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不行,巴奴可行?

2月21日,作為先行者的“老”龍頭海底撈發佈業績預告,2021年預計淨利潤虧損38億至45億,額度高達前三年的利潤總和。據稱,其主要是由當年度關停300餘家門店造成的。確實,在過去一年中海底撈挫折不斷,僅股價跌幅就達77%,市值蒸發3000多億港元。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是人類歷史顛撲不破的真理。這在商業競爭中同樣適合。

緩稱王,是讓頭部玩家吸引火力,給自己製造悶聲發大財的條件;廣積糧,是真正的悶聲發大財,盡可能地攫取戰畧資源;至於高築牆,則是差异化建立護城河,使自己立於不敗之地。

現在這個戰畧有了新名字,後發優勢。所謂後發優勢,是指相對於先行玩家,後發者可以觀察前者的行動效果來趨利避害,甚至採取針對性的差异化打法,最終獲得更好的成果。而今在萬億級的火鍋賽道,似乎也正上演著一場後發紅利盡顯的角逐,其先行者似乎走向沒落?

2月21日,作為先行者的“老”龍頭海底撈發佈業績預告,2021年預計淨利潤虧損38億至45億,額度高達前三年的利潤總和。據稱,其主要是由當年度關停300餘家門店造成的。確實,在過去一年中海底撈挫折不斷,僅股價跌幅就達77%,市值蒸發3000多億港元。

與此同時,眾多後發者有的融資擴展,有的衝刺上市,進攻性十足。其中,後起之秀巴奴頻頻“碰瓷”龍頭,從“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到“好面不用舞,天然0添加”。挑釁性十足。特別地,其在2020和2021年接連拿下投資啟動擴張,大有取而代之的勢頭。

由此,似乎攻守之勢异比特,勝敗即將逆轉。問題在於,巴奴等後發優勢能够一直保持嗎?憑藉“碰瓷”而見縫插針,到底是取巧還是憑實力崛起呢?相較於先行者,後發者的優勢在哪裡?這些優勢是否又構成足以取代先行者的根本優勢呢?

01先發優勢殆盡?

在火鍋領域,海底撈之所以成長為龍頭老大,除了其廣為文宣的服務主義外,還離不開當時的消費土壤。也就是說,海底撈之所以能够席捲全國市場,跟其時都市年輕人在日益增長的壓力下,產生對刺激性飲食的膨脹需求密切相關。這是海底撈的先發優勢。

但是,2022年前,海底撈逐步關停了300家左右的門店。那麼,有著先發優勢的海底撈為什麼要關停這麼多門店呢?第一,消費土壤發生了改變。當前,健康理念流行,讓基於川辣起家的海底撈所能覆蓋的消費者群體越來越小。第二,盲目擴張後進一步加重了危機程度。

在2017年上市之前,海底撈只有273家店,但次年就幾乎暴增了一倍,達到466家;緊接著,2019年保持類似增速,變成768家。尤其誇張的是,在爆發疫情的2020年,海底撈儘量啟動了跨越式增長,讓門店數量暴增至1298家,幾乎直接造就了2021年關店潮。

對於盲目擴張的錯誤,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坦誠道,“我對趨勢的判斷錯了,去年(2020年)6月我進一步作出擴店的計畫,現在看來確實是盲目自信”,“當我意識到問題的時候已經是2021年1月份,等我做出反應的時候已經是3月份了”。

第三,其他玩家的加速下場,使得餘量市場被擠壓、讓海底撈最終遭遇市場反噬。在這種情況下,菜品沒有突破,競爭管道沒有突破,自然被顧客拋弃,繼而被資本玩家拋弃。這些因素綜合作用,讓海底撈的先發優勢幾乎消失殆盡,陷入整體預期都鼓舞性不足的窘境。

事實上,海底撈的深層次危機在於,隨著先發優勢的消失殆盡,作為先行者由於沉沒成本的存在,以及組織僵化,不願也不能改革。如果不能突破,那麼等待海底撈的就是坐吃山空,看著後發者一步步蠶食市場,最終將自己取而代之。

02後發紅利盡顯

新興玩家如巴奴的嶄露頭角,使得火鍋賽道不再是一家獨大,現在的格局是群雄逐鹿。

巴奴舉起產品主義的大旗,搶佔毛肚品類,周師兄則力推大刀腰片,紛紛打造自己的“爆款產品”,以頭部玩家為目標導向發起衝擊。可以說,後發者正在行業裏攪動風雲。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後發者逐漸得到了資本玩家的火力加持。2021年6月,巴奴獲得源峰資本領投融資的5億,等到8月,周師兄也獲得黑蟻資本的億元A輪投資。今年以來,姐亦宣佈完成億元級A融資,而海鮮火鍋品牌七欣天更是直接衝刺上市。

事實上,不止七欣天,諸如巴奴、周師兄、姐等後發者都在謀求上市。歸根到底,正是後發優勢讓它們蓬勃發展起來,正是後發優勢讓資本玩家看到了高回報的前景。具體來講:

第一,後發者在顧客教育、市場開發、基礎投資等很多方面比先動者節省大量的投資,卻可以從中獲益。以資本市場的開發為例,海底撈作為火鍋賽道第一股費盡心思才上市,但後發者卻可以直接邁過首次上市需要的準備了。

從現時的情形來看,七欣天極有可能問鼎第三股。而這,其實也跟海底撈先培育了資本玩家的投資心理有關。

第二,在市場初期,由於科技和顧客需求的不確定性,先行者往往出現諸多錯誤決策,而後發者可以從中吸取教訓,避開錯誤。在競爭中,海底撈維持菜品和服務主義不變,逐漸吸引到的顧客减少。這就給後發者進行改善創造了契機,比如巴奴的碰瓷式文宣,以及不斷開拓的品類。

據悉,巴奴一改海底撈品類單調的堅持,已陸續推出烏雞卷、巴奴拽面、井水黃豆芽、蕃茄辣鍋底等原創單品。

第三,後發者可以鎖定目標獲得激勵。直白地講,後發者就是追趕者,比如巴奴時刻都想取代海底撈的地位,這使得它不斷對企業的科技、產品等都進行革新,以求獲得優勢。

巴奴宣稱“服務不是巴奴的特色,毛肚和菌湯才是主打”。這既有文宣上的便利,也有品類上的突破,以及實實在在的利益。毛肚一煮就變小,吃一盤分量杯水車薪,吃兩盤也根本不够,但價格並不便宜,於是結果就是巴奴的客單價被提高。

正是憑著差异化的豐富打法,群雄啟動逐鹿,火鍋賽道由“一超多强”向“多强並立”演進。

03到底花落誰家?

歷數餐飲品類,火鍋之所以受到玩家的偏愛,可以說是因為最易獲利。也正因為如此,整個賽道始終呈現激烈競爭的狀態。强如海底撈,其2020年的市場佔有率也不過5.8%。複加上後發玩家憑著後發優勢,展開差异化玩法,紛紛崛起,也只是形成“多强並立”而非“壟斷”局面。

那麼,火鍋賽道的王冠到底會花落誰家呢?作為先行者的海底撈固然有前述深層次危機,但是後發者也並不是高枕無憂的。意圖對海底撈取而代之,它們還面臨著一個普遍性難題,就是後發優勢漸趨消失。

它們致勝的差异化玩法,本身也說一種“取巧”,或者得益於消費土壤的變遷,並沒有相對於海底撈的根本優勢。

某種意義上講,前述如巴奴的“崛起”是一種市場劇烈變動產生落差造就的假像。

首先,從體量上看,巴奴的門店總量相當於海底撈的“零頭”,客觀上就不具備形成直接衝擊的實力。或許,真實的關係可能是巴奴在借助海底撈强行行銷,“挑戰者”“攪局者”不過是噱頭。

其次,巴奴主打的毛肚,不管是從品類還是玩法來看,可複製性都非常高。既然如此,海底撈轉攻過來,或者其他玩家入場,巴奴又如何拒敵呢?在巨頭沒有調頭,新玩家沒有下場,這樣的條件下,巴奴取得的成果難以證明其戰鬥力。巴奴需要更多避免出現曇花一現的實力。

最後,巴奴等興起得益於消費土壤的變化,但它們自身對此可能缺乏足够的敬畏。隨著健康理念的流行,各種亞類型需求湧現,不止海底撈的風味受到衝擊,巴奴同樣如此。但是,巴奴等的反應基本跟海底撈一樣,都無動於衷。從這個角度來說,它們被淘汰的速度是一樣的。

囙此,即使作為後發者,如果仍然不能找到真正的差异化商業模式,那麼此刻到可能實現上市的那一刻,也就是它們能够達到的輝煌頂點了。事實上,古往今來,除了興衰存亡,還有“中興”,囙此不能排除海底撈涅重生的可能性。總之,一切離塵埃落定還為時尚早。

資料標籤: 海底撈
本文標題: 海底撈不行,巴奴可行?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6320685044818
相关資料
“晨光”文具老矣,能否堅挺?
有著“文具茅”之稱的晨光文具,是這波國貨消費品浪潮的親歷者。2021年2月,晨光文具在經歷了近一年的瘋狂上漲後,股價來到了100元左右的峰值高點,較去年同期相比實現了翻倍式的增長,而後在愈演愈烈的“文具茅”呼聲中,晨光文具股價似乎進入了震盪
標籤: 市場行銷 晨光文具 晨光 晨光集團
假“鹿角巷”,是怎麼割韭菜的?
奶茶加盟騙局,還在收割年輕人。近日,因為花1個億打假,網紅奶茶品牌“鹿角巷”登上熱搜,被稱為“年度最慘奶茶店”。涉事品牌鹿角巷負責人稱,最誇張的時候其在全國只有114家直營店,但假店有7000多家。事件曝光後,鹿角巷發佈微博致歉稱,是由於品
標籤: 加盟費 coco奶茶加盟 奶茶店加盟 招商加盟 代理招商
探店短視頻,電視購物“回魂”?
風頭正勁的網紅探店,越來越像十幾年前無所不用其極的電視購物廣告。隨著網紅們下場,探店視頻儼然成為流量網紅和商家間的廣告宣傳新思路。一面是愈發火爆的網紅探店,一面是不斷“膨脹”的虛假行銷爭議。在熱度高企的探店視頻背後,究竟藏著怎樣的秘密和套路
標籤: 電視購物 市場行銷
奢侈品殺死奢侈品電商?
奢侈品品牌的價值,在於其知名度與可得程度的剪刀差,讓利奢侈品則是對這一價值的“褻瀆”,它破壞了奢侈品劃定的可得程度門檻,而一批折扣奢侈品電商的沒落就是最佳注腳。其中,從線下二手奢侈品門店起家的寺庫殺出重圍,成為“奢侈品電商第一股”,一度風光
標籤: 奢侈品 香奈兒 奢侈品電商 farfetch 奢侈品回收 愛馬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