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按香系可分中國系、惠安系、星洲系,分別對應著中國產區、越南為主的中南半島產區和印尼群島周邊的產區,越南北部在漢代為古代交趾郡的一部分,那裡曾是中國的屬地,天然的地理和政治環境,為沉香的輸入提供了便利,那麼星洲沉香是什麼時候進入我國的呢?
我國最早有關沉香的記錄是在漢代,出現於漢成帝皇后趙飛燕的禮單中,但除了“沈香”的名字之外並無其他資訊。而最早詳細記載沉香的則是晋代嵇含所著的《南方草木狀》:“蜜香、沉香、雞骨香、黃熟香、棧香、青桂香、馬蹄香、雞舌香,案此八物,同出於一樹也。”可見那個時候越南沉香已經進入了中原地區。
星洲沉香相對於海南沉香和惠安系的占城沉香、真臘沉香進入的較晚。渤泥國,加里曼丹島北部汶萊一帶的古國,又稱佛泥、婆羅,盛產沉香、龍腦香,最早與中國建立聯系是在宋太宗時期,之後每年都會令人朝貢,年年也會修貢,也就是從這時候起渤泥沉香才有可能開始進入中原。在宋代洪芻的《香譜》中有提到三佛齊國,是麻六甲海峽的一個古代王國,起源於蘇門答臘島,盛產龍腦、沉速暫香、降真香、沉香、金銀香、黃蠟之類,是從唐代天v年間開始與中國往來的,國王每年都會進獻朝廷,囙此星洲沉香最早也是在唐代才出現在的。
關於星洲沉香記載的增多,多是在明代以後,其實這也從側面反映了沉香資源的變化情况。(《那些能“戴”出健康的天然首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