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廣孝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是什麼?為什麼說他失去了心安?

姚廣孝,法名道衍,字斯道,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1335年,姚廣孝出生於長洲的一個世醫之家。1349年,14歲的他選擇剃度為僧,皈依佛門,法號道衍,人稱道衍和尚。直抒其極自負之雄心和亟待奮起的願望。朱棣越來越重視姚廣孝。不久,姚廣孝就來到了他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個轉捩點上。

姚廣孝,法名道衍,字斯道,明朝政治家、佛學家,文學家,靖難之役的主要策劃者,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黑衣宰相。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1335年,姚廣孝出生於長洲(今江蘇州市相城區)的一個世醫之家。他從小初步學習了一些儒家經典,但是,他志不在此,他既不想應試做官,也不想靠行醫為生,而是想做一番驚天動地的大事業。

1349年,14歲的他選擇剃度為僧,皈依佛門,法號道衍,人稱道衍和尚。他四海為家,曾“事道士習應真的陰陽術學之學”,“悉讀兵法”,曾賦詩懷古:“肖梁事業今何在,北固青青眼倦看。”直抒其極自負之雄心和亟待奮起的願望。

洪武十五年(1382年),馬皇后病逝,朱元璋在天下廣尋高僧,分配給各個皇子,讓他們在眾藩國為馬皇后誦經祈福。有人向燕王朱棣推薦姚廣孝。“燕王與語甚合,請以從。”姚廣孝隨朱棣來到北平後,“常居(燕)府中,迹愈密,時時屏人語。”朱棣越來越重視姚廣孝。不久,姚廣孝就來到了他人生的最重要的一個轉捩點上。

實現理想

洪武三十年(1398年)朱元璋駕崩,建文登基。他知道諸王擁兵自重是滅頂之災,便和齊泰、黃子澄商量削藩之事。很快,他就廢除了周、湘、代、齊、岷五位藩王,矛頭直指燕王,姚廣孝知道時機已經成熟,“遂密勸成祖舉兵”。

自此逐漸拉開了“靖難之役”的序幕。在整個過程中,姚廣孝的關鍵性作用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决心。最初,燕王疑慮重重,因為,他還有三個兒子在南京。姚廣孝對外遂稱燕王病重,乞求建文帝放回三個兒子。等到朱高煦他們回到北平後,燕王還是猶豫不決,說:“民心向彼,奈何?”道衍鼓勵他:“臣知天道,何論民心。”後來還為他推薦了袁珙和金忠,朱棣起兵的决心更加堅決(成祖意已决)。

第二、軍隊。姚廣孝親自練兵,為了掩人耳目,他“穴地作重屋,繚以厚垣,密甃翎甋瓶缶,日夜鑄軍器,畜鹅鴨亂其聲。”這樣一來,就為燕王訓練出了一支屬於自己的軍隊。

第三、決策。先是,朱棣圍濟南三月,不克,姚廣孝馳書讓他班師。再是,東昌之戰,燕軍大敗,朱棣“意欲稍休”,但姚廣孝“力趣之”,鼓勵他再接再厲。最後,姚廣孝讓朱棣“疾趨京師”,朱棣“從之”,最終攻入京師,是為成祖。

縱觀整個“靖難之役”的全過程,朱棣之所以勝利,固然與他的卓越才能有關,但是,姚廣孝的關鍵作用毋庸置疑(論功以為第一)。這一點朱棣心知肚明,才感歎說:“朕若非少師默運神算,何得天下大統?”

朱棣登基後,先是授姚廣孝僧錄司左善司,讓他掌管全國的佛教徒事務。後來,又“拜資善大夫、太子少師”,“帝與其語,呼少師而不名”。到此為止,我們可以說姚廣孝已經實現了自己的理想。但是,他後來的表現大大出乎很多人的意料,這又向我們暗示著什麼呢?且看下文。

失去心安

朱棣進入南京之後,第一件事情就是大肆屠殺所謂“奸臣”,為了消除絲毫的危險,他甚至開創了“瓜蔓抄”、“誅十族”等“壯舉”。這不能不引起姚廣孝良心上的不安,為什麼這麼說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件事情上。

第一、朱棣登基後讓他留發,他不肯,賜給他宮人,他也不接收,回到家鄉之後,“以所賜金帛散宗族鄉人”。他甘願拋弃榮華富貴,而選擇過一種苦行僧式的生活,渴望心靈救贖,對之前的行為心生悔意。

這種心理在他的詩文中有所表露。例如《題許由弃瓢圖》雲:獨坐雲深處,迢迢遠市朝。若知身是累,應不弃山瓢。這裡顯然表達了姚廣孝如果知道成功帶來的不是心安而是心“累”,當初就不應該“弃山瓢”的心理。

第二、永樂二年(1404年),姚廣孝衣錦還鄉,就去拜訪曾經相依為命的姊妹,結果姊妹拒不接見。即使經家人再三相勸,“廣孝連拜不已”,姊妹也“終不復見”。他去見曾經“相交甚篤”的朋友王斌,但是,王斌也是唯恐避之不及,托人轉告說:“和尚誤亦,和尚誤亦!”結果“廣孝悵然”。

那麼,姚廣孝的朋友和妹妹為什麼對他“避而不見”呢?主要原因就是,建文年間,社會比較安定,江南一帶百姓對建文帝是懷有好感的。後來,朱棣登基,蘇州地區“因通奸黨”而被誅藉家的不止千萬。這些事情,姚廣孝心知肚明,所以,在四木看來,他的悵然若失,源於內心的愧疚與不安。

第三、姚廣孝心生悔意最明顯的表現發生在他臨終之前。永樂十六年(1418年),84歲的姚廣孝病得厲害,在臨終之前,明成祖“問所欲言”,他提出了人生的最後一個請求:“釋放溥洽和尚。”

溥洽和尚是當時建文帝的主錄僧,因為有人說他知道建文帝的下落,所以被朱棣關押了起來。朱棣聽到姚廣孝的臨終請求,就“即命出之”,姚廣孝“頓首謝”,不久就去世了。

在小編看來,姚廣孝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提出了這個要求,說明他早已在心裡盤算多年,他這樣做不是為了救贖溥洽,而是為了救贖自己不安的靈魂。

感悟

縱觀姚廣孝一生,他雖然實現了自己的理想抱負,但是餘生過得並不幸福。因為伴隨著這些理想與抱負的,是內心更多的不安與後悔,這難道不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嗎?四木一直以為,任何的所謂成功,如果得不到內心的安定,仍然算不上是真正的成功,甚至可能會為其所累。不知道,大家怎麼看?不管怎麼說,畢竟是一家之言,不足之處,還望大家海涵。

本文標題: 姚廣孝人生最重要的轉捩點是什麼?為什麼說他失去了心安?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7617777687650
相关資料
曾國藩消滅太平天國之後曾國藩為什麼將湘軍解散
對曾國藩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曾國藩為什麼要解散湘軍?今天想跟大家聊的是另外一件關於曾國藩的“瀟灑”事兒。1864年6月,湘軍攻破天京城,太平天國滅亡,1864年7月,曾國藩下令,將12萬湘軍全行解散。曾國藩作為
標籤: 曾國藩 中國近代史 太平天國 歷史 史記 清朝歷史
南明當初也有百萬軍隊南明最後為什麼還是滅了
對南明大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南明開局就有百萬大軍,為什麼會不堪一擊?南明的開局並不算差,除了有完備的行政機構外,還有規模超過百萬的大軍。然而雖有諸多優勢,可南明的表現卻是糟糕透頂。南明還有個死穴就是缺乏一個卓
標籤: 南明 明朝 弘光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
陳圓圓最愛的男人是誰是吳三桂還是別人
今天小編給大家準備了:陳圓圓,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快來看看吧!陳圓圓最愛的究竟是誰?是吳三桂,還是李自成?幾百年來,說到陳圓圓,人們總是不由自主會將她與吳三桂聯系在一起。陳圓圓跟隨吳三桂完全是身不由己。在吳三桂身邊,陳圓圓有了幾年安定幸福的時光
標籤: 吳三桂 陳圓圓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明朝歷史
康熙當初撤藩並沒有殺吳三桂吳三桂晚年為什麼還要造反
對吳三桂造反很感興趣的小夥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吳三桂明明可以全身而退,為何非要以61歲高齡起兵造反?今天說起吳三桂,他為陳圓圓而衝冠一怒為紅顏的故事可謂是使人津津樂道,但吳三桂晚年偏要以61歲的高齡造反,更是使很多人疑惑不已
標籤: 吳三桂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清朝 明朝 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