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禽龍類:牙克煞龍帶有頭盔式頭冠(發現於中國新疆)

牙克煞龍屬於禽龍類,是鴨嘴龍科恐龍的一種,帶有非常顯眼的頭盔狀的冠飾,和冠龍的外形非常相似。它主要生存在9100萬-8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體長只有9米,屬於大型恐龍,而牙克煞龍化石則分別在哈薩克共和國和中國都有發現。

牙克煞龍屬於禽龍類,是鴨嘴龍科恐龍的一種,帶有非常顯眼的頭盔狀的冠飾,和冠龍的外形非常相似。它主要生存在9100萬-83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體長只有9米,屬於大型恐龍,而牙克煞龍化石則分別在哈薩克共和國和中國都有發現。

牙克煞龍的外形特徵

牙克煞龍最大的特點就是頭頂處長有隆起的冠飾,不過根據年齡大小和性別,冠飾的特徵也是有所變化的,比如雌性和未成年的牙克煞龍冠飾就比較小,而雄性成年的牙克煞龍冠飾則更大一些,主要是因為冠飾大多是用於求偶和呼喚同伴的,同時還有助於它們相互辨別各自的身份。

牙克煞龍的生活習性

牙克煞龍屬於植食性恐龍的一種,嘴巴非常的扁平且呈現一定的鳥喙狀,加上牙齒平坦且密集,所以非常有利於啃食植物,所以它們和原賴式龍、冠龍等都有著非常相似的生活習慣,比如使用嘴巴前端沒有切割樹葉,而深處的臼齒則進行研磨。

牙克煞龍的化石發現

牙克煞龍被科學家認為是智慧恐龍之一,這主要是因為它們不僅有著隆起的頭冠,而且它們真實的頭頂部也非常的大且高,所以它們才被人們認為是非常聰明的恐龍之一。牙克煞龍早在1990年的時候就由傑克·霍納等人完成了命名,但是它的種屬還存在一定的質疑,現時還認為是疑名狀態。

牙克煞龍的最早一批化石是在中國的新疆發現的,當時位於富蘊縣的烏倫古河北岸1.5公里處發掘出了這批化石,據說最初是由當地的兩個牧民發現的,之後博物館的工作人員趕到才進行了正式徹底的挖掘行動,發現化石藏於白色礫石狀砂岩之中,底層則鋪墊著粘土層等,最終出土了一塊牙克煞龍的化石。

本文標題: 大型禽龍類:牙克煞龍帶有頭盔式頭冠(發現於中國新疆)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8899573482767
相关資料
小型食肉恐龍:剖齒龍體長50釐米(僅出土牙齒化石)
剖齒龍是一種小型的食肉恐龍,現時由於出土的化石只有牙齒,所以科學家對於它的瞭解非常少,就連它的種屬現時也是存在巨大疑問的,被認為可能是虛骨龍類中的傷齒龍科恐龍,它誕生於1億5500萬年前的侏羅紀末期。
標籤: 恐龍 化石 龍科
蒙古恐龍:足龍具有典型夾跖特徵(奔跑速度極快)
足龍是一種獸脚亞目恐龍,誕生於7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隸屬於阿瓦拉慈龍科,第一批的足龍化石發掘於蒙古的烏哈托喀,不過化石比較破碎。足龍的外形很像鳥類,尤其是後腿非常修長,所以奔跑能力極强。
標籤: 恐龍 化石
小型竊蛋龍:可汗龍體長僅1.2米(帶有羽毛和喙狀嘴)
可汗龍是一種竊蛋龍科恐龍,外形非常像是原始鳥類,具有生長羽毛的可能性,並且嘴巴也是尖銳的鸚鵡鳥喙狀,體長僅1.2米,屬於小型的部分肉食性恐龍,第一批化石發掘於蒙古國的德加多克塔組,和它關係最近的恐龍就是竊螺龍。
標籤: 可汗 竊蛋龍 恐龍 龍科
中型獸腳類恐龍:卡瑪卡瑪龍體長5米(僅一塊尾椎化石)
卡瑪卡瑪龍是一種中型的獸腳類恐龍,屬於肉食恐龍的一種,體長可達4-5米,誕生於7500萬年前的白堊紀的森諾曼階時期,最早發現的一匹化石則是出現在非洲北部的摩洛哥,主要是埋藏於卡瑪卡瑪地層,所以才以此為名,它也是當地唯一的中型獸腳類恐龍。
標籤: 恐龍 化石 古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