圈養蛋鴨,其實就是在鴨舍或鴨棚內以每平方米飼養(從100日齡至淘汰)6-8只的密度來進行關養。圈養蛋鴨的飼養規模大,產蛋率高,經濟效益好,是很多養殖戶都會選擇的一種養殖管道。但是蛋鴨圈養與散養不同,在蛋鴨圈養的過程中,養殖戶們需要加強管理,下麵小編就來為大家介紹一下圈養蛋鴨的養殖技術要點。
1、棚舍準備
棚舍的建設要與飼養量相適應,鴨舍宜選在地勢較高、地面平坦且靠近河濱或較大池塘處。坐北朝南,頂高6米,簷高2米,按每平方米6-8只的密度確定棚舍大小。鴨舍前建一個120-150平方米的運動場,地勢向水一方傾斜,使鴨舍、運動場、水域緊緊相連。
2、飼養管理
適時開產蛋鴨產蛋過早容易早衰,過遲會影響經濟效益。開產時間應控制在150日齡前後。在100日齡-120日齡時,應控制飼料質量,讓其吃一半配合飼料、一半青粗飼料,以撐大腸胃,120日齡後再逐漸新增數量。
3、定時運動
採用圈養管道,蛋鴨很容易因活動量小而過肥,影響日後產蛋。應該每天定時趕鴨在舍內做轉圈運動,每次5-10分鐘,每天活動2-4次。如鴨舍附近有適當的放牧場地,可定時進行短距離的活動。
4、鍛煉膽量
蛋鴨膽子小,蛋用品種尤其敏感,養殖戶最好在鴨子青年時期利用餵料、喂水、換草等機會多與鴨群接觸,提高鴨子的膽量。例如餵料的時候,人可站在旁邊觀察鴨子的采食情况,讓鴨子在自己身邊走動,遇有“嬌鴨”靜伏在身旁時可用手撫摸,久而久之,鴨子就不怕人了。如因為鴨子膽小怕人而避免接近鴨子,反而會使鴨子更加膽小,日後遇到有生人走近或環境改變時極易驚群,造成嚴重損失。
5、穩定光照
蛋鴨要求每天的光照時間穩定在8-10小時,在開產以前不宜新增。但為了便於鴨子夜間飲水,防止因老鼠或鳥獸走動引起驚群,舍內應通宵弱光照明。每30平方米鴨舍可以亮1盞15瓦的燈泡,遇到停電時,應立即點上有玻璃罩的煤油燈或馬燈,决不可延誤。因為長期處於弱光通宵照明的鴨群,一旦遭遇黑暗的環境,極易引起嚴重驚群,造成傷亡。
6、注射疫苗
蛋鴨的主要傳染病是鴨瘟和霍亂。這兩種病都有疫苗可以預防,具體免疫程式是:在鴨60-70日齡和100日齡時分別注射一次禽霍亂菌苗。在鴨70-80日齡時注射鴨瘟弱毒疫苗,對於只養1年的蛋鴨,注射1次即可;對於2年以上的蛋鴨,需隔1年再預防注射1次。鴨瘟和霍亂傳染病的預防注射都要在鴨開產以前完成。
以上就是圈養蛋鴨的養殖技術要點,圈養蛋鴨的優勢較多,蛋鴨的生存環境條件可以不受外界的影響,相對穩定。還能節約養殖戶們的人工成本,減輕勞動強度,提高勞動生產率。蛋鴨由於圈養,還降低了傳染病、中毒等意外事故的發生率,可以提高蛋鴨的成活率。
推薦閱讀:蛋鴨不同階段疫苗注射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