱 中藥學 養生 氣虛 健康
本草綱目·第三卷·百病主治·痛風原文是什麼內容?
《本草綱目》是明代傑出醫藥學家李時珍撰寫的中醫典籍,共52卷。下麵小編給大家帶來了相關內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此書採用“目隨綱舉”編寫體例,故以“綱目”名書。以《證類本草》為藍本加以變革。全書共190多萬字,載有藥物1892種,收集醫方110
標籤: 風濕骨痛 本草綱目 痛風 中藥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