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有何不同?從中探索朱元璋的本性

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是一比特毀譽參半的帝王,目前為止我們對他的認識依舊不够清晰也不够充分,仍然需要後來人予以分析和探索。宰相制是古代社會的一項重要體制。宰相制廢除之後,所有工作只能靠朱元璋一人承擔。這得從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的區別說起。從宰相與四輔官的品級來看,眾所周知,宰相位居百官之首,而四輔官只是正三品頭銜。

明朝開國功臣朱元璋是一比特毀譽參半的帝王,目前為止我們對他的認識依舊不够清晰也不够充分,仍然需要後來人予以分析和探索。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古人雲,人心莫測,這是考慮到了人的複雜性。但是,如果不測則更加不識人心,也就看不清這個具體人物的真正面目。在四木看來,要想瞭解某個人就必須得測,而這個量測工具就是其一生中相對重要的一些所作所為。

古代社會宰相制的產生及其發展

宰相制是古代社會的一項重要體制。提到宰相,不少目不識丁的老漢也能說出一二,甚至很多人都能對不少宰相耳熟能詳。每當有人提到李斯、蕭何、房玄齡、魏征、王安石、寇准等名相的時候,似乎永遠有說不完的話題。

其實,宰相制度也有一個發展過程。它最初是由商、周時期的家臣來擔任的。

戰國之後各國才普遍建立“宰相”制度,只不過當時每個國家對宰相這一名稱叫法各异。例如楚國稱“令尹”,宋國稱“大尹”,吳國稱“太宰”,齊國稱“相”,秦國的商鞅先被稱為左庶長,後又昇為大良造。

秦統一六國之後分設左中右丞相,鞏固了統一的同時也加强了皇權。漢承秦制,設立左右丞相。

隋至唐初期,三省制仍為定制,但是到了中唐之後宰相的權力受到節度使、館職(翰林學士)、宦官等的制約。

宋代宰相制度雖然受到牽制,但是總體上看還是得以保存下來。元代以中書省總理政務,統轄六部,以中書令,左右丞相、平章事為宰相,處理機務。

宰相制的廢除與四輔官制度的建立

其實,在明朝初期,朱元璋是也是按照元制也建立了左右丞相制度。當時的宰相有李善長、徐達、胡惟庸、汪廣洋和楊憲。但是,這五位宰相只有徐達得以善終。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宰相胡惟庸謀反為由,將其伏誅,並永久性地廢除了宰相一職。自此,從秦王朝(西元前221年)統一開始算起到朱元璋廢除為止,持續了一千六百餘年的宰相制度就此告終。

關於胡惟庸案,很多學者都已經做過相關論證:朱元璋殺胡惟庸是假,而他的真正意圖是廢除威脅皇權的相權是真。

宰相制廢除之後,所有工作只能靠朱元璋一人承擔。孫承澤的《春明夢餘錄》記載了朱元璋的工作狀態:

八日之間,內外諸司奏劄凡一千六百六十,計三千二百九十一事。

換算下來,也就是說,他每天需要看二百多份奏章,處理四百多件政事。夏燮也曾在其《明通鑒》裏記載了朱元璋自己工作狀態的原話:

朕代天理物,日總萬幾,豈能一一周偏。苟政事有失宜,豈唯一民之害,將為天下人之害;豈唯一身之憂,將為四海之憂。

正是在這種情況下,四輔官制度的建立被提上了日程。朱元璋在廢相半年之後,就告太廟,諭示全國,設定了四輔官。

從宰相制到四輔官制度的轉變,是一次重要的政治制度轉變,也是朱元璋個人政治生涯的一次重要决定。

在四木看來,任何人所作出的重大决定都是其人性的投射與聚焦。正是由此,我們可以看出他的一些為人本性。這得從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的區別說起。

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的不同

從宰相與四輔官的品級來看,眾所周知,宰相位居百官之首,而四輔官只是正三品頭銜。顯然,宰相的品級遠遠高於四輔官。

我們可以猜想,朱元璋之所以放弃丞相選擇四輔官,肯定是考慮到了位於百官之首的丞相,手握重權,稍有不慎,就可能對自己的君主之比特造成威脅,而身居三品官的四輔官絕對沒有可以與君權相抗衡的權力。

從宰相與四輔官的選拔來看,因為宰相對於一個國家的發展十分重要,所以歷朝各代君主們對宰相的選拔都是慎之又慎的。明初亦然,誠如謀臣劉基所言易相“是如易木,須大木。若束小木為之,且立覆。”朱元璋肯定明白,所以才先後與劉基密議過李善長、楊憲、汪廣洋、胡惟庸以及劉基本人的任相問題。

四輔官就不一樣了,雖然朱元璋也曾告太廟,諭示全國,但是四輔官僅僅是他在全國挑選的一些學問賅博,德行敦厚、善屬文,勤謹好學、精通經籍的老儒。國家要事,這樣選拔官員,他可能只是對他自己負責,而沒有對全國老百姓負責。以致四輔官制不久就因為行不通而遭到廢除。

從宰相與四輔官的職責來看,宰相負責的是全國重要的政治事務,關係到整個國家的榮辱興衰。而四輔官所做的工作在《明太祖實錄》這樣記載:

命吏部,凡郡縣所舉諸科賢才至京者,日引至端門廡下,令四輔官、諫院官與之論議,以觀其才能。命刑官聽兩造之辭,果有罪驗,正以五刑。議定,然後入奏。既奏,錄其所被之旨,送四輔官、諫院官,給事中覆核,無異,然後覆奏行之。有疑漱,則四輔官封駁之。

很明顯,四輔官其實並未擔任一些要職,只是用來協助皇帝覆核人事、司法之類的工作。這和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宰相的品級和職權是完全不同的。

朱元璋的本性推斷

經過上文分析,我們可以推斷朱元璋的以下本性。

首先,我們不得不承認,朱元璋膽識過人、不畏傳統。挑戰傳統是很多人怯於行事的,傳統越悠久,威嚴越大,越顯得不可動搖。自秦以來延續一千六百多年的宰相制,根基不可謂不厚,影響不可謂不深,但是,朱元璋卻敢於進行廢除,足見其膽識過人。

其次,我們還得承認,朱元璋的心思甚密、老謀深算。建明之初,朱元璋考慮到國家尚未安定,繼承元代丞相制度,但是國家一步步穩定之後,便開始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盤。

因為,廢除宰相制其實並非他的臨時起意,而是一步步完成的。

1376年,他改中書省為承宣布政使司,1378年他令六部及所屬各司嗣後“奏事毋關白中書省。”1379年他以“占城入貢,胡惟庸不以聞”為由,點燃了廢除宰相制的導火線。

另外,在廢相之後,對於四輔官的選拔、品級劃分與職責劃分都考慮得恰到好處,使得四輔官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內。這是多麼心思甚密而又老謀深算呢?

再次,我們還得承認朱元璋的唯利是圖與自私自利。朱元璋之所以廢除宰相制,並非為了整個國家社會的正常運行和發展,不然在這之後的內閣制也就不可能登上歷史舞臺。他考慮的也並非天下百姓的幸福安康,他考慮的僅僅是想要死死地攥住自己的權力。

他推行四輔官制度,也並非讓這些官員們掌握重權,分擔要任,而是做自己的下手,重要的不是能不能勝任輔政的職責,重要的是他們不能威脅到自己的君權,重要的是一切能够掌握在自己手中。

綜上分析,我們可以發現真是的朱元璋是一個膽識過人,敢於挑戰傳統的人;也是一個心思甚密,能深謀有遠慮的人,還是一個唯利是圖,自私自利的人。

本文標題: 宰相制與四輔官制度有何不同?從中探索朱元璋的本性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7617827643596
相关資料
造就劉伯溫一生悲劇的原因是什麼?與他的身世、能力性格都有關
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政治家、文學家,明朝開國功臣,是一比特神機妙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謀臣。更為大家不能理解的是,劉伯溫的最後結局竟然是被朱元璋派胡惟庸毒死。那麼造就劉伯溫這一生悲劇的原因究竟何在呢?回顧《明史》,他的悲劇人生和他的身世、
標籤: 朱元璋 明朝 李善長 危素
李善長已經集榮華於一生,為何沒有檢舉胡惟庸的謀反呢?
李善長,明朝開國功臣,跟隨朱元璋四處征戰,出生入死,立下赫赫戰功。很多人據此認為李善長沒有參與謀反,是冤假錯案,其實,事情並非那麼簡單。李善長沒有以實際行動參與謀反,並不代表他就沒有罪,作為朝廷重臣,明明知道胡惟庸謀反,沒有揭發檢舉,即是罪
標籤: 胡惟庸 李善長 朱元璋 明朝 明史 李存義
歷史上曹操要血洗徐州的原因是什麼?與曹嵩有何關係
東漢末年將星雲集,曹操就是其中的佼佼者。曹操很厲害,然而,他的父親曹嵩,曹操卻沒能保護好他的父親和家人,曹嵩在曹操接他到兗州時,慘遭殺害,為此,曹操要血洗徐州,為父報仇,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其實,曹嵩的死,完全可以避免,然而,偏偏因為一個小
標籤: 曹操 三國人物 魏太帝 三國 陶謙 泰山
歷史上鄭貴妃被皇帝專寵多年,最後為何沒有成為皇后?
後宮三千佳麗,皇后身為“皇帝的正妻”,地位自然不是普通妃嬪可比。鄭貴妃入宮之時,萬曆皇帝早就已經有了皇后,此人是皇太后精心挑選的。可惜鄭貴妃最終還是輸了,她的兒子沒有如願當上太子,皇帝為了不讓其傷心,立鄭貴妃的兒子為福王。
標籤: 鄭貴妃 歷史 明朝 歷史學 明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