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典故:臘八節的習俗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臘祭”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那麼,臘八節有何習俗呢?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灾,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

關於臘祭,古書多有記載:“十二月八日為臘日。村人並擊細鼓,戴胡頭,及作金剛力土以逐疫”。“臘祭”本是原始先民慶賀農業豐收的報酬之禮,是農耕文化的重要節慶。那麼,臘八節有何習俗呢?

祭祀

應劭《風俗通》雲:“《禮傳》:臘者,獵也,言田獵取禽獸,以祭祀其祖也。或曰:臘者,接也,新故交接,故大祭以報功也。”其起源甚早,《禮記·郊特牲》記載:“伊耆氏始為蠟。臘八節蠟也者,索也,歲十二月,合聚萬物而索饗之也。”《史記·補三皇本紀》也說:“炎帝神農氏以其初為田事,故為蠟祭,以報天地”。夏代稱臘日祭為“嘉平”,殷曰“清祀”,周曰“大蠟”,漢代改為“臘”。祭祀的對象凡八:先嗇神?神農、司嗇神?後稷、農神田官之神、郵錶畦神?始創田間廬舍、開路、劃疆界之人、猫虎神、坊神堤防、水庸神?水溝、昆蟲神。先秦的臘祭日在冬至後第三個戌日,南北朝以後逐漸固定在臘月初八。到了唐宋,此節又被蒙上神佛色彩。相傳釋伽牟尼成佛之前,絕欲苦行,餓昏倒地。一牧羊女以雜糧摻以野果,用清泉煮粥將其救醒。釋伽牟尼在菩提樹下苦思,終在十二月八日得道成佛。從此佛門定此日為“佛成道日”,誦經紀念,相沿成節。到了明清,敬神供佛更是取代祭祀祖靈、歡慶豐收和驅疫禳灾,而成為臘八節的主旋律。其節俗主要是熬煮、贈送、品嘗臘八粥,並舉行慶豐家實。同時許多人家自此拉開春節的序慕,忙於殺年豬、打豆腐、膠制風魚臘肉,採購年貨,“年”的氣氛逐漸濃厚。

美食典故:臘八節的習俗

臘八粥

臘八粥臘八粥也叫“七寶五味粥”。我國喝臘八粥的歷史,已有一千多年。最早開始於宋代。每逢臘八這一天,不論是朝廷、官府、寺院還是黎民百姓家都要做臘八粥。到了清朝,喝臘八粥的風俗更是盛行。在宮廷,皇帝、皇后、皇子等都要向文武大臣、侍從宮女賜臘八粥,並向各個寺院發放米、果等供僧侶食用。在民間,家家戶戶也要做臘八粥,祭祀祖先;同時,闔家團聚在一起食用,饋贈親朋好友。中國各地臘八粥的花樣,爭奇競巧,品種繁多。其中以北平的最為講究,攙在白米中的物品較多,如紅棗、蓮子、核桃、栗子、杏仁、松仁、桂圓、榛子、葡萄、白果、菱角、青絲、玫瑰、紅豆、花生……總計不下二十種。人們在臘月初七的晚上,就開始忙碌起來,洗米、泡果、撥皮、去核、精揀然後在半夜時分開始煮,再用微火燉,一直燉到第二天的清晨,臘八粥才算熬好了。

更為講究的人家,還要先將果子雕刻成人形、動物、花樣,再放在鍋中煮。比較有特色的就是在臘八粥中放上“果獅“。果獅是用幾種果子做成的獅形物,用剔去棗核烤幹的脆棗作為獅身,半個核桃仁作為獅頭,桃仁作為獅脚,甜杏仁用來作獅子尾巴。然後用糖粘在一起,放在粥碗裏,活象一頭小獅子。如果碗較大,可以擺上雙獅或是四頭小獅子。更講究的,就是用棗泥、豆沙、山藥、山楂糕等具備各種顏色的食物,捏成八仙人、老壽星、羅漢像。這種裝潢的臘八粥,只有在以前的大寺廟的供桌上才可以見到。

本文標題: 美食典故:臘八節的習俗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9087736278791
相关資料
美食典故:乾隆與“連襟魚翅”
連襟,膠東地區姐妹的丈夫間之稱謂。傳說乾隆年間,一飯店高姓老闆,有兩個如花似玉的女兒,嫁給了本飯莊兩位廚藝高超的師傅。此菜端上桌,乾隆一見潔白晶瑩的通天魚翅,喜上眉頭,品嘗後更是讚不絕口,便問廚師:“此菜何名?”大女婿急中生智,道:“白玉托
標籤: 乾隆 魚翅 美食 清朝
認識川菜:川菜的發展是怎樣的
其實,川菜也一直在進步,一直在創新,一起來瞭解一下川菜吧!川菜的魅力還在於它的發展性,川菜如果不發展,喏大一個四川省就沒人呆在那兒了。川菜的用料選料、製作手段、營養追求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如果你不三不五時地去一次四川,你就不認識它了。
標籤: 火鍋 小吃 美食
大雪節氣要吃“三大”
12月7日是大雪節氣,其實在大雪節氣這天要吃“三大”,那麼是哪三大呢?分別就是大白菜、大紅蘿蔔纓,還有大葱。相關專家介紹說,大雪節氣前後是風寒感冒的高發階段,風寒感冒的主要症狀是怕寒怕風,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蓋大被子才覺得舒服點。需要提醒大家
標籤: 風寒感冒 大白菜 維他命 養生 大葱 蘿蔔
四川麻辣燙的由來是什麼
如今,四川麻辣燙十分有名氣,那麼四川麻辣燙又是怎麼來的呢?四川麻辣燙有什麼美食典故呢?原來,是縴夫創造了四川麻辣燙。據說,麻辣燙起源於長江之濱,最初的時候,是船工和縴夫創造了麻辣燙的吃法。
標籤: 麻辣燙 四川麻辣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