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降價”的背後,喜茶猶豫“風波不斷

喜茶近段時間以來,接連迎來的多重爭議。一時間,喜茶與前不久同樣因為員工關係問題而備受指摘的茶顏悅色一樣,引起了諸多消費者的共鳴與不滿。事實上,無論是裁員也好,降價也好,背後都是同樣一個覈心的原因,那就是隨著新茶飲市場漸漸飽和,作為頭部玩家卻又還未上市的喜茶,必須採取各種手段,以保證自己的估值不受影響。

喜茶近段時間以來,接連迎來的多重爭議。

首先是裁員風波。2月9日,有媒體爆出喜茶進行大規模裁員,涉及30%員工,有部門被全裁,並且這輪裁員,早在年前就已經在內部啟動,年後裁員的行動將繼續。

與此同時,喜茶還被曝出公司的高管團隊之間拉幫結派的現象十分嚴重,內部管理的混亂使得員工的流動性非常大。

由於該傳聞曝光正值春節前後,時間點上過於敏感,導致事件進一步發酵。一時間,喜茶與前不久同樣因為員工關係問題而備受指摘的茶顏悅色一樣,引起了諸多消費者的共鳴與不滿。

此外,還有看上去誠意十足的全面降價行為,也很快被“精算師”們指出其實只是大杯換中杯的玩法,比如原先售價30元左右的700ML飲料,去掉奶蓋再减小杯型,搖身一變就成了500ML的新品。

而如果消費者想要另外添加一份小料或者昇杯,那麼最終的價格其實與原先基本無異,甚至還可能更貴一些。由此,也招致了一些用戶對喜茶“缺乏誠意”的責備。

事實上,無論是裁員也好,降價也好,背後都是同樣一個覈心的原因,那就是隨著新茶飲市場漸漸飽和,作為頭部玩家卻又還未上市的喜茶,必須採取各種手段,以保證自己的估值不受影響。

但目前看來,顯然每一步都不容易。

“喜小茶”失利雙品牌戰略不易

事實上,早在《2019新式茶飲消費報告》中,就已經提到“一線都市的茶飲市場趨向飽和,頭部茶飲品牌向下沉市場進攻勢不可擋。”

喜茶可以算是動作最快的那一個。2020年4月,喜茶推出副牌喜小茶,主力價格為8-16元,外界將之視為喜茶試探下沉市場的動作,目的是作為喜茶在高客單價市場以外的補充,囙此對喜小茶給予了巨大關注。

喜茶這樣定義主品牌同喜小茶的區別:“在喜茶,我們希望用最高標準做出最好的茶飲;但是在喜小茶,我們致力於提供合適、剛好的茶品,在合格的標準上盡可能實惠。”

但喜小茶發展的並不順利。一方面,為了保證平價,喜小茶的原料成本被大幅壓縮——在喜茶發佈的2020年度報告中,喜小茶前三名分別為嫩仙草大滿貫、原創豆花牛奶茶、原創蛋糕牛奶茶,全部都是以奶茶打底、輔之不同小料的常規茶飲,由此撇開了對運輸、儲存和處理等要求更高,進而導致成本更加可觀的鮮果類原料。

而葡萄、水蜜桃、芒果、草莓為代表的果茶,則佔據了喜茶主品牌下的TOP5產品中的四席。

但這也導致,雖然用料上確實貫徹了喜小茶“鮮奶鮮茶”的主張,但其產品品類開始與書亦燒仙草、古茗、益禾堂、一點點等中低檔茶飲品牌嚴重撞車,喜茶一貫的强大產品力在嚴重雷同的市場裏,變得不再突出。

另一方面,喜茶與喜小茶主副品牌之間關聯性過强的次生效應,也開始逐漸顯現。無論從廣告圖、LOGO還是宣發策略上,喜小茶都沒有與喜茶分割開來,反而還開展了多次聯動,這就導致喜茶的高端形象被或多或少地讓渡給了喜小茶,由此,也就不斷加固了喜小茶就是低配版喜茶的概念。

最終,喜小茶就走到了一個尷尬的境地裏,那就是它的客戶其實大多數不是來自於外界,而是分離自喜茶自身。

喜茶和喜小茶,並沒有如願實現不同定位相輔相成的作用,反而造成兩個品牌此消彼長的局面。

最終,喜小茶落得了一個高開低走的結局,據2021年5月喜茶發佈的《喜小茶一周年小報告》顯示,一年中喜小茶只開出了22家門店,主要聚集在廣深佛莞惠等珠三角都市,總體上,基本止步在了地方店的角色。

“假降價”的背後,喜茶猶豫“真下沉”

艾瑞諮詢《2021年中國新式茶飲行業研究報告》顯示:產品均價低於20元的中低端品牌佔據85.3%的市場份額,以喜茶、奈雪的茶為代表的高端茶飲品牌僅占14.7%的市場份額。

為擴大市場規模,喜茶祭出的主要手段,現時僅限於形式上的降價。

某種程度上,喜茶這一次大規模的降價行為,雖然方法上非常取巧,比如更多的產品只是去掉小料,再加上一個“純”字,搖身一變成了“新品”——但覈心還是喜茶希望利用自己的强大品牌力,來俘獲10-20元主力區間的消費者。

此外,從調整杯型、推出容量更小產品等變相降價行為看,基本不會影響喜茶的成本和毛利,只會影響客單價,可以豐富價格帶,降低獲客門檻。

不過,國內疫情影響仍未結束,經濟形勢整體趨向下行,人們的消費習慣趨向更為謹慎。長期來看,整體品牌定位高端的喜茶,此番降價未必可對沖消費變化的風險。消費者信心的損失,首先就表現在具備較多平價替代品的高端茶飲。

喜茶的降價面臨消費習慣變化不確定性的同時,它依然要面對乳製品及水果等原材料成本的大幅上漲、以及國內商業地產租金增長和線上流量變貴等實際問題。

在一二線都市逐漸到頂的前提下,喜茶想要維持發展的勢頭,有且只有一條道路可走,那就是廣袤的中端及下沉市場,但從目前來看喜茶下沉的决心和步調也很受考驗。

據窄門餐眼的數據,在喜茶現有門店中,分佈在一線和新一線都市的門店數量占比達73.88%。對於門店高度集中於一線和新一線都市的喜茶來說,二三線都市依然是待開拓的藍海。

而根據極海監測的資料顯示,2021年喜茶新開拓了10個都市市場,其中8個為三線都市,1個為二線都市,1個為四線都市,新開辟都市的新增門店占比在總開店的20%以下,並不高,說明喜茶對新開闢都市仍處於觀察階段。

而按照店鋪數量看,喜茶在三線及以下都市覆蓋率依然很低,以北方大省山東為例,現時喜茶只入駐了濟南一個省會城市——從整體下沉的趨勢上不難判斷出,喜茶雖然意識到必須要下沉,但執行力度似乎並不堅決。

喜茶呵護不了估值的泡沫

喜茶能成為新茶飲領域的頭部品牌,與早些年鼓吹的消費陞級有著緊密關聯。

在消費陞級的概念引導下,粉類奶茶向真奶真茶轉變,果醬果漿向真果鮮榨轉變,由此提供了價格上探的空間,也締造了喜茶為首的新茶飲的美好時光。

曾經,排隊7小時、黃牛加價250%倒賣、每人限購3杯,一系列自帶傳播内容的數位,讓喜茶成為霸佔朋友圈的第一杯網紅奶茶。彼時,排隊6小時買一杯喜茶,一度成為常態。

喜茶的爆火,吸引了大量資本的關注,據企查查發佈的資訊,喜茶近4年每年進行一輪融資,紅杉基金和高瓴資本在分別參與了喜茶的B+輪融資和C輪融資後,2021年7月13日,喜茶完成5億美元融資,重繪茶飲界融資紀錄,估值翻了接近3倍,在一年半的時間裏,從160億元瘋長到600億元。

現時,喜茶的背後站著一票頂級投資機構::高瓴、騰訊投資、紅杉資本、黑蟻、以及L Catterton和日初資本等,而它們投資喜茶的初衷,都是希望能夠在有一天喜茶上市的時候,能够分一杯羹。

某種程度上,VC付錢時有多爽利,推動品牌上市的心情就有多迫切,特別是在經濟環境下行的境况下,留給新茶飲的上市視窗已經越來越小了。

與之對應的是其它新茶飲品牌的上市潮——去年9月,河南省證監局披露,蜜雪冰城在接受廣發證券的上市輔導;樂樂茶此前也被傳出最快子今年赴港上市,擬融資額在3-5億美元;據媒體報導,茶百道也在考慮香港IPO,擬融資在5億美元左右。

在此之前,行業曾盛傳,喜茶將於2022年將以1500億元估值尋求港股上市,但喜茶對此不置可否。

可客觀來看,上市是喜茶的必由之路,這幾乎由不得聶雲宸和喜茶本身。

但對於喜茶來說,上市從來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一方面,以“新式茶飲第一股”奈雪的茶為例,2021年6月30日,奈雪的茶以每股19.8港元的價格在港股上市,然而上市即破發,當日收盤跌超13%,隨後近一年來,其股價一路下跌,如今總市值只剩下約83.8億港元。

造成奈雪的茶股價大跌的問題,主要是業績承壓和規模擴張帶來的隱憂,雖然喜茶在財務和盈利方面表現比奈雪的茶要好一些,但類似的問題喜茶同樣也要面臨,並且在上市時還會遭遇更嚴厲的審視。

畢竟,單從產品上看,喜茶與奈雪的茶很難說清有什麼不同,尤其是考慮到,喜茶的多肉葡萄、多肉莓莓分別可以在奈雪的茶旗下找到對應的霸氣葡萄、芝芝莓莓等同類型產品,兩家的水果茶類似產品最多達十款以上,就連小眾水果油柑,也分別被奈雪的茶和喜茶玩出了花。

另外,在喜茶D輪融資前,根據業內人士估算,喜茶的淨利率下降到6.56%,低於C輪時的8.97%。造成淨利率較低的原因,是喜茶廣泛開展品牌聯名、以及加大零售線業務的開發導致商超通路產品推廣、行銷費用持續上升。比如近期,喜茶就聯名了日本潮牌大佬藤原浩推出系列新品,但在上海等一二線都市接近停擺的狀況下,這一次行銷也大概率不會如預期裏為喜茶帶來足够多的效益。

而對喜茶的估值帶來挑戰的,除了一眾奮起直追的茶飲品牌之外,還有剛剛宣佈成功擺脫所有破產程式,回歸正常經營狀態的瑞幸咖啡——在此之前,喜茶曾經寄希望通過推出咖啡產品來分流屬於星巴克與瑞幸的市場,但如今看來,瑞幸為首的咖啡品牌也沒有放過對奶茶客群爭奪的理想。

根據東北證券研報顯示:在具有高茶飲偏好的消費者中,有30.9%同時具有高咖啡偏好,並且二者供應鏈也呈現出高度的趨同性,比如牛奶、植物奶、水果等原材料也被大量應用於各類咖啡品牌之中,從這個角度看,咖啡品牌向新茶飲領域的拓展,早已在路上。

總而言之,對於喜茶來說,上市從來不是問題,真正的問題是喜茶該如何在同質化嚴重、護城河也難尋的新茶飲賽道裏,守住自己的600億估值,直至决定上市的那一天。

資料標籤: 喜茶
本文標題: “假降價”的背後,喜茶猶豫“風波不斷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50326761076664
相关資料
跨境電商,的憂患與憂慮!
過去兩年,跨境電商行業的大起大落是自己從業生涯中最為魔幻的一段。“穩住2021年的盤子”、“保守的增長計畫”、“提效保利潤”——這是億邦動力調研了十多家跨境電商企業後,得出的他們絕大多數2022年增長策略的關鍵字。
標籤: 亞馬遜 市場行銷 互聯網電商 亞馬遜賣家平臺 流量經營 亞馬遜賣家
王思聰、手撕以嶺藥業,股價連續下跌
4月18日,以嶺藥業以跌停價32.39元/股開盤,這已是公司股價連續走出的第二個跌停板。股價接連跌停背後,事涉以嶺藥業旗下產品連花清瘟。在王思聰、丁香醫生的接連質疑下,以嶺藥業股價遭受重挫。對於上述網絡輿論,以嶺藥業雖未發佈公告澄清,不過在
標籤: 王思聰 以嶺藥業 藥業
疫情下LV和愛馬仕卻在中國賺翻,日均大賣16億
疫情之下,奢侈品集團在中國瘋狂吸金。在LVMH集團發佈今年一季報兩天后,4月14日,愛馬仕集團也發佈一季報。財報顯示,2022年第一季度,兩大奢侈品巨頭LVMH集團和愛馬仕集團,營業收入分別為180億歐元和27.7億歐元,營收同比增長達29
標籤: 奢侈品 愛馬仕 陳思進 lv lvmh
疫情下的航空業,降至冰點,復蘇受阻
3月以來,全國多地疫情反復,由於部分地區嚴格的防疫措施,交通運輸、倉儲業受限,國內航班量驟減。上海機場的3月運輸生產情況簡報顯示,3月飛機起降架次總計1.6萬架次,同比下降54.89%;旅客輸送量80.61萬人次,同比下降76.86%。
標籤: 航空 疫情 民用航空 中國航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