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樓夢中趙姨娘是什麼身份?王熙鳳對他的態度如何?

趙姨娘,《紅樓夢》中的角色。她是賈政之妾,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趙姨娘為賈政生了一兒一女,也算是為賈家添丁做過貢獻的人,她的身份應該多抬高才是,事實上她的身份還是很低,王熙鳳一句話給出了答案。趙姨娘怕王熙鳳就是最好的例子。

趙姨娘,《紅樓夢》中的角色。她是賈政之妾,接下來聽聽小編講一講他的一些故事。

趙姨娘為賈政生了一兒一女,也算是為賈家添丁做過貢獻的人,她的身份應該多抬高才是,事實上她的身份還是很低,王熙鳳一句話給出了答案。

原文如下:正說著,可巧鳳姐在窗外過,都聽到耳內,便隔著窗戶說道:“大正月裏,怎麼了?環兄弟小孩子家,一半點兒錯了,你只教導他,說這樣話做什麼?憑他怎麼著,還有老爺家後管他呢,就大口家啐他?他現是主子,不好,橫豎有教導他的人,與你什麼相干?環兄弟,出來!跟我玩去。”賈環素日怕鳳姐比怕王夫人更甚,聽見叫他,便趕忙出來。趙姨娘也不敢出聲。鳳姐向賈環道:“你也是個沒性氣的東西呦!時常說給你:要吃,要喝,要玩,你愛和那個姐姐妹妹哥哥嫂子玩,就和那個玩。你總不聽我的話,倒叫這些人教的你歪心邪意、狐媚魘道的。自己又不尊重,要往下流裏走,安著壞心,還只怨人家偏心呢。輸了幾個錢,就這麼個樣兒!”

這段話可以看作是王熙鳳對趙姨娘的譏諷和辱駡,趙姨娘好歹也是賈政的枕邊人,王熙鳳不僅敢辱駡她,還敢把她踩在脚下,足見趙姨娘的身份地位很低。

那麼賈政為何不抬高趙姨娘的身份呢?

答案很簡單,古代對嫡庶和妻妾的等級身份有嚴格的區別,一些小妾如果不是自己的兒女有本事,或者遇到了特殊情况,一輩子都不會翻身,終身是妾,半奴半主的身份會伴隨其一生。趙姨娘也不例外,賈政即便再喜歡和寵愛趙姨娘也不敢破壞了規矩,當然賈政那麼正統的一個封建衛道士,他更是不會去破壞這樣的規矩,所以趙姨娘要想改變身份,只能把希望寄託在女兒探春的身上。

咸豐帝的孝貞顯皇后,她入宮當了皇后以後,也是母以女貴,她的生母原本也是妾的身份,因女兒做了皇后,地位和身份也有了抬高和改變。除了這位慈安太后的生母外,還有一比特小妾不僅改變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還被封了一品夫人。這個女人就是清朝名臣尹繼善的生母徐氏。

徐氏是尹泰的小妾,兒子尹繼善做了封疆大吏,他的生母徐氏在家裡仍然是半奴半主的身份,地位還是非常低。雍正帝特別看重尹繼善,就非常關心尹繼善的生母的身份,雍正特意下旨册封尹繼善的生母徐氏為一品夫人,徐氏因為生了一個好兒子,徹底改變了自己的地位和身份,再也不是那個半奴半主的小妾了。

如果探春入宮也像賈元春那樣做了皇妃,以她的智慧,只要獲得皇帝的寵愛,她也完全可以為生母趙姨娘討個身份。只有在這種情況下,趙姨娘半奴半主的身份才會改變。在賈府也才能受到別人的尊重,尤其是像王熙鳳這樣的晚輩,更應該對她以禮相待。

事實上賈政即便是十分寵愛趙姨娘,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給她抬高身份。如果探春嫁了親王,而且這個親王還十分受皇帝的疼愛,那麼趙姨娘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的小妾身份。

趙姨娘除了她的女兒探春外,賈環是沒有機會幫她爭取到這一切的。現在的人很難理解,已經為賈政生育了一兒一女的趙姨娘竟然沒有一點地位,其實這些都與當時那個社會的殘忍的等級制度有關。趙姨娘只是不幸剛好生活在那個社會。

如果趙姨娘生活在今天,還是有很大的機會轉正的,當然如果趙姨娘生了一個像尹繼善那樣優秀的兒子,她的命運也會發生很大的改變。可見那個社會,小妾的地位很低,不管生了孩子的,還是沒有生育孩子的,地位都很低。趙姨娘怕王熙鳳就是最好的例子。

本文標題: 紅樓夢中趙姨娘是什麼身份?王熙鳳對他的態度如何?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5712075785568
相关資料
跪拜之禮在古代社會流傳已久,發生根本性質上的變化是在何時?
在古裝劇中我們能看到,當時的人們在平輩之間、君臣之間、父子之間、不同階級之間見面的時候基本都有下跪的動作,跪拜禮在當時是一種傳統嗎?接下來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要說中國傳統社會流傳已久的跪拜之禮,發生根本性質上的變
標籤: 中國古代史 跪拜禮 清朝 歷史 明朝 古代社會
《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一·訓門人九原文賞析
問荊公得君之故。論王荊公遇神宗,可謂千載一時,惜乎渠學術不是,後來直壞到恁地。
標籤: 朱子語類
國學經典賞析:《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二·呂伯恭原文
因說南軒東萊,或雲:“二先生若是班乎?”先生適聞之,遂問如何。伯恭之弊,盡在於巧。伯恭說義理,太多傷巧,未免杜撰。子靜使氣,好為人師,要人悟。伯恭是個寬厚底人,不知如何做得文字卻似個輕儇底人?
標籤: 朱子語類 國學經典 國學 讀書 文化
《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三·陳君舉父葉正則原文
陳君舉陳同父葉正則附。陳君舉得書雲:“更望以雅頌之音消鑠群慝,章句訓詁付之諸生。”
標籤: 朱子語類 葉正 讀書 國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