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在家庭生活中是如何扮演一個父親的角色的?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在他的統治下,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但是,關於朱元璋何以建功立業的歷史研究已經浩如煙海、汗牛充棟,而對於他到底是如何做一個父親的思考,似乎寥若星辰、屈指可數。囙此,本文只得選取與朱元璋關係比較密切的幾比特諸王作為代表,探究家庭生活中的朱元璋是如何扮演一個父親的角色的。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在他的統治下,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368年朱元璋經過15年的艱苦奮鬥,終於從一介布衣搖身一變成為一代帝王。其實,在這同時,他也從一個青年變成了一比特擁有眾多子女的父親。但是,關於朱元璋何以建功立業的歷史研究已經浩如煙海、汗牛充棟,而對於他到底是如何做一個父親的思考,似乎寥若星辰、屈指可數。這是作就本文的一個契機。

朱元璋雖然只有一個馬皇后,但是妃嬪眾多,隨之而來的子女隊伍也十分龐大(據吳晗考證朱元璋有二十六個兒子,十六個女兒),無法一一具詳。

囙此,本文只得選取與朱元璋關係比較密切的幾比特諸王作為代表,探究家庭生活中的朱元璋是如何扮演一個父親的角色的。同時,進一步思考他的這種父親觀念對於當下的我們,有無借鑒意義。這是作就本文的另一契機。

從最基礎的做起

凡天下父母幾乎沒有不疼愛自己子女的,舐犢情深,本來就天經地義,朱元璋也是如此。鑒於自己小時候遭受的太多的吃不飽穿不暖的日子,朱元璋首先為諸王做的一件事就是保證諸王的衣、食、住、行問題。關於這一點,《明史》的記載相當詳細:

明制,皇子封親王,授金册金寶,歲祿萬石,府置官屬。護衛甲士少者三千人,多者至萬九千人,隸籍兵部。冕服車旗邸第,下天子一等。

要知道“歲錄完石”可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位,因為,要知道當時李善長作為開國第一功臣的俸祿也不過是4000石,劉基的俸祿才有240石。比較來看,諸王的待遇之豐厚我們可想而知。這裡面還寫道,諸王的衣服和出行車輛以及官邸規格,僅僅次朱元璋一等,由此可見朱元璋對他們的愛護已經到了極點。

在溫飽問題解决之後,進一步需要解决的就是教育問題了。朱元璋小時候家境清貧,沒有資格讀書學習,但是他深深地知道知識的力量。囙此,自己小時候吃過的虧,等到自己有了條件可不能再讓孩子接著吃,於是他就非常重視諸王的教育問題。他曾親自向儒臣們指出:

有一塊精金,得找高手匠人打造,有一塊美玉,一定要有好玉匠才會使它成器。

重視知識品德教育

1358年朱元璋攻下婺州,這是一座深受兩百多年的理學思想影響的都市,裡面的知識份子眾多,其中以“天下讀書人的種子”方孝孺的老師——宋濂名氣最大。

1359年,朱元璋任命宋濂為婺州郡學《五經》師,次年又將他請到應天為太子朱標講授《五經》。在後來的十餘年裡面太子恭恭敬敬,宋濂也是盡職盡責,據《明史·宋濂傳》記載:

濂傅太子先後十餘年,凡一言動,皆以禮法諷勸,使歸於道,至有關政教及前代興亡事,必拱手曰:“當如是,不當如彼。”皇太子每斂容嘉納,言必稱師父雲

另外,據張宏傑考證,朱元璋還特別重視他們的體驗式教育,曾經多次讓諸王回鳳陽體驗生活,憶苦思甜。在諸王就藩之前朱元璋都會命皇太子帶他們前往鳳陽,“觀祖宗肇基之地,“俾知王業所由興”。

除了在知識方面,在品德方面朱元璋也未曾忽視,據學者吳晗考證,朱元璋曾選取不少品德端正的人,職務主要是將以往的

帝王之道,禮樂之道,和往古成敗之迹,民間稼檣之事,朝夕講說。

重視身體鍛煉和軍事訓練

另外,以諸子分駐天下要地,以固內外之事,本身就是朱元璋的美好願望。囙此,朱元璋不僅重視他們的知識道德教育,還自幼重視他們的身體和軍事鍛煉。諸王雖然生在帝王之家,但是並未嬌生慣養。據《明朝小史》記載,朱元璋認為諸王們:

宜習勞,令內侍制麻履行滕。凡諸子出城稍遠,馬行十七,步行十三

等到這些王子們再大一些的時候,朱元璋大膽地讓他們參加軍事實踐活動。在諸王之中四子燕王表現最為突出,很合朱元璋的心意,《明史本紀第五·成祖一》記載:

二十三年(1390年),同晋王討乃兒不花。晋王怯不敢進,王倍道趨迤都山,獲其全部而還,太祖大喜,是後屢帥諸將出征,並令王節制沿邊士馬,王威名大振。

文武雙全似乎一直是朱元璋對諸王們孜孜追尋的目標。其實,朱元璋的教育在一些王子身上體現明顯。例如,在眾多王子之中,太子朱標以仁義著稱,而燕王朱棣的能征善戰也是眾所周知。

以身作則

除了文武方面的教育之外,朱元璋自身也是諸王們的榜樣。我們都知道,朱元璋在整個大明王朝可以說是最勤勉的皇帝了。據《明太祖實錄卷二百五十三》記載:

據洪武十七年(1384年)九月間的統計,從十四日到二十一日,八天內,內外諸司奏劄凡一千六百六十件,計三千三百九十一事。

另外,朱元璋還經常面諭太子,講述自己開創帝業所吃盡的苦頭,讓他學會仁、明、勤、斷的道理。鼓勵太子向自己學習,照著辦,就能太平無事。在我看來,朱元璋的婆口佛心、言傳身教在太子朱標身上還是有所作用的。

但是,諸王就藩之後,就遠離京都,所謂天高皇帝遠,朱元璋的煞費苦心也可能如過眼雲煙。囙此,諸王犯錯也就實屬正常,那麼在這種情況下,朱元璋是會選擇包庇再三,還是選擇一視同仁呢?

情理分明有錯必糾

我們僅以兩位王子為例加以說明,1370年,朱樉受封為秦王,1378年,朱樉前去西安就藩,但是到了之後首先是大修宮殿,後又做了不少勞民傷財之舉。以至於朱元璋都看不下去,曾親自賜書,諄諄告誡他,百姓不易,需要休養生息,讓他少行不義之舉。

但是,朱樉似乎並未體會朱元璋的一番苦心。1391年,朱元璋不得不以他的過失太多為由,將他召回京城,甚至想要撤出他的番號,在太子朱標的反復調解之下,一年之後,朱元璋才讓他返回就藩,又次年秦王去世,朱元璋儘管十分悲痛依然在賜諡書上寫道:

哀痛者,父子之情;追諡者,天下之公。朕封建諸子,以爾年長,首封於秦,期永綏祿位,以籓屏帝室。夫何不良於德,竟殞厥身,其諡曰湣。

十子魯王因為服金石藥求長生而毒發傷目,朱元璋也在死後追諡為“荒”。這裡面一方面體現了朱元璋的愛子情深,另一方面,也顯示了朱元璋的情理分明,執法必嚴。

總結

時光匆匆,歲月悠悠,轉眼之間,朱元璋所處的時代距今已經過去六百多年。儘管在歷史的舞臺上,人們對朱元璋的評估褒貶不一,莫衷一是。但是,綜述上文,我們很容易發現,至少作為父親,朱元璋可以算是很合格的,甚至是優秀的。

因為,作為父親的朱元璋很愛護自己的孩子,重視孩子們的身體、道德、文化、軍事等各方面的培養與訓練。他甚至能够主動以身作則,成為孩子們學習的活生生的榜樣。更難能可貴的是,他還能够在法與情之間加以區分,賞罰分明。

細想起來,其實,他的這些觀念即使到現在仍然不算過時,對於當下為人父母的我們仍然具有很大的借鑒意義。

我們是不是能够以此為鑒,進行反思:我們有沒有在疼愛孩子的同時,重視他的知識、品德、身體、能力等全面發展;我們有沒有在教育孩子的同時,自己首先能够以身作則;我們能不能在孩子表現有優有劣的時候,能够做到情理分明······姑且不論現在我們的答案如何,如果我們將來的答案是肯定的,這不就是讀史明智了嗎?

本文標題: 朱元璋在家庭生活中是如何扮演一個父親的角色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7617813627522
相关資料
朱元璋為什麼對他外甥李文忠兩次改姓?背後有何深意?
李文忠,明朝開國名將,明太祖朱元璋的外甥,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稍通明史的人都知道,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外甥,他的父親是李貞,子隨父姓,他姓李實屬正常。有史料記載,朱元璋還為他專門請了範祖乾、胡翰做朱文忠(李文忠)的老師
標籤: 李文忠 朱元璋 明朝 明史
“李牧死,趙國亡”,李牧不死趙國真的不會滅亡嗎?
西元前229年,秦王嬴政派大將王翦率主力直攻趙國都城邯鄲,此時的趙國由於連年征戰和在西元前231年北部代地地震等自然因素,饑荒四野,兵丁潰乏,國力已經相當衰弱。趙王遷任命李牧為大將軍,司馬尚為副將,傾全軍之力抵禦來犯的秦軍。
標籤: 趙國 李牧 歷史 三國 春秋戰國 王翦
探究唐伯虎的另一面,他真的看透人生了嗎?
唐伯虎自幼聰穎過人,熟讀四書、五經、通史,精通詩文、繪畫,與同一時期的祝允明、文徽明、徐禎卿並稱為“江南四大才子”。成化二十一年,唐伯虎年方十六,便以蘇州府試第一的成績考中秀才,名聲遠揚。唐伯虎竟然在錄科考試期間與好友張靈宿妓喝酒,以致受人
標籤: 唐伯虎 歷史 江南四大才子
為何白起會被稱作“人屠”呢?他做了什麼事?
白起是戰國四大名將之首,被尊為千古第一戰神,歷來為兵家所推崇。另一方面,白起雖然功勳卓著,震撼古今,卻又被稱作“人屠”,這是何故呢?但是此時,白起尚未顯露“殺性”。作為中國歷史上繼孫武、吳起之後又一個傑出的軍事家、統帥,白起與廉頗、李牧、王
標籤: 白起 歷史 秦昭 楚國 東漢 漢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