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靖難之役第一功臣是誰?結局如何?

朱棣軍中大將丘福,以功排為第一,被敕封為左都督,淇國公,獲賜鐵券,子孫世襲罔替。靖難之役,朱棣擊敗朱允炆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那誰才是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呢?此後朱棣就把丘福欽定的靖難第一功臣。1399年,朱棣為了反抗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以“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起兵反抗,史稱“靖難之役”。靖難之役勝利之後,朱棣終於如願以償。

歷史上靖難之役第一功臣是誰?結局如何?朱棣軍中大將丘福,以功排為第一,被敕封為左都督,淇國公,獲賜鐵券,子孫世襲罔替。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靖難之役,朱棣擊敗朱允炆成為明朝第三位皇帝,那誰才是靖難之役的第一功臣呢?這個人就是靖難名將丘福。丘福在靖難之役中多次擔任先鋒,立下顯赫戰功,雖然他的謀略不如張玉,但計謀再出色還是需要有將領將其完成,丘福在戰場上的氣勢無人能及。此後朱棣就把丘福欽定的靖難第一功臣。

1399年,朱棣為了反抗建文帝的削藩政策,以“清君側,靖國難”的口號起兵反抗,史稱“靖難之役”。靖難之役勝利之後,朱棣終於如願以償。順利登基稱帝,是為明成祖,建號永樂。

丘福本就是軍旅出身,在朱棣麾下服役,積功至千戶。朱元璋在太子朱標去世之後,以朱允炆為皇太孫。而1398年朱元璋去世後,朱允炆繼位,是為建文帝,即位伊始他便採納齊泰。黃子澄的建議進行削藩。而朱棣作為塞邊九王之中此時實力最為强大的藩王(此時秦王朱樉、晋王朱棡已經去世),也自然而然進入建文帝的視野。


在連番試探,甚者將朱棣的兒子逼迫至京師,朱棣裝傻充楞之下,建文帝竟然又採納黃子澄意見,將朱棣放歸藩屬地北平。

在黑衣宰相姚廣孝的勸諫之下以及建文帝“優越的表現之下”,朱棣起兵靖難。而丘福則與朱能、張玉等人迅速出其不意奪取北平九門,控制了北平,也為朱棣奪取並且穩固了後勤基地。而後丘福又在白溝河之戰,大破南軍,儘管《明史》中說他的才智不如張玉等人,但是對他也是讚賞有加,說他每戰必身先士卒,毫無怯意。

1401年大將張玉在東昌之戰中,遭遇南軍埋伏,為了能够拯救朱棣,他闖入敵陣,最後力竭而死。於是朱棣大軍便只有丘福與朱能二人,但是二人勠力同心,依然奮力殺敵。1402年,他與朱能二人偷渡淮河,擊退盛庸,也為朱棣能够直取南京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而在被朱棣敕封之後,他又累功被任命為太子太師,被朱棣安排輔佐皇太子朱高熾。更甚者,永樂六年他還被朱棣安排,用來輔導皇長孫朱瞻基。風頭之盛,可謂是一時無兩。

但是因為曾經多次諫言朱棣以漢王朱高煦為太子,此舉不僅得罪了朱高熾也在朱棣心裡埋下了隱患。而1409年,韃靼可汗無狀,將大明使臣誅殺。明成祖朱棣勃然大怒,便任命丘福為總兵官,與王聰、火真等人率十萬大軍征討韃靼。

但是在靖難之役中,多縱橫無匹的丘福,到了塞北草原,卻貪功冒進,將出發之前朱棣告誡的“兵事需謹慎”的告誡拋諸腦後,更是不聽眾人勸阻,尤其在俘獲韃靼尚書之後,誤信其言,被韃靼大軍包圍,最後麾下大將王聰戰死,丘福與火真等人被俘殺害,麾下十萬大軍更是全軍覆沒,無一人生還。

朱棣聽聞,勃然大怒,御駕親征,並下詔剝奪丘福的世襲爵位,而丘福全家,不僅毫無撫恤,反而都被貶謫到幾千里之外的海南。丘福一生,為朱棣之大明,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雖有冒進之過,但落得如此結局,後人更是囙此而累,也不免讓人慨歎。

本文標題: 歷史上靖難之役第一功臣是誰?結局如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6321329486127
相关資料
隋朝並非二世而亡,隋文帝與隋煬帝之後還有哪些皇帝?
大家普遍人物隋朝與秦朝一樣,都是二世而亡,其實不然,秦朝理論上是三世而亡,而隋朝理論上是五世而亡,在隋文帝與隋煬帝之後,隋朝還有過三個皇帝,雖然有其名而無其實,但也不能忽視他們的存在。李淵稱帝後沒多久,楊侑離奇去世,年僅15歲,諡號恭皇帝。
標籤: 隋朝 楊侑 歷史 楊廣 楊侗 楊堅
三國時期蜀漢的四方將軍分別是哪些人?趙雲為何不是?
在漢末三國時期,提到蜀漢的武將,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蜀漢五虎上將,也即關羽、張飛、馬超、黃忠、趙雲這五人。但是,在正史上,劉備稱漢中王后,只是將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分封為四方將軍,也即前將軍、左將軍、右將軍、後將軍,並沒有趙雲。
標籤: 趙雲 劉備 黃忠 三國 歷史 夏侯淵
三國時期孫權是如何拿下荊州的?事後為何要誘降關羽?
此時,老謀深算的司馬懿和蔣濟站出來獻計,勸曹操聯合劉備的盟友孫權,讓孫權從關羽後面捅刀子,這樣,關羽防不勝防,腹背受敵,必然慘敗。曹操採用了此計,派人去見孫權,孫權當即贊同,於是,雙方一拍即合,孫權趁關羽取得大勝,人生得意的時候,突然下手了
標籤: 關羽 孫權 荊州 三國 三國人物 關羽雲長
雍正皇帝繼位登基後,為什麼要廢除賤籍?
皇帝是中國帝制時期最高統治者,以上問題小編將在下文為大家一一揭曉。當雍正皇帝登基之後,為了顯示自己的仁德,也為了讓人們看到他為國家的未來發展作出的努力,他廢除了一項阻礙君民交流的制度——賤籍制度。為了表現自己的仁政,雍正在官員的提議下,在幾
標籤: 雍正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