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羊價不錯,很多養羊戶在過年那段時間賺了一筆,但是養羊戶朋友也表示養羊其實也很不容易,比如在母羊的繁殖過程中,經常會發生羊布病,而提到羊布病,很多養羊戶都頭疼。
一、羊布病的症狀
布病也叫布氏桿菌病、布魯菌病等,是布魯菌引起的急性或慢性傳染病。臨床上主要表現為病情輕重不一的發熱、多汗、關節痛等。一般母羊感染上布病,第一胎多會在妊娠後2~3個月出現流產,胎盤及羊水呈灰白色或灰黃色,流產一次後母羊基本上不會再流產,但是會終身帶菌,而且會產弱羔及新增乳房炎、子宮內膜炎及胎衣不下等病症的發病率。公羊感染後會有生殖器官炎症和關節炎,例如睾丸腫大、關節腫大等,會通過配種傳染給健康母羊。
二、羊布病的預防方法
羊布病的治療週期比較長,一般都需要連續用藥三個月至六個月左右用,囙此很多養殖戶都是人為一旦患上這種病,就沒有什麼治療價值,原因就是用藥多了,羊只抵抗力會下降;治療費用是一筆不小的錢;治療過程長也很容易對養殖戶造成感染,一般都是建議予以淘汰進行無害化處理。所以羊布病還是預防為主比較好。
1.平時做好羊舍衛生消毒工作,並注意自身防護,例如給羊接產時必須戴手套、接觸羊後必須用肥皂洗手等。
2.在引種時應對羊只抽血檢驗布病,一群羊只要查出一隻布病羊,那麼最好不要在該群中引種,以免有羊只攜帶病菌或有羊只感染布病處於潜伏期。
3.羊群每年應進行1~2次布病檢查,一般只檢查種公羊和種母羊即可,只要種羊沒有問題那麼商品羊基本上不會有問題,若檢查出布病羊,應將其淘汰掉並新增布病檢查頻率,每年需要檢查2次以上,連續3年未有新的患羊出現再將檢查頻率降至每年1~2次。
4.發現流產羊及睾丸腫大等具有布病症狀表現的羊只時,應先抽血檢查是否為布病,非布病的情况下再進行治療。
以上就是羊布病的全部內容,新手養羊戶朋友可以多多學習預防措施,關於羊布病到底該不該治療,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