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天性心臟病主要是在胎兒發育早期,由於某些原因使胎兒心血管發育停頓或發育异常所致。比較公認的原因為孕婦服用損害胎兒的藥物;孕婦的腹部或盆腔受到放射性元素等的照射。重型先天性心臟病兒,早在新生兒期或嬰兒期即出現明顯症狀。
其實,如果想讓寶寶擁有一顆健康的心臟,父母在三個時間段要做對三件事情。
1、孕前及孕早期:服葉酸、遠離致畸因素
首先,女性在懷孕前3個月每天就應適當補充400—800毫克葉酸,葉酸不僅能預防神經管畸形,同樣也能有效預防先天性心臟病。其次,排查其他畸胎因素。例如,家裡是否有先心病的基因;食物和飲水方面的有害物質也會導致先天性心臟病;禁止吸烟(包括二手烟)和酗酒;排查房間裡面苯和甲醛的污染;孕婦感冒吃藥可能會造成胎兒畸形;警惕周圍未知的射線;孕早期感染過皰疹病毒。
2、孕22—28周:超聲心動圖
有研究發現,胎兒在孕3周的時候,心臟畸形就已經確定了。過去產科的超聲檢查只能看看胎位,胎心跳動,面部、頭部和肢體的情况,現在醫學科技發展了,通過超聲心動圖能够發現更小更細微的結構變化,尤其是心臟結構,診斷率可以達到98%。囙此,孕婦在懷孕22—28周時就要檢查孩子的心臟情况。對有先心病的胎兒,做到儘早診斷。能够矯正的孩子,定期監測胎兒心臟功能,待分娩後轉診至小兒心臟專科進行手術治療。對於查出的嚴重、無法徹底矯治的先心病患病胎兒,建議及時終止妊娠。
3、嬰兒出生後:手術治療
先心病可治性强,70%的先心病都是簡單先心病,98%—99%的孩子都可以進行手術治療。有的孩子一生下來就能做手術,有的可以等到1歲以後。手術治療主要分兩種:一是最近20年發展起來的心臟介入治療科技。通過股動脈或股靜脈插一根導管到心臟,比如肺動脈狹窄或者房間隔缺損,通過封堵器把這個缺損補上,或者把狹窄的地方擴開,使病人的畸形得到糾正。優點是不用開刀,屬於微創治療;而病情複雜的或不適合介入的,就要行外科手術治療。
專家介紹說,我們都知道,在一般正常的情况之下,心臟是存在於我們體內的一個非常非常重要的器官,在正常的情况下其血液的流動應該是沿著一個方向進行的,但是如果患了先天性的心臟病,就會致使心臟的結構產生改變,使血流動力學產生阻礙。
患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時候會對患者造成哪些危害呢?
第一、可出現機體組織器官的供血有障礙,導致組織出現缺氧情况,對患兒的生長發育產生影響;
第二、可造成患者的肺部血流增多,易使肺部的感染反復出現;
第三、血流動力學异常還可加重心臟的負擔,發生心力衰竭,誘使惡性心律失常發作,甚至出現猝死;
第四、因為心臟結構的不正常而導致的血液湍流可使心內膜結構局部遭受損害,易導致細菌的滋生,進而導致感染性心內膜炎的發生。
先心病除了會造成以上身體方面的損害外,還可能會給患兒的心理上造成傷害,也會給患者的幸福家庭生活蒙上陰影,進而影響到患兒的身心健康發展,嚴重的可對患者的人格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