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楚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雙方採取了哪些措施?

春秋後期,吳國和楚國為爭奪江淮流域的控制權爆發了戰爭,史稱吳楚之戰。前506年,吳王闔閭、蔡昭侯與唐成公達成協議,共同攻楚。柏舉戰後,吳軍追擊楚軍至清發,闔閭又大敗楚軍,此即清發之戰。吳軍窮追不捨,楚國左司馬沈尹戌率北面方城來的援軍阻擊吳軍,楚軍又大敗,沈尹戌遍體鱗傷,自知將死,又耻為俘虜,自殺身亡。

春秋後期,吳國和楚國為爭奪江淮流域的控制權爆發了戰爭,史稱吳楚之戰。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前506年,吳王闔閭、蔡昭侯與唐成公達成協議,共同攻楚。十一月庚午日,吳、楚兩軍對陣於柏舉,吳軍夫概率其部先擊楚軍子常部,子常部兵卒潰逃,楚軍亂,吳軍大舉進攻,大敗楚軍;楚將子常逃到鄭國,史皇戰死,此即柏舉之戰。柏舉戰後,吳軍追擊楚軍至清發,闔閭又大敗楚軍,此即清發之戰。吳軍窮追不捨,楚國左司馬沈尹戌率北面方城來的援軍阻擊吳軍,楚軍又大敗,沈尹戌遍體鱗傷,自知將死,又耻為俘虜,自殺身亡。吳軍五戰五勝,直奔郢都。

吳軍兵臨城下,楚昭王攜其妹季羋畀我倉皇逃亡。吳軍佔領楚國郢都後,楚國向秦國求救,楚國大夫申包胥哭秦庭,感動秦哀公。秦國發兵救援楚國,幫助楚國收回都城複國。秦軍撤後,楚軍又被吳軍連連擊敗,楚國不得不遷都以避吳軍鋒芒。

具體經過

誓師伐楚

吳楚之戰爆發後,雞父之戰(西元前519年)吳國大勝以後,楚國在戰畧上居於守勢。楚平王於周敬王四年(西元前516年)去世,子昭王嗣立。楚昭王年幼,楚令尹囊瓦執政。囊瓦貪殘庸暴,也寵信費無極,殘殺大夫郤宛、陽令終、晋陳等,楚國內政愈發紊亂,諸侯離心。吳公子光於周敬王五年(西元前515年)殺王僚自立,即吳王闔廬。闔廬延攬人才,重用伍員(伍子胥)、孫武等賢臣,勵精圖治,國家日益富强。

吳國為大舉討伐楚國,於周敬王二年(西元前518年)滅巢、滅鐘離,控制了淮河中游地區。以後,加速西進,於周敬王八年(西元前512年),吳王闔閭先後滅掉歸附楚國的小國徐國和鐘吾國。然後採納伍員(伍子胥)分全國軍隊為三部,輪番侵敵,“彼出則歸,彼歸則出”之計,疲勞楚軍。同時,於周敬王十年(前510年)討伐越國,以掃除伐楚的後顧之憂。楚國則一面築城防守,一面聯越制吳,但收效不大。

前508年(楚昭王八年)夏,桐(古國,世屬於楚,今安徽桐城北)叛楚。吳王闔閭使舒鳩氏(桐之北,今安徽舒城)引誘楚軍出擊,秋,楚令尹子常果然領軍伐桐、吳,進抵豫章。吳潜師於巢,在豫章打敗楚軍。接著,克巢,俘楚守巢大夫公子繁。《左傳·定公四年》載:“楚自昭王即位,無歲不有吳師。”可見除上述兩起重大軍事行動外,吳軍幾乎連年出動騷擾,楚國應接不暇,疲於奔命。

前506年(楚昭王十年),吳王闔閭以為大舉攻楚入郢的時機已經成熟,就徵求伍子胥與孫武的意見。伍子胥、孫武說:“楚將子常貪,而唐、蔡皆怨之。王必欲大伐,必得唐、蔡乃可。”前已指出,蔡、唐由於受到楚令尹子常的侮辱,耿耿於懷,决心報復。這年春召陵之會,晋等國雖未興兵伐楚,但同年夏,因沈(楚之屬國)君不會召陵,晋支持蔡攻滅了沈國。秋,楚國出兵包圍了蔡國,以懲罰蔡滅沈之舉。伍子胥助蔡“謀楚”,蔡昭侯於是又“以其子乾與大夫之子為質於吳”。不久,吳王闔閭、蔡昭侯與唐成公達成協議,共同攻楚。

這年冬,三國聯軍(唐小力弱,主要是吳、蔡軍隊),在吳王闔閭、蔡昭侯、唐成公以及伍子胥、孫武、伯嚭等率領下,對楚國發動了大規模的進攻。吳軍乘舟溯淮而上,在淮弃舟,改行陸路,會合蔡軍,西進至豫章與楚軍夾漢水對峙。在決戰時,左司馬戌對令尹子常說:“子沿漢而與之上下,我悉方城外以毀其舟,還塞大隧、直轅、冥[阝厄]。子濟漢而伐之,我自後擊之,必大敗之。”按此部署,子常與吳軍在漢水周旋,左司馬戌率方城外軍隊毀吳舟,還塞三關(今豫鄂三關:九裏、武勝、平靖,古稱大隧、直轅、冥阝厄,為漢東險隘);然後子常領軍渡漢水出擊,左司馬戌自後夾擊,使吳軍腹背受敵,一舉而殲之於漢東。子常無抗告,就按這一謀略分頭行事。

柏舉之戰

囊瓦(子常)雖高居令尹之職,在用兵上卻是一個無能之輩。據《吳越春秋·闔閭內傳》載,吳在舉兵伐楚時,“子胥陰令宣言於楚曰:‘楚用子期(公子結)為將,吾則侍而殺之;子常用兵,吾即去之。’”可見伍子胥所畏懼的是公子結,子常則並非對手。楚武城大夫黑以楚革車不如吳木車耐久,建議速戰。大夫史皇則挑撥說:“楚人惡子而好司馬。若司馬毀吳舟於淮,塞城口(三隘道之統稱)而入,是獨克也。子必速戰!不然,不免!”(同上。)子常爭功,不顧先與左司馬戌商定的策略,就率軍先濟漢而陣,自小別至大別(二山皆在漢北、淮南),三戰皆北。子常自知不能勝吳,想臨陣脫逃,史皇告其如致死以克吳,尚可以免貪賄致寇之罪,子常才未逃跑。

十一月庚午日,楚、吳兩軍對陣於柏舉(今湖北麻城東北)。吳王闔閭弟夫概對闔閭說,子常不仁,其臣無死志,如率先出擊,楚軍必逃,繼而大軍進攻,吳必勝。闔閭沒有同意。夫概於是率其部五千人先擊子常之卒,子常之卒奔逃,楚軍亂,吳軍進擊,大敗楚軍。子常逃到鄭國,史皇戰死,此即柏舉之戰。

直取郢都

柏舉戰後,吳軍追擊楚軍至清發(今漢水支流溳水)。夫概認為困獸猶鬥,建議待楚軍半濟而後攻擊,闔閭按此計,又大敗楚軍,此即清發之戰。吳軍窮追不捨,待楚軍做好飯正要吃時,吳軍又追來了,楚軍只得弃食而逃。吳軍吃飽飯(楚軍做好的飯),又繼續追擊,在雍氵筮(今湖北京山西南),再一次打敗楚軍。楚左司馬戌聞訊,自息(今河南息縣西南)而還,在雍[氵筮]打敗吳軍,但楚軍主力已失,左司馬戌孤軍作戰,幾經戰鬥,遍體鱗傷,自知將死,又耻為俘虜,自殺身亡。吳軍五戰五勝,直奔郢都。

吳軍兵臨城下,楚昭王攜其妹季羋畀我倉皇逃亡。渡睢水(沮水)後,命[钅鹹]尹固把點燃的火燧系於象尾,沖散吳軍。接著渡過長江,進入雲夢澤。楚昭王在此受到起義羣衆的襲擊,又逃奔到鄖。鄖公鬥辛(蔓成然子)弟懷為報楚平王殺父之仇,要殺楚昭王,鄖公不允,與另一弟巢護送楚昭王至隨。吳軍跟踪而來,以“漢陽之田,君實有之”。為條件,要隨人交出楚昭王。楚昭王兄子期(公子結)長相與楚昭王相似,穿著楚昭王衣服,要隨交給吳人。隨人占卜,不吉,就鄭重地對吳人說:以隨之辟小,而密邇於楚,楚實存之。世有盟誓,至於今未改。若難而弃之,何以事君?執事之患不唯一人,若鳩(安輯)楚境,敢不聽命?吳人詞窮理虧,就引兵而退。楚昭王免難,遂刺破子期的胸部,取血與隨人盟,以示感激與至誠。楚昭王在危難中化險為夷,是楚國對隨國歷來採取正確政策的結果。

吳軍暴行

當楚昭王逃難在隨時,子西偽為楚昭王車服,立國於脾氵曳(今地不詳,《匯纂》以為在今江陵附近),以召集潰散之軍民。後得知楚昭王所在地方,又與楚昭王會合在一起。吳人入郢,“以班處宮”。“以班處宮”,《左傳·定公四年》記得很簡略。《穀梁傳》、《吳越春秋·闔閭內傳》等則記得很具體,其中不乏渲染之詞,並不足信。)杜注:“以尊卑班次,處楚王宮室。”楚國宮後及豪門之家受到極大的侮辱。

吳軍破楚入郢,不僅使楚國統治集團蒙受淩辱與損失,而且也給楚國人民帶來災難。楚申包胥赴秦乞師,對秦哀公痛切陳辭:“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喻吳為蛇、豕,貪害楚國),虐始於楚。”次年,楚子期反擊,將焚吳軍居麇之地,子西說:“父兄親暴骨焉,不能收,又焚之,不可。”足見吳攻楚,楚國軍民承受著極大的痛苦。儘管楚國統治集團腐朽,特別是令尹子常索賄聚斂,殘害忠良,但在亡族滅國的關頭,全國軍民均以族國為重,起而反抗。原來楚國群眾反抗楚王室的鬥爭,立即轉變為反抗吳人入占與破壞的鬥爭。子西之所以能在敗亂中集結潰散軍民,軍民又隨從與保護楚昭王,就是軍民團結一致,不甘淩辱,起來反抗的例證。尤其是當楚昭王落難在隨時,申包胥不畏艱險,長途跋涉,赴秦乞師救楚。他依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七日勺水不進。秦哀公感動,為之賦《無衣》(詩),申包胥“九頓首而坐”,“秦師乃出”。申包胥不愧為楚國歷史上突出的愛國者。

吳國撤兵

楚國軍民的奮起抗吳,必然迅速改變楚國在戰場上的不利形勢。同時,吳人入郢,各國震動。除了秦答應出兵相救外,歷來與楚親善的越國亦及時出兵攻吳,迫使“吳使別兵擊越”,有力地牽制著吳國。據《左傳·定公五年》載,西元前505年(楚昭王十一年)夏,就在越軍攻入吳國時,秦亦派子蒲、子虎率車五百乘,隨申包胥入楚。子蒲因不知“吳道”(戰法),由楚軍先與吳戰,子蒲則率軍在稷(今河南桐柏境)與楚軍會合,在沂(今河南正陽境)大敗夫概。在柏舉之戰中被吳俘虜的楚大夫射之子,主動收集楚散卒投奔子西,在子西指揮下,又敗吳軍於軍祥(今湖北隨縣西)。秋七月,楚子期、秦子蒲滅唐(今湖北棗陽東南)。

吳王闔閭腹背受敵,前有楚、秦聯軍,後有越軍,戰場形勢已向不利於吳國方向轉換。闔閭弟夫概乘機逃回吳國,自立為王(夫概王)。闔閭氣急敗壞,引兵攻擊,夫概兵敗奔楚,楚昭王封他在棠(今河南西平西),是為棠氏。闔閭率吳軍與楚、秦聯軍再戰,吳軍先在雍打敗楚軍,隨後又被秦軍打敗。吳軍駐於麇(楊伯峻《春秋左傳注》以為在雍附近),子期、子西以火攻,吳軍敗;接著又戰於公[地[胥]之(今湖北襄樊市東,參見揚伯峻《春秋左傳注》),吳軍又敗。是年夏,越乘吳軍在楚,國內空虛,發兵侵入吳國。這年九月,吳王闔閭只得引兵撤退,楚昭王返回郢都。

本文標題: 吳楚之戰的具體經過是怎樣的?雙方採取了哪些措施?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7877793633975
相关資料
雞父之戰的最終結果是什麼?產生了哪些影響?
西元前519年夏季,在吳楚爭霸戰爭中,吳國為爭奪淮河流域的戰畧要地州來,和楚、頓、胡、沈、蔡、陳、許七國聯軍於雞父進行了一次作戰,史稱雞父之戰。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在此戰中,吳軍抓住戰機,靈活用兵,以情報與謀略配合
標籤: 歷史 吳國 楚國 東漢 漢朝 西漢
雞父之戰的具體過程是怎樣的?雙方採取了哪些行動?
西元前519年夏季,在吳楚爭霸戰爭中,吳國為爭奪淮河流域的戰畧要地州來,和楚、頓、胡、沈、蔡、陳、許七國聯軍於雞父進行了一次作戰,史稱雞父之戰。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在此戰中,吳軍抓住戰機,靈活用兵,以情報與謀略配合
標籤: 吳軍 歷史 楚國 東漢 漢朝 西漢
雞父之戰爆發的起因是什麼?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西元前519年夏季,在吳楚爭霸戰爭中,吳國為爭奪淮河流域的戰畧要地州來,和楚、頓、胡、沈、蔡、陳、許七國聯軍於雞父進行了一次作戰,史稱雞父之戰。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在此戰中,吳軍抓住戰機,靈活用兵,以情報與謀略配合
標籤: 吳國 楚國 三國
麻隧之戰是怎麼回事?在怎樣的歷史背景下爆發的?
西元前578年,在晋秦爭霸戰爭過程中,以晉國為首的諸侯聯軍在秦地麻隧與秦國進行了一次作戰,以聯軍獲勝,秦國失敗告終。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楚共王拒絕了秦國的要求,並向晉國通報情况。
標籤: 晉國 歷史 晉厲公 秦國 楚國 唐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