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伯幫助劉邦,劉邦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項伯,算是一個特別的人物,他是項羽的叔叔,雖然沒有哥哥項梁的名氣、能力强,但在項羽那裡,總算是項羽的親信心腹。再則,項伯幫助劉邦,只是不想連累張良,其實他並不是真心的想讓劉邦打敗項羽,畢竟項羽是他的侄子。

項伯,算是一個特別的人物,他是項羽的叔叔,雖然沒有哥哥項梁的名氣、能力强,但在項羽那裡,總算是項羽的親信心腹。他有一個威震天下的侄子西楚霸王項羽,他的身份自然尊貴,然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物,卻多次背叛項羽而去相助劉邦,讓人覺得很奇怪。

還別說,項伯還真有些能力,他做了那些背叛項羽的事,而還能一直留在項羽身邊,確實不一般。大家都知道,項羽勇武過人,在滅秦的過程中,他作出了重大貢獻,並一躍成為了諸侯間的霸主。然而後來在楚漢相爭時,他雖然多次打敗劉邦,但劉邦總能東山再起,最終項羽在垓下之戰中兵敗自刎,劉邦取得了最後的勝利。

項羽死後,劉邦得了天下,他並沒有對項家族人斬盡殺絕,而作為曾經多次幫助劉邦的項伯,自然也沒有被殺,相反的還受封為侯,並賜姓為劉姓。

當然,項伯雖然被賜姓封侯,生活上是過的去,但心裡應該還是痛苦的。

因為,項伯雖然確實背叛項羽而去相助劉邦,但他並不是想讓項羽失敗,他只是想在相助劉邦的同時,也不損害項羽的霸業,只不過後來事與願違。

再則,項伯幫助劉邦,只是不想連累張良,其實他並不是真心的想讓劉邦打敗項羽,畢竟項羽是他的侄子。而張良卻一心相助劉邦,所以就“利用”信任自己的項伯,讓他背叛項羽而幫助劉邦,

所以,項伯背叛項羽去幫助劉邦,一多半的原因就是因為張良。

項伯,又名項纏,其為人好行俠仗義,但也因為這個性格,在早年的時候,就殺了人。為了躲避官府的捉拿,他就跟著張良去了下邳躲避,本來他們兩人就有交情,在項伯避難時,張良又對他很好,所以他們的交情就更加深厚了,並且項伯對張良更是引為知己。

在鴻門宴之前,由於劉邦在函谷關設有關卡,不讓項羽的大軍進城,這讓項羽很生氣,再則劉邦又先於項羽進了關中,更讓項羽不能容忍,於是决定攻打劉邦。

當時項羽實力強大,劉邦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若兩軍真的打起來,不僅劉邦可能在劫難逃,而且連劉邦的將士和謀士也難逃一劫。

項伯考慮到自己曾經的知己好友張良正在劉邦那裡效力,他擔心兩軍交戰,會連累到張良,他不願弃張良而不顧,於是就不辭辛苦的去到劉邦大營找到張良,並把其中的利害關係告訴張良,希望張良能和自己連夜離開。

但此時張良卻不願弃劉邦於不顧,他心裡還是希望能相助劉邦,所以就把項羽要進兵的消息告訴了劉邦。

劉邦心裡也知道,此時以自己的實力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為了避免項羽攻打自己,於是就和張良一起拉攏項伯,希望項伯能在項羽面前為自己說情出力。

當時劉邦對項伯非常客氣,不僅一口一口的稱項伯為兄長,而且還要和項伯結成兒女親家。當然項伯心裡並不願意作出對項羽不利的事,所以如果劉邦只是單純的拉攏項伯,項伯是不願幫助劉邦的,於是劉邦又向項伯表明自己對項羽的忠心。

這時項伯覺得,劉邦既然對侄子項羽忠心,又何必出兵攻打他,為他說情可以避免兩軍傷亡,這對項營將士確實有利無害,所以就答應相助劉邦,甘願做項羽和劉邦的調解人。

之後在鴻門宴上,項伯確實為劉邦解了不少圍,得以保護了劉邦,這一點,劉邦心裡還是挺感激他的。後來在楚漢相爭時,項伯為了張良,又曾相助劉邦。

當劉邦打敗項羽取得天下後,劉邦念及項伯曾相助自己不少,所以就賜他姓劉,並封為射陽侯。而當初劉邦答應和項伯做兒女親家,則沒有成為現實,因為劉邦的女兒魯元公主嫁給了張耳之子趙王張敖為妻。

項羽兵敗自刎,但在江東百姓的心中,他仍然是一比特大英雄,而項伯得以存活並受封為侯,但當他想到或者看到江東父老時,不知他有何感受?應該心裡很不開心吧。

本文標題: 項伯幫助劉邦,劉邦稱帝後如何對待他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7617799311507
相关資料
史部《明史》卷一百五十五列傳第四十三原文賞析
父朝用,兄國興,並從渡江,皆積功至元帥。攻集慶,國興戰歿,晟嗣其職。洪武十二年坐法降凉州衛指揮使。召還,複為都指揮,進右軍都督僉事,仍鎮凉州。建文改元,仍鎮甘肅。封西寧侯,祿千一百石,世指揮使。
標籤: 明史 歷史 二十四史 清朝歷史 宋史 元史
秦昭襄王為何要殺了白起?有哪些影響呢?
秦昭襄王40年,秦昭襄王想立自己兒子安國君為儲君,但是他們還有一個弟弟公子俚,是名正言順的儲君第二順位繼承人。宣太后為了不讓兄弟倆自相殘殺而出面表態,作出讓步,讓自己兩個弟弟以及公子俚,還有自己侄子,死去的另一個兒子公子市封國,和秦昭襄王妥
標籤: 秦昭襄王 白起 宣太后 歷史 秦王 長平之戰
朱元璋的得比特到底正不正?他與小明王究竟是什麼關係?
朱元璋,即明太祖,明朝開國皇帝,在他的統治下,社會生產逐漸恢復和發展,史稱“洪武之治”。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中國自三代以後,得國最正者,惟漢與明。本文把問題集中在朱元璋一人身上。在我看來,說朱元璋得比特最正,還有待
標籤: 朱元璋 明朝 歷史 廖永忠 孟森 明朝歷史
史部《明史》卷一百五十七列傳第四十五原文賞析
金純,字德修,泗州人。洪武中國子監生。以吏部尚書杜澤薦,授吏部文選司郎中。三十一年出為江西布政司右參政。成祖即位,以蹇義薦,召為刑部右侍郎。時將營北京,命采木湖廣。永樂七年從巡北京。八年從北征,遷左侍郎。十四年改禮部左侍郎。居數月,又改刑部
標籤: 明史 禮部侍郎 給事中 歷史 侍郎 清朝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