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為什麼要吃魚

我們經常說無雞不成宴,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原來魚也是飯桌上必備的菜式呢?特別是大年三十晚的年飯,桌上有魚,代表年年有餘。這也道出了為什麼春節民間有吃魚的習俗了。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朝鮮族人春節家宴,愛食“明太魚”,祭祀林明太。

我們經常說無雞不成宴,但是你有沒有發現,原來魚也是飯桌上必備的菜式呢?特別是大年三十晚的年飯,桌上有魚,代表年年有餘。這也道出了為什麼春節民間有吃魚的習俗了。

起源於原始崇拜魚。在除夕年飯中,魚除了象徵年年憂鬱的吉祥意義外,還有隱秘的鎮邪意義。早在漢代畫師所繪門上的扣環,多有魚餙作鎮邪物。唐代的屋門、櫃門、箱門等,都盛行魚形把手,以示鎮邪的功能。這影響了後世除夕年飯的魚俗。看來,除夕的魚,在餐桌上是招財,餐桌外是鎮邪,只是後一種功能其隱義,逐漸為人們所淡忘了。

過年食魚的習俗,大江以南的不少區域,似乎有一個潛規則。魚是宴席上最後一道菜,端上桌基本上是不吃留下它,作為吉祥物,意味著“年年有餘”。有的地方,年飯時吃魚,要留頭留尾到明年(即年初),表達新年“有頭有尾”的祈願。擺魚也有講究:魚頭要對著貴賓或長輩,體現尊敬;來客是文人,將魚肚對著他,贊他肚裡有墨水,滿腹文章;來客是武將,講魚脊對著他,誇他剛武豪放,可作脊樑。還有魚端上桌時的擺放,魚頭對著誰、尾對誰,擺下後不可再端動。魚頭所對的人“剪綵“,魚尾所對的人“贊助”;先由二比特對飲一杯酒,再由魚頭的人首動筷夾魚吃(所謂“剪綵”),隨後大家才可以動筷,熱鬧氣氛,歡語一片。

祖國地域廣闊,民族風俗各异,過年食魚美饌紛呈。朝鮮族人春節家宴,愛食“明太魚”,祭祀林明太(古時,他發現一種魚,幫同胞度饑荒之灾)。傣族人食竹燒魚,從江裏撈鮮魚,開膛破肚,把猪肉和佐料塞入魚肚內;砍來一節毛竹,劈開縫夾住魚,放火堂裏慢烤,待魚香、肉香、竹香飄逸出來,用手撕著吃,意味著來年“紅紅火火,有好運”。侗族人大年初一,從魚塘裏撈數條鮮魚,煎、炸、燒、燉擺滿一桌,香氣四溢,預祝新年吉慶有餘。苗族人過年吃五香魚,把魚去腸髒後切成小塊,用醬油、鹽浸泡,晾乾入鍋油炸;趁熱又浸泡在白糖、米酒、生薑汁的湯水裏,晾乾入鍋不防水,再放白糖、芥末、火燎鍋生眼,魚出焦香味,食之口齒生津。這道魚菜,甜、鹹、焦、香五味俱全。

黑龍江的少數民族人,大年初一到親友家拜年,主人要擺魚宴熱情待客;有酸辣風味的“踏拉長”(生魚)、香味酥脆的“炒魚毛”和鮮美透明的“大馬哈魚子”,令客人讚不絕口。重慶的“來鳳魚”,早已馳名中外;每年春節,中外遊客品嘗這道魚肉細膩、湯百味濃、既辣又酸的“來鳳魚”。意味著“龍鳳呈祥”。四川綿陽人過年,喜吃名菜“活吃熟鯉”。這道魚菜經名廚師“炸溜”之法精製,觀之,咀張鰓動,活靈活現;食之,肉香細嫩,鮮味十足。入食者,先要舉杯把酒倒入魚咀,魚鰓則動得快,咀也張得大,真是妙趣橫生,倍增節日氣氛。在南方的一些地方,還有“止酒魚”的習俗。招待客人可上數十道菜,但上魚,主人還是看火候,即客人飲酒快到尾聲,為防飲酒過量,把最後一道菜——魚端上來,客人見魚到了,紛紛舉杯喝幹酒,邊吃魚邊吃飯,皆大歡喜。

古老的魚風魚趣,給千家萬戶帶來吉祥美好的祝願。民俗看似一種形式,實則是人們高揚心中的生活情感與理想。

資料標籤: 春節 美食
本文標題: 春節為什麼要吃魚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9087917415059
相关資料
春節為什麼要吃餃子
每逢有節日,我國很多地方都有吃餃子這個習俗。其實,餃子是一種民間傳統的食品,受到很多朋友的歡迎。你想知道為什麼我國有佳節吃餃子這個傳統嗎?據三國魏人張揖著的《廣雅》記載那時已有形如月牙稱為“餛飩”的食品,和現在的餃子形狀基本類似。餃子這一節
標籤: 春節 三鮮餡
春節大年初六的習俗與禁忌
春節大年初六有哪些習俗與禁忌呢?傳說,大年初六是女媧創造萬物生靈的時候,那麼在大年初六應該注意什麼呢?農曆正月初六,又稱為“馬日”。正所謂大年初六求順扔窮鬼。正月初六“送窮”,是我國古代民間一種很有特色的歲時風俗。
標籤: 春節習俗 春節 文化
大年初三赤狗日:大年初三有哪些習俗與禁忌
大年初三有什麼習俗與禁忌呢?大年初三,是通常不會外出拜年的,因為大年初三是一個不吉利的日子,外出拜年容易起爭執,發生口角,囙此在大年初三足不出戶,留在家中最好!宋代宮廷節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傳有天書下降人間,真宗下詔書,定正月初三日為
標籤: 大年初三 門神
春節為什麼要吃年糕
春節很多地區都有吃年糕的的習俗。年糕代表著什麼寓意呢?原來,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年糕作為一種食品,在我國具有悠久的歷史。不難看出,“年年糕”是北方的“粘粘糕”諧音而來。年糕有南北風味之別
標籤: 年糕 春節 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