契丹族建立的遼國那麼强大遼國為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對遼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遼國曾如此强大,為什麼最終沒能一統天下?契丹的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即位之後,又將國號改為了“大遼”,史上稱其為遼國。雖然,當時的北宋既沒有能力攻打遼國,收回當初被侵佔的土地,但是,雄踞北方的遼國也同樣沒有能力入侵中原,實現其一統天下的美夢。

對遼國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遼國曾如此强大,為什麼最終沒能一統天下?

契丹族本是草原上的遊牧民族,他們與當時同樣也說蒙古語的室韋算是同族異種。“契丹”之名,始見於北齊天保五年成書的《魏書》。而漢人記契丹事,以《資治通鑒》為最早,東晉義熙元年初,“燕王熙襲契丹”。《新唐書》等明確指出:“至元魏,自號曰契丹。”

在五代時期,遼德祖耶律撒剌的長子耶律阿保機,作為當時契丹迭剌部的部落首領,趁著當時的中原之亂一統了契丹七部,並且,在當時的灤河邊上建立了一座城池。他當時建城的時候,是模仿中原的幽州而建立的,這也就是如今為人所知的遼國的最初原型。

契丹的第二任皇帝耶律德光即位之後,又將國號改為了“大遼”,史上稱其為遼國。可以說,從最初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到最後遼國滅亡,延續了二百多年的遼國國祚,在北方一直處於霸主一般的地位。那麼,作為歷史上遊牧民族建立的政權,遼國又為何如此長壽呢?

今天我們就來知道一下其中的緣由。

在人們普遍的觀念中,冷兵器時期的戰鬥主要是由先天的體格優勢來决定的。所以,他們認為:遼國之所以能够如此强大,與遊牧民族的先天好戰善戰的優勢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而契丹又是當時為數不多的能够實現一統政權的遊牧民族,所以,其戰鬥的實力自然是不言而喻。

但有,些人卻秉持著完全不同的想法,即:遼國稱霸北方的關鍵原因,其實,是當時面對的敵人太弱了。

那麼,這到底又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耶律阿保機一統契丹部落之前,他們和其他的遊牧部落也並沒有什麼太大的差別。比如:當時耶律阿保機部落所擁有的彪悍勇士,那些同說蒙古語的室韋等部落也是有的。但是,若非要說兩者之間最大的差別,那可能就是:其他部落的內部並不如契丹族團結。

而這一點尤其體現在他們作戰的時候。

契丹人在打仗的時候,戰士之間的配合相當默契,早期的契丹“分為十部,兵多者三千,少者千餘。逐寒暑,隨水草畜牧。有征戰,則酋帥相與議之,興兵動眾,合符契。”所以,這個部落聯盟的職權範圍僅限於共同的軍事行動,各部的畜牧生產則不在管理範圍之內。

所以,當時形如一盤散沙的其他部落,自然不是他們的對手。

在契丹還未正式建國之前,其部落聯盟便已經非常龐大了。而當時的大唐帝國,則早已過了黃金時代,正處於藩鎮割據的混亂時期。話雖如此,但是已經呈現頹敗之勢的唐代,並不是契丹人的囊中之物。當時地處北方的幾個藩鎮便已讓其頭疼不已,這其中,就包括河北的盧龍鎮。

當然,盧龍鎮被契丹人久攻不下的原因,主要是因為劉仁恭,他當時作為盧龍的節度使,不僅作戰強悍,更像是一頭嗜血的野狼一般好戰。所以,在如此驍勇善戰的統帥的帶領之下,那些據守在盧龍鎮的士兵們常常會主動對契丹發起進攻。

像是焚燒敵人放牧的草場,抑或是擄走他們的人口、牲畜,這些都是盧龍鎮的士兵們常幹的事情。那時的契丹可汗甚至主動向劉仁恭求和,並向他進獻出大量的良駒以求對方放過自己放牧的草場。從契丹可汗的進獻行為可以看出,當時的唐代並未處於弱勢。

那麼,契丹與唐代的戰事,又是如何轉變風向的呢?這便要從耶律阿保機上位說起。

耶律阿保機掌握政權之後,他並沒有選擇强攻的方法,轉而與當時還是河東節度使的李克用結為了兄弟。這樣攀親帶故之後,契丹人與唐代在盧龍鎮的交鋒才逐漸緩和。僅僅拿下這樣一個小小的北方藩鎮就讓契丹人如此費勁,可想而知,當時的契丹人在大唐面前確實算不上強敵。

耶律阿保機建立契丹國之後,遼太宗耶律德光則繼承了他的皇位。這位皇帝雖然並不是遼國的開創者,但是,他卻造就了遼國在軍事方面最巔峰時期。當時,契丹的勁敵唐代已然亡國,國家被分裂成了許多地方割據政權,這一時期也稱之為“五代十國”。

當時,“五代十國”中還有石敬瑭這樣一號人物,他作為後晉的皇帝也幹盡了不少窩囊事。這其中,就包括其為了借助契丹人的勢力攻打中原,從而向當時的遼太宗耶律德光自稱為“兒皇帝”。這位窩囊的皇帝去世之後,新繼任的皇帝石重貴並不願意向遼國俯首稱臣。

於是,石重貴下令趕走那些在後晉做生意的契丹商人。這下遼太宗耶律德光好像看到了機會,他以這件事情為藉口,下令大軍出兵攻打後晉,並妄圖實現其一統中原的野心。當時,契丹人覺得能够一舉攻下後晉,但是,雙方卻將戰事拉長了三年。

而且,在雙方交戰的時候,契丹還曾遭受了大敗,當時,遼太宗耶律德光不得已之下甚至騎著自己的駱駝狼狽撤退了,可見,這場戰事雙方的軍事力量差距並不是太大。但是,因為後晉的國力已經處於頹勢,所以,並不能支撐其大軍與遼國長久的對峙。

最後,在西元946年的時候,後晉當時的統帥杜重威則主動向遼國發起了投降,這場戰鬥最終也以契丹人的勝利畫上了句號。之後的結果想必大家也能料想的到:契丹人的大軍直接進入了開封,遼太宗在那裡宣佈,將原來的“契丹”國號改為“大遼”。

佔領開封的遼太宗還妄圖一統天下,但是,他做的這個美夢很快便被中原地區的現實情况給擊碎了。當時,那些中原百姓决心反抗契丹人的入侵,於是,民間便自發組織了許多義軍,他們時不時地就會偷襲一下落單的契丹大軍。

就在同一時期,本來一直處於觀望態勢的太原統治者劉知遠也看清了局勢,他决定向遼國宣戰。在此起彼伏的中原百姓的反抗之下,遼太宗也逐漸看清了自己的不利處境,所以,在其僅攻入開封三個月之後,便帶著大軍倉皇撤回了遼國。

在遼太宗統治期間,遼國的戰鬥力可謂處於前所未有的巔峰時期。但是,契丹人在如此大費周章地佔領中原之後,卻又輕而易舉的放弃了,可見,遼國大軍的戰鬥力也沒有人們所說的那麼强大。西元959年,中原地區的“五代十國”局勢已進入到了最後時期。

當時,在這些地方割據勢力之中,屬柴榮的後周勢力最强。就在這一年,統治者柴榮决定親自攻打遼國,在僅僅四十多天的時間內,他領導的大軍便輕鬆的拿下了曾被遼國佔據的“燕雲十六周”等十多個縣。原本不可一世的契丹大軍,面對後周猛烈的攻勢,竟毫無還手之力。

但是,令人可惜的是,柴榮在戰事中突然得了重病,所以,攻打遼國的行動也不得不叫停,最後,契丹人就幸運地逃過了這一劫。

柴榮得病後沒多久就去世了,所以,當時只有七歲的柴宗訓便子承父比特成為了後周的小皇帝,即後周恭帝。柴宗訓在位期間,特別重用殿前都點檢趙匡胤,但是,沒有想到的是,當年柴榮在位時最信任的臣子趙匡胤竟然密謀發起了“陳橋兵變”,從這位小皇帝手中奪走了皇位。

西元960年,柴宗訓被迫禪位給趙匡胤,後周滅亡。趙匡胤建立北宋王朝,降封柴宗訓為鄭王,遷往房州。趙匡胤頒佈聖旨優待帝母子,賜柴氏“丹書鐵券”(免死金牌),保證柴氏子孫永享富貴。可以說,從趙匡胤奪比特建國開始,北宋就與遼國就一直處於長期的對峙狀態。

雖然,當時的北宋既沒有能力攻打遼國,收回當初被侵佔的土地,但是,雄踞北方的遼國也同樣沒有能力入侵中原,實現其一統天下的美夢。所以,雙方針鋒相對,到最後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結果,反而是後來雄起的金國成為了最後的大贏家。

參考資料:

【《新唐書》、《宋史》、《契丹的起源和早期曆史》、《契丹名號考釋》、《遼史·卷四·本紀第四》】

本文標題: 契丹族建立的遼國那麼强大遼國為何沒有能統一天下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9242092291844
相关資料
盤點:三國武力值前五位的武將分別有哪些人?
在演義版本裏,武將的武力值並不會因為年紀、體力等原因而衰减,只會和戰場環境、作者所塑造的巔峰期有關。囙此,除了呂布之外,從第二到第五名在讀者心中有很大的爭議。
標籤: 許褚 呂布 顏良 三國 典韋 曹操
司馬懿死後,為何薑維北伐還是沒能成功呢?
《三國演義》作為我國最著名的古典名著之一,是我國老少皆宜的一部歷史作品,深刻影響了中國老百姓對於歷史的認知。可以說,劉備能够有實力成為三分天下中的一大勢力,與諸葛亮離不開關係。那麼,為何到了薑維成為大將軍,還是一直在失敗呢?
標籤: 薑維 司馬懿 諸葛亮 劉備 三國人物 諸葛亮北伐
三國的三大戰役,哪一戰最為慘烈呢?
東漢末年適逢亂世,戰爭頻仍,兵禍不斷。在數不清的戰役中,最出名的當屬三國三大戰役: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夷陵之戰,這些都是以弱勝強的經典戰例,那麼哪一場戰役最猛烈呢?雖然三國的三大戰役都可謂是以弱勝強,以少勝多,但是官渡之戰無疑才是正兒八經的
標籤: 三國 三大戰役 曹操 官渡之戰 歷史 赤壁之戰
於禁都投降了,龐德為什麼誓死不降呢?
當於禁歸降,龐德被斬的消息傳來之後,曹操感慨道:“吾知禁三十年,何意臨危處難,反不如龐德邪?”正是因為龐德的對比,於禁的降敵,才更令人難以接受。拋開這些不談,龐德為什麼誓死不降呢?那麼,既然主將於禁都投降了,他為什麼非要成為烈士呢?
標籤: 曹操 於禁 三國 劉備 馬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