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經·周頌·時邁原文、譯文以及鑒賞

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後。明昭有周,式序在位。其次又說武王不僅能威懾四方,而且能安撫百神,所以他的繼立,“明昭有周”,是能發揚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輝功業的。

時邁佚名〔先秦〕

時邁其邦,昊天其子之,實右序有周。薄言震之,莫不震疊。懷柔百神,及河喬嶽,允王維後。

明昭有周,式序在位。載戢干戈,載橐弓矢。我求懿德,肆於時夏,允王保之。

譯文

武王各邦去巡視,皇天視他為兒子。佑我大周國興旺,讓我發兵討紂王,天下四方皆驚慌。安撫眾神需祭祀,山川百神都來享。萬國主宰是武王!

無比榮光周大邦,按照次序來封賞。收起干戈和兵甲,强弓利箭裝入囊。講求美好的道德,遍施中國各地方。周王永保國興旺!

鑒賞

全詩十五句,毛詩、朱熹《詩集傳》皆不分章。明何楷《詩經世本古義》分為兩章,以“明昭有周”起為第二章,清姚際恒《詩經通論》因之。但細審詩意,前半頌武王之武功,後贊武王之文治,意涵連貫。如若分章,“不惟章法長短不齊,文氣亦覺緊緩不順”(方玉潤《詩經原始》),所以還是從舊說以不分為好。

此詩採用“賦”的手法進行鋪敘。開頭即說周武王封建的諸侯各國,不僅得到了皇天的承認,而且皇天也把他們當作自己的兒子一樣看待,而他們的作用就是“右序有周”。“皇天無親,唯德是輔”,這就首先說明武王得到了天命。其次又說武王不僅能威懾四方,而且能安撫百神,所以他的繼立,“明昭有周”,是能發揚光大有周先祖的光輝功業的。接著又寫武王平定殷紂、興立大周、封建諸侯之後,戢干戈、櫜弓矢,偃武修文,並以讚歎的口氣說:我們謀求治國的美德,武王就把這美德施行於天下四方了。最後一句,總贊武王能保持天命,保持祖德,與首句遙相呼應。可見,此詩從頭到尾,意涵參差、語氣連貫,而皆起伏錯落有致,字裡行間充溢著作者深摯而敬慕的感情。它以天命和周武王的聯系作為全詩的主線,重點歌頌了周武王的武功和文德,層次清晰,結構緊密,在大多臃腫板滯的雅頌詩篇中,不失是一篇較為優秀的作品。

資料標籤: 詩經 文化
本文標題: 詩經·周頌·時邁原文、譯文以及鑒賞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9242167750553
相关資料
詩經·周頌·執競有什麼含義?該如何理解呢?
執競武王,無競維烈。不顯成康,上帝是皇。自彼成康,奄有四方,斤斤其明。鐘鼓喤喤,磬莞將將,降福穰穰。降福簡簡,威儀反反。既醉既飽,福祿來反。明君成王和康王,上天對其也讚揚。從那成康時代起,周邦統一占四方,英明善察好眼光。頌詩的實用性、針對性
標籤: 詩經 藝術 文化 文學 讀書 成康
曹操的《述志令》原文是什麼?如何翻譯?
以為强豪所忿,恐致家禍,故以病還。後孤討禽其四將,獲其人眾,遂使術窮亡解沮,發病而死。
標籤: 述志令 曹操 歷史 讀書 文化 袁術
曹操的《蒿裏行》原文是什麼?如何翻譯?
關東有義士,興兵討群凶。初期會盟津,乃心在咸陽。軍合力不齊,躊躇而雁行。淮南弟稱號,刻璽於北方。鎧甲生蟣虱,萬姓以死亡。關東的仗義之士都起兵討伐那些兇殘的人。勢利二字引起了諸路軍的爭奪,隨後各路軍隊之間就自相殘殺起來。由於戰爭連續不斷,阿兵
標籤: 蒿裡行 曹操 歷史 董卓 東漢 漢朝
《灞上秋居》創作背景是什麼?該如何理解?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樹,寒燈獨夜人。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灞原上的秋風細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灞上為作者來京城後的寄居之所。作者進身無門,困居於此,有感於秋節變換,身世落寞,作此詩慰藉愁情。
標籤: 灞上秋居 文化 讀書 詩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