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獻忠萬萬兩金銀之謎,富可敵國的珍寶藏於青峰山地宮

明末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南征北戰,後以四川為根據地建立大西政權。張獻忠喜歡“搶劫”,專搶巨室豪富,達官貴人,也囙此獲得了巨額財富。張獻忠一死,金銀財寶去向也成了謎。相傳張獻忠在成都建立政權後,指派義子在青峰山修築地宮,富可敵國的珍寶就藏於其間。

導語:關於世界各地藏有寶藏的說法一直以來沒有停止過,今天我們就來說說明末農民軍領袖張獻忠的寶藏。歷史上關於張獻忠的奇聞異事很多,比如說八大王剿四川的傳說,也一直存在爭議。張獻忠領導農民起義時手中收斂了大量財寶,隨著他被清軍所滅,他生前的那些珍寶也下落不明。接下來呢就由老資料網小編為大家揭秘張獻忠萬萬兩金銀之謎吧!

張獻忠萬萬兩金銀之謎

明末起義軍領袖張獻忠南征北戰,後以四川為根據地建立大西政權。張獻忠是陝西延安人,出身貧寒,幼年隨父販棗,1630年(崇禎三年)在米脂參加農民起義,號稱“八大王”。起義軍轉戰山西、河南等地,聲勢浩大。張獻忠喜歡“搶劫”,專搶巨室豪富,達官貴人,也囙此獲得了巨額財富。

從1630年起事到1646年兵敗而亡的18年間,張獻忠憑藉燒殺掠奪據說已經富可敵國,“天府之國”的財富可以說被他盡納囊中,崇禎皇帝和他相比也只能算是“小戶”而已。他曾經在皇城舉辦鬥寶大會,得意洋洋地炫耀他的富有,二十多間房子擺滿奇珍異寶、金錠銀錠,令人目不暇接,甚至近瞠目結舌。

1646年,滿清肅親王豪格和吳三桂率清軍由陝南入川,攻打張獻忠。同年十一月,大西軍被清軍包圍。張獻忠匆忙出城迎戰,被清將雅布蘭射死在鳳凰山(今四川南溪縣北)。張獻忠一死,金銀財寶去向也成了謎。張獻忠的寶藏,300多年來也一直被人們牢記在心,但是天大地大,究竟寶藏在四川的什麼呢?誰將有幸取得這大筆財富呢?撥開歷史的重重迷霧,寶藏能否盡在眼前呢?

然而,後世對於這批無與堪比的財富珍寶的探尋從未停止過。現時,財寶的去向有以下幾種說法。相傳張獻忠在成都建立政權後,指派義子在青峰山修築地宮,富可敵國的珍寶就藏於其間。另有可信的說法是,1646年春天,張獻忠借水路撤離成都,在江口一帶被楊展戰敗,被迫沉銀而逃。相關機構專家對江口沉銀遺址出水文物進行了鑒定,最後達成了一致意見,基本確認眉山市彭山區“江口沉銀遺址”為歷史記載的張獻忠沉銀中心區域之一。

也有歷史學家分析認為,張獻忠的意外死亡,直接導致大西軍整體潰散、逃跑,他的財寶幾乎都全部扔在原地,有可能全被清兵收歸己有了。當然也有可能,他的財寶早在那個年代就已經被當時的亂兵所瓜分了,真正的財寶,可能早就流落於民間了。

張獻忠藏寶與普照寺興盛有關

傳聞中,普照寺的興盛都與張獻忠藏寶有關,相傳張獻忠在成都建立大西政權後,財富珍寶無與堪比,其義子役了數百名石匠在青峰山(即現在的青城外山)開採石材,但半年後山裡路沒修、廟沒建,數百名石匠及其開採用石材都無影無蹤!據傳,這些石材很可能用來修築地宮,藏那些富可敵國的財寶,而石匠都在地宮修好後被陪葬。

另一種傳聞是張獻忠被害後,其部將派遣心蓮和尚從緬甸潜至清峰山看護張獻忠的寶藏。心蓮和尚扼守職責,以便時機到時以資相助和響應。然而幾年後,吳三桂率清軍剿平大西軍,心蓮和尚在萬念俱灰中死去。臨死前講明了他轉戰南北的不凡身世和經歷,但源於入佛已深,沒說明藏寶之事,萬千藏寶也交托於日後“有緣”人。

古人說:“欲知世上刀兵劫,試聽屠門夜半聲”,這句話真是悲哀痛切。當然,張獻忠萬萬兩金銀的去向,以及普照寺突然興旺之因,已成為人類未解的財富之謎,永遠列入了書典。昔日真相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所有的權利與財富之爭,最終換來了今天的貞楠古柏、蒼松翠竹,一派佛地仙鄉的清凉風貌。

張獻忠彭山江口沉銀傳說

三百多年前,張獻忠攜帶打劫而來的千船金銀珠寶從成都順水南下,在四川彭山縣江口鎮“老虎灘”一帶遭到川西官僚楊展的突襲,千船金銀珠寶絕大都分隨船隊沉落江中;300多年來,這一史實成為傳說。

2005年4月20日,彭山縣城開建引水工程,一個施工隊,在岷江“老虎灘”河床上用怪手開挖鋪設筦道,發現10枚銀錠,銀錠身上鑄造時打上的“崇禎16年8月,紋銀50兩”字樣清晰可見。據彭山縣文管部門初步鑒定,這批被挖掘出土的銀錠為明代官銀。此次挖掘出土的銀錠,無論從銀錠本身還是其外包裝,都與史料記載相吻合,從而有人相信張獻忠300多年前在此沉銀之說完全符合歷史真實。

彭山江口鎮一帶自古就流傳著“張獻忠沉銀”的故事,還有根據史料記載,張獻忠兵敗之地千船沉銀,明清史研究學者認為,彭山江口鎮很有可能是張獻忠沉銀之地。但300多年過去了,張獻忠的寶藏依舊是難解之謎。

2015年12月16日,專家確認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呼籲儘快保護。2016年1月5日,張獻忠“江口沉銀遺址”中心區域發現的一批珍貴文物,除發現刻有“大西”年號的銀錠及“西王賞功”金、銀幣外,最為珍貴的是長12釐米、寬10釐米、重730克,刻有29個字的金封册,經鑒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尋張獻忠寶藏可行性分析

“老虎灘”張獻忠千船沉銀的消息在海內外傳開後,立即引起方方面面的關注。既然沉銀已被證實,那麼如何打撈沉銀、打撈需要多少資金也就成為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

如此巨額金銀,對國家來說不僅是一筆物質財富,也是研究明清之際歷史的極重要的文物,其價值之高自不待言。雖然在300多年的時間內,沉銀會因各種原因而跑離原地,但“蘋果掉下,離樹不遠”,就目前國內先進的探測、打撈科技而言,適於用“老虎灘”沉銀的打撈手段還是較多的。對地下20米深的地方進行採掘工作,工程投資一般為200萬元左右,但是江面操作,不可知因素很多,加上氣象因素干擾,投資可能更大。

打撈專家大致已有下列設想:“老虎灘”附近約2000米的沉銀區域現時正處於枯水期,水深僅1~2米,河床寬約50米,若讓河水改道而走,河床便全裸,排幹積水,露天挖掘,可能很快就有結果。此舉“直搗黃龍”,直截了當,但投資較大,資金短缺是實施的瓶頸。

也可以用截流的辦法,沉銀的那場戰爭發生於農曆七月,正值豐水期,據此推算,當時水深約10多米,而結合300多年來川西地區的水文氣象特徵推測,埋在“沉銀”上的泥沙不會超過20米。府河水流量近年來已大遜於往常,水量既然偏枯則乾脆截斷上游,裸露下游發掘即可,這樣投資小,見效大。

張獻忠寶藏埋在浙江金馬河?

但隨後,在2011年浙江溫州金馬河又傳出發現大量的古錢幣,一時之間網上有流傳張獻忠寶藏埋在金馬河。但是這些清朝乾隆和光緒年間的銅幣的經濟價值並不大。對於我們考古的人來說,有一定的文物價值。之所以猜測,張獻忠的寶藏重見天日,是據《明史》記載,清代順治年間,清軍由陝南入川,張獻忠隨後撤離成都,在被迫撤離成都前,他讓部下在錦江築堤挖坑,所以寶藏有可能被埋在這些坑裏。

時至今日,張獻忠的寶藏之謎一直撲朔迷離,關於張獻忠藏寶埋在金馬河應該另有隱情,有人也猜測這些古銅幣並不是張獻忠的寶藏,有可能是當時農民起義時,地主藏的古幣。北宋時期,西川青城縣即今四川都江堰,王小波等人起義沒收地主財產,得到了廣大貧苦農民的響應。當時的地主豪紳為了躲避起義軍的搜查,將自己的財物藏匿在地窖。由於起義地點離發現錢幣的地點較近,有人猜測,這些古錢幣可能是當時地窖損壞,由河水沖刷流入江中。

300多年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故事隨著不同的發現一次次被重提,但真相總是撲朔迷離。關於張獻忠的寶藏之謎雖然眾說紛紜,但是最終的結果還是需要留給研究專家去揭曉,相信時間會讓張獻忠的寶藏之謎漸漸顯露出來。

結語:看完上述小編為大家揭秘的張獻忠萬萬兩金銀之謎,究竟張獻忠生前的財寶是在浙江金馬河還是在青峰山呢,這個至今我們不得而知。張獻忠彭山江口沉銀的傳說大多數人相信符合史實,可是這一事件距今多年,想要弄清還需要花費時間進行探索~~

本文標題: 張獻忠萬萬兩金銀之謎,富可敵國的珍寶藏於青峰山地宮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8832424943209
相关資料
故宮兩個地方不能照相冷宮裡面照相會犯忌諱(封建迷信)
故宮裡面有很多故事與傳奇,明清兩朝的歷代皇帝和妃子都居住在故宮裡面,所以有很多人都慕名去那裡旅遊,看看皇帝住的地方是什麼樣子的。旅遊人們做的最多的肯定就是拍照了,但是有傳聞說有兩個地方一定不能拍照。下麵老資料網小編就為大家來介紹一下是哪兩個
標籤: 故宮博物院 攝影
水伯天吳真實樣貌之謎,吳人始祖畫像揭曉(半獸人神仙)
天吳是古代中國神話傳說中的水神。他人面虎身,這與吳人的狩獵生活密切相關。吳人以狩獵為生,而“虎為百臂之王”,囙此,吳人崇拜一種似虎的動物,這種古動物可能在先秦時變得稀少而絕跡了。
標籤: 天吳
滅蒙鳥是什麼鳥?滅蒙鳥佔據山海經重要地位
滅蒙鳥是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怪鳥,出自《山海經》。也就是說,結匈國的北邊便是滅蒙鳥的巢穴。在《山海經》的各種神奇的鳥類中,滅蒙鳥雖然名不見經傳,但是它在《山海經》中的地位卻非同一般。為什麼說滅蒙鳥這種不為我們熟知的異獸在《山海經》中佔據著重
標籤: 山海經 山海經異獸 顓頊 青鸞 畢方 黃帝
故宮門釘為什麼不能摸,揭秘故宮的門釘有什麼意思
在紫禁城的很多朱門上面都可以看到金黃色的門釘,除了有一定的構造作用,它也是一種裝飾品。為了美觀,古人就將帽打成泡頭形狀,也就成為了門釘的形狀。所以故宮的工作人員為了防止文物損壞,就讓人不要隨便摸門釘。這就傳出了故宮門釘不能摸的說法。
標籤: 故宮博物院 中國古代史 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