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劉伯溫有何智慧?壬寅虎年有何說法?

劉伯溫明朝開國元勳,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還有天干地支紀年法,這一種曆法為我們展現了事物發生的規律,至今我們仍在沿用。明朝的開國元勳劉伯溫對於天干地支紀年法的研究則尤為透徹,作為朱元璋最為倚仗的軍師,劉伯溫不但通曉兵法,而且在天文、歷史、地理等各個方面都擁有著很深的造詣。也體現了劉伯溫的智慧。

劉伯溫明朝開國元勳,與宋濂、高啟並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很多人都不瞭解,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在我國漫長的歷史發展過程中,祖先的智慧就如同點綴在黑色天幕上的繁星,耀眼而奪目,四大發明中的每一類都對後世人們的生活產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還有天干地支紀年法,這一種曆法為我們展現了事物發生的規律,至今我們仍在沿用。

明朝的開國元勳劉伯溫對於天干地支紀年法的研究則尤為透徹,作為朱元璋最為倚仗的軍師,劉伯溫不但通曉兵法,而且在天文、歷史、地理等各個方面都擁有著很深的造詣。他所說過的“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更是被稱為他一生智慧的結晶,代表了壬寅虎年的寓意。也體現了劉伯溫的智慧。

01

開國元勳劉伯溫

劉伯溫輔佐朱元璋一統江山,成就帝業,且功成身退而聞名於天下。他不但是中國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同時在文學與政治領域也取得了極高的成就。由於他足智多謀,且具有卓越的觀察力與判斷力,囙此在民間傳說中,他常常被比作諸葛亮。“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天下劉伯溫”這樣的詩句更是廣為流傳。

他出生在元朝末年,幼年起便聰穎好學。據說他在讀書的過程中能够做到同時觀看七行文字。十二歲那一年他便考中了秀才,鄉間父老都叫他神童。中了秀才之後,劉伯溫更加勤奮刻苦,遍讀諸子百家之術。二十三歲那一年,他趕赴元大都參加會試,一舉考中進士。開啟了他在元朝的為官之路。

在劉伯的仕途中,他逐漸看清了百姓之所以鋌而走險進行起義,歸根結底使統治者的殘暴統治造成的。於是他上書朝廷,針砭時弊,要求朝廷施仁政與德政。但是由於他的意見與統治者利益不符,所以他在仕途上遭到了更多的排擠與打擊。西元1358年,對昏庸的朝廷心灰意冷的劉伯溫弃官回鄉,歸隱山林。

而元朝也在昏聵的統治之下,面臨著全面崩潰的危險,農民起義風起雲湧,此時的朱元璋也是起義部隊的一員,在攻下金華後,朱元璋派遣他的手下趕往青田縣請劉伯溫出山。劉伯溫在經過慎重的考慮後,答應出山參加朱元璋的起義軍。西元1360年,劉伯溫終於趕到應天與朱元璋相見,兩人一見如故,從此劉伯溫成為了起義軍中最為重要的軍師。

在接下來的戰爭中,劉伯溫對當時的形式作出了精確的分析,首先,他建議朱元璋避免兩線作戰,採用各個擊破的政策;其次,他勸說朱元璋主動脫離“小明王”韓林兒,自立“大明”為新的國號,以此收攏天下民心。可以說,劉伯溫作為朱元璋的軍師,在戰爭中運籌帷幄,累建功勳。這也是為什麼他在民間常常會被視為智慧的象徵,而且關於他的民間傳說大多具有强烈的神秘色彩。

在所有與劉伯溫有關的民間傳說中,流傳最廣的莫過於他寫過一句“預言”未來的詩,“貧者一萬留一千,富者一萬留二三”,關於這句詩所“預言”的事件,幾百年來眾說紛紜。最近更是有人認為,這一句詩與即將到來的壬寅虎年有著莫大的關聯。

02

壬寅虎年

在最近,有一場全球規模的灾害降臨,有人重新翻出了劉伯溫曾經說過的這句話,並將其與這場灾害在全球範圍內帶來的影響與之對應,發現竟能够與之完美結合。囙此有人認為,劉伯溫早就“預言”了大規模自然灾害對人類社會造成的破壞,這是一種大自然對我們肆意破壞環境的“報復”,大自然在通過它自己的運行管道在懲罰我們對大自然的不尊重。

在很長一段時間裏,有很多人都嘗試著去解讀劉伯溫的這一句詩。仁者見仁,智者見智。而在現時,經過多次討論之後能够被大多數人所接受的解讀,大多意思都是在說“因果輪回,善惡有報”這樣一種中心思想,但是他們所解讀的內容有各有不同,其中最主流的解讀方法有以下幾種。

第一種是將這句詩帶入到整個情况中去,該種解讀一般認為這句詩的意思為:灾害突然降臨,窮人們為求生而注意保護自己,囙此大多數人都能够倖存下來,但是富人卻因為盲目自信而不肯放弃享樂。便囙此被趁虛而入,最終導致只能留下兩三人。意在提醒我們,在災難來臨時期不能鬆懈,必須時時刻刻注重自身防護。

第二種則是認為劉伯溫在暗示大規模自然灾害為社會與生活帶來的困境,也就是指在自然灾害發生後,人們的生活會因為灾害造成的交通擁堵、就醫困難等原因而處於生活的困境中,只有在壬寅虎年等待各類灾害結束之後,這種苦難的情况才能够有所好轉,告誡人們不論當前情况如何,面對可能到來的災難必須未雨綢繆,方可安全度過苦難。

第三種看法認為劉伯溫僅僅是在記載當時戰爭所為百姓帶來的苦難,要知道劉伯溫在當時不但是傑出的軍事家,他的文學作品也流傳甚廣,其著作有《鬱離子》、《寫情集》等,對當時的社會帶來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這句詩則是出自於太白山中的一座石碑碑文,在一次地震中被人偶然發現,經過學者考證,認定其為劉伯溫所著,又名《劉伯溫碑記》,劉伯溫在此詩中記載了元朝末年戰爭連年,自然灾害頻發,百姓民不聊生的可怕景象,抒發了自己心中平定天下的壯志。

本文標題: 歷史上劉伯溫有何智慧?壬寅虎年有何說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7791780916910
相关資料
朱瞻基繼位後都發生了什麼事情?又有何秘密?
朱瞻基,明仁宗朱高熾長子,明朝第五位皇帝。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大明王朝的江山基業可以說是明太祖朱元璋憑藉著武力打下來的,而後又經過他的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明成祖朱棣不斷的出兵征戰將江山穩固,這父子二人可謂是明朝的戰神皇帝。
標籤: 宣德 朱高煦 明朝 歷史 父親 明朝歷史
歷史上皇甫嵩是什麼人?他的一生是什麼樣的?
後來,皇甫嵩成為了朝廷官員,開始了自己為國效力的一生。多年之後,董卓把控朝政,皇甫嵩看不慣他的行為,囙此兩人經過了一番的較量,最終皇甫嵩不敵,在百官求情之下才撿回了一條性命。而當董卓去世之後,皇甫嵩再次獲得朝廷的重用。而在這樣的時刻,皇甫嵩
標籤: 皇甫嵩 歷史 三國 東漢
袁紹在經歷官渡之戰後,還能東山再起的概率有多大?
在東漢末年,官渡之戰是一場重要影響力的戰役。此戰,曹操以2萬大軍對抗袁紹10萬大軍。由此,在官渡之戰中,袁紹損失了8萬精銳力量。囙此,在很多歷史學者看來,官渡之戰增强了曹操的實力,為曹操擊潰袁紹,奪取北方中原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那麼,問題來了
標籤: 袁紹 官渡之戰 曹操 三國 歷史 東漢
三國演義中用一支箭就改變了當時的局勢的人分別是誰?
《三國演義》是中國古典四大名著之一,亦是中國第一部長篇歷史章回小說。三國時代,猛將如雲,英雄輩出,在眾多的猛將中,有三比特非常了得,僅僅依靠一支箭,便改變了當時的局勢或戰果,他們射出的箭,無一不中,非常精准,都做到了一箭定乾坤。於是,呂布靠
標籤: 呂布 曹操 三國 三國演義 諸葛亮 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