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起仗時,東晉為何死活不遷都避難?

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又一次成為國家的首都。在三國時期,建康自身就是東吳的都城。囙此,能够供應都城眾多官吏軍隊所需生活物資,是建康始終作為都城的重要原因。綜合來看,東晉君臣南渡長江,政權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叛亂不休。

打起仗時,東晉為何死活不遷都避難?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西元311年,西晋永嘉年間,北方少數民族軍隊爭相攻入中原腹地,五胡亂華爆發。為了保存實力,琅琊王司馬睿在大臣王導的輔佐下,率領大量北方官吏、群眾渡過長江,在東吳舊都城建康建立朝廷,史稱東晉。

建康,也就是今天的南京,又一次成為國家的首都。但是,作為東晉都城的建康,卻在此後的百餘年間,屢屢被王敦、蘇峻、桓玄等內部叛軍攻破,戰火就在首都覈心爆發。為何東晉君臣執著於在建康定都,即使戰亂不斷,仍舊不肯遷移到其他城市建都?

一是建康周邊地區開發歷史長,物產豐富,資源供應充足。自春秋時期起,建康一帶就是吳越兩國的覈心區域,無論是吳國都城姑蘇,還是越國都城會稽,都臨近建康。在三國時期,建康自身就是東吳的都城。

可以說,在東晉時期,南方最繁盛的地帶就是建康及周邊區域。此處山林開荒程度高,耕地面積大,加上水網密佈、灌溉便利,確保了穩定的產糧量。囙此,能够供應都城眾多官吏軍隊所需生活物資,是建康始終作為都城的重要原因。

而且,都城的官吏、軍隊和隨從人數眾多,動則就是十幾萬,而且都是不從事農業生產的人口,完全依賴調運糧食補給。建康靠近會稽等浙東六郡,便於這些產糧大郡輸送糧食稅賦,可以避免造成的巨額押運損耗。

一旦離開建康,南方其他地區開發水准較為滯後,難以供應物資糧食,必然從長江下游的產糧區長距離轉運。路途中損耗,加上押運民夫也需要口糧,將會是一個天文數位。原本的稅賦總量,就不足以支撐多出來的消耗。只能新增群眾承擔的稅賦,而這必然會激化社會矛盾。囙此,即使遭遇多次叛亂戰爭,東晉朝廷從現實物質條件方面考慮,也只能仍然留在建康地區。

二是營建新都城耗費的人力物力不可估量,對於南方群眾來說難以承受。建康作為東吳都城,幾代東吳統治者精心營建,在數十年時間裏建成宮殿官署等大型建築,都市的配套設施建設完備。即使飽受戰亂破壞,仍有一定的都市基礎。遷移都城,則需要重新在其他地區再次營造宮殿官署,以及加建城牆、道路等大量軍事和民用建築。不僅會消耗大量財富,在古代科技水准限制下,更需要漫長的建設時間。而東晉自南渡以來,內憂外患,民不聊生,實在難以承擔建設新都城的代價。

因而,建康遭受再多戰亂侵襲,東晉君臣都只能繼續在現有環境下堅持。畢竟,相較於建康,南方的其他城市城池狹小,根本容不下龐大的官吏軍隊長久定居。“寧飲建業水,不食武昌魚。寧還建業死,不止武昌居。”建業就是建康的另一個名稱。東吳時期,吳主孫皓試圖遷都武昌,獲得戰畧優勢地位,防範上遊來敵。但是,廣大的官吏群眾卻傳唱起這首歌謠,强烈地反對遷都到武昌。從此可以看出,遷都的行動不但不得民心,反而會加速王朝的滅亡。

三是當時南方的經濟發達區域有限,除了建康,就是會稽、揚州和武昌等地。但是武昌遠離江東江南的產糧區,只憑荊州一地的糧食物資產出,難以供給。而從建康等長江下游長途轉運糧食,成本太高。而且,武昌和周邊的荊州、江州地區,一直以來是防禦北方入侵的軍事重鎮,軍隊遍佈。掌控這些軍隊的世家,長期經營武昌、荊州,勢力强大。東晉朝廷貿然遷往武昌,自主性難以得到確保,極有可能被架空。不如在下游,憑藉建康地利人和,分庭抗禮。

而揚州在長江以北,無險可守。雖然靠近江南產糧區,但時刻面對北方政權入侵,比在建康面對的內部叛軍還要危險。另外。會稽位於浙東六郡,是南方士族的大本營。遷都會稽,無異於把政權拱手讓給南方士族。囙此,建康雖然地形易攻難守,但相較於南方其他大城市,地理位置和安全性、統治基礎其實更好,更適合作為都城。

四是建康鄰近江北,逃難僑居的北方流民士人眾多,為南渡朝廷提供了堅定的支持。永嘉之亂後,大量北方群眾逃離故土,來到了相對穩定的南方。而東晉朝廷出於穩定統治的考慮,嚴格禁止流民組成的乞活軍度過長江。

東晉在江北地區設定僑州郡縣,安置流民和北方中小士族。而這些北方群眾也就成為東晉朝廷的重要兵源,形成了以北府兵為代表的江北軍事勢力。而東晉朝廷作為北方逃難而來的政權,在南方士族中威信有限,根基不穩。遠離建康,意味著離開北府兵等江北流民軍的軍事支持。東晉只有在建康,才能既依託長江天險,又就近控制江北廣大區域,保持跟僑居勢力的聯系,以此維護統治的穩固。

五是東晉繼續推行占田制及蔭客制,使得南渡北方士族迅速在建康周邊佔據大量莊園田地。世家謝氏中的名臣謝安石,隱居建康附近的會稽,在東山的自家莊園縱情聲樂,被當時士人稱為“安石不出,奈天下何?”。這側面反映,當時世家大族莊園跨州連郡,沉迷於繁華。讓他們拋弃家族龐大產業遷居,無異於癡人說夢。

同時,根據東晉的課田法課稅,世家大族的田地和佃戶都屬於免稅範圍。紮根建康後,開發已久的肥沃莊園田地為世家帶來大量財富,支撐著世家進行政治活動和維持大批私家部落武裝。放弃這些財富,前往陌生地區,一切從頭來過,這是對世家經濟和軍事實力的削弱,將嚴重影響他們掌控朝廷。囙此,即使屢次遭受戰亂,世家大族當政的東晉朝廷,都從未有過遷移都城的實質行動。

綜合來看,東晉君臣南渡長江,政權長期處於不穩定狀態,叛亂不休。只有把建康作為都城,憑藉當地的强大經濟產出和世家、流民支持,才能勉強維持統治。

本文標題: 打起仗時,東晉為何死活不遷都避難?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7190814770423
相关資料
揭秘:趙雲與諸葛亮的真正關係如何?
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曾經單騎救主的趙雲不在名單之中,此時趙雲也已經過世31年了。有讀者認為,劉禪不追諡趙雲的原因是因為趙雲功勞不够大、職位不够高。顯然不是,真正的原因就要牽涉到劉禪和諸葛亮的關係。而趙雲與諸葛亮的關係是相當密
標籤: 趙雲 諸葛亮 劉阿鬥 趙雲救主 三國 劉備
江東十二虎臣裏有沒有東吳第一虎將?
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這是小說中的一幕,卻生動刻畫了江東猛將如雲的場景。那麼在東吳陣營裏的諸多將軍中,誰最驍勇善戰呢?除了太史慈因與劉繇的淵源而被列入“吳書四”之外,江東前期驍將無一遺漏。甘寧幾乎可被視作東吳第二射手。魯肅於是
標籤: 太史慈 孫權 孫策 東吳十二虎臣 三國 歷史
徐茂公死前為何稱自己是大無賴?
下麵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徐茂公原名徐世績,字懋功。李淵賜姓李,後避李世民諱改名為李績,唐初名將,與李靖並稱,被封為英國公,為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李績成為李世民的部屬後,跟隨他南征北戰,平定王世充、竇建德等軍閥,在統一戰爭中立下
標籤: 徐茂公 武則天 唐朝 歷史 唐高宗 李世民
明成祖朱棣第一次北伐的戰績如何?
明朝二百七十六年,共計十六帝,真正驚豔歷史的除朱元璋外非朱棣莫屬。朱棣一生雄才大略,勵精圖治,大帝二字當之無愧。朱棣,,至正二十二年,生於戰亂之中,為朱元璋第四子。朱棣十一歲時被封為燕王,十年後奉召赴北平就藩。朱棣第一次北伐,盡顯雄才大略,
標籤: 明成祖 明朝 朱元璋 蒙古騎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