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似鳥恐龍:似鴯鶓龍時速可達65公里(堪稱奔跑冠軍)

似鴯鶓龍的外形和始祖鳥非常相似,並且還帶有喙狀的嘴巴,囙此它屬於似鳥恐龍的一種,主要是以強壯的後肢進行兩足行走的,誕生於8千萬年前的白堊紀,雖然體長只有3.5米,屬於小型恐龍的一種,但由於後腿肌肉和骨骼發達,所以它的奔跑速度非常快。

似鴯鶓龍的外形和始祖鳥非常相似,並且還帶有喙狀的嘴巴,囙此它屬於似鳥恐龍的一種,主要是以強壯的後肢進行兩足行走的,誕生於8千萬年前的白堊紀,雖然體長只有3.5米,屬於小型恐龍的一種,但由於後腿肌肉和骨骼發達,所以它的奔跑速度非常快。

似鴯鶓龍的外貌特徵

相比於其他的似鳥科恐龍來說,似鴯鶓龍的體重和身長都屬於中等,基本上重量最多也只有150公斤,而體長也只有3.5米,不過光是它的大腿骨長度就達到了46.8米,幾乎占到了身高的一半,而它的小腿骨也非常長,從而使得它的行動會很敏捷,在追捕獵物的時候跑的非常快。

似鴯鶓龍和其他似鳥恐龍的頭部有很大的不同,整體看起來明顯更大,這也使得它的眼睛和嘴巴都非常的大,但是經過科學家的研究發現,它的腦袋雖然很大,但顯然和它的智商高低並沒有太大的關係,只是能够讓動作變得更加協調而已。似鴯鶓龍的嘴巴和鳥類一樣都是沒有牙齒,且比較尖銳,但是下顎的力量不足,囙此咬合力不大。

似鴯鶓龍的生活習性

似鴯鶓龍的咬合力不足,再加上它瘦小的三爪前直肢,完全不像恐手龍那樣能進行撕裂和刺穿,所以很可能是以昆蟲、蛋類以及一些小型動物為主食,所以基本上屬於小型食肉恐龍的一種。而且似鴯鶓龍的眼睛非常大,所以科學家們也推斷它可能是在夜間進行捕食的,這樣能够避開更多的大型恐龍。

其次就是它的小腿骨比大腿骨還要長上20%,所以它很可能是恐龍中罕見的長跑冠軍,據計算奔跑時速可達65公里。最後這種似鴯鶓龍的體型雖然非常小,但是它的骨盆卻明顯較大,所以科學家就猜測它可能是通過產下胎兒來進行繁殖的,當然也不排除可能是它的卵非常大導致的。

資料標籤: 恐龍 澳大利亞鴕鳥
本文標題: 小型似鳥恐龍:似鴯鶓龍時速可達65公里(堪稱奔跑冠軍)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8898728496080
相关資料
巨型植食蜥脚恐龍:東陽龍最長高達15.6米(於中國發現)
東陽龍是一種巨型蜥脚類恐龍,誕生於8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末期,據說第一批化石是在我國浙江東陽的一個山崗上發現的,據說是現時在浙江東陽清出的化石最完整的一種恐龍,但是科學家們最終進行計算和分析,將其還原成了一隻長達15.6米,高約5米的巨型恐
標籤: 恐龍 化石 浙江東陽
泰坦巨龍恐龍:迪亞曼蒂納龍身長16米(誕生於白堊紀)
迪亞曼蒂納龍屬於一種泰坦巨龍類恐龍,它誕生於白堊紀時期,據說當時是在澳大利亞的地層中發現的第一批化石,但只有顱骨、盆骨、肋骨,囙此瞭解還不算很多,只能大致推測它的體長16米,屬於大型食草恐龍,使用四足行走,尾巴和脖子較長,但沒有發現它存在泰
標籤: 恐龍 泰坦巨龍 迪亞曼蒂 白堊紀
歐洲小型恐龍:似馳龍兩次挖掘都僅出土一顆牙齒
似馳龍是誕生於白堊紀的一種馳龍科恐龍,在2003年的時候首次於歐洲丹麥的博恩霍爾姆發現了似馳龍的化石,但是非常不幸的是,當時只出土了唯一的一顆牙齒,囙此關於它的資料並不多。科學家推測似馳龍的體長可能在2-3米左右,屬於小型恐龍的一種。
標籤: 恐龍
中型食肉恐龍:迪布勒伊洛龍活於1.67億年前(僅發現顱骨)
迪布勒伊洛龍誕生於1.67億年前的侏羅紀中期,屬於中型食肉恐龍,它是獸脚亞目中的斑龍科,第一批化石是在02年於法國發現的,也是兩後足進行直立行走,所以前肢比較短小,但是這次的化石並不完整,只有簡簡單單的一個頭骨,所以人們現時對它還並不瞭解。
標籤: 恐龍 化石 布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