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界中,翡翠的顏色千變萬化,豐富多彩。通常人們稱翡翠的紅色為“翡”,綠色為“翠”。濃豔的綠色、亮麗的紅色和紫羅蘭色為人所愛,其中尤以綠色為最珍貴。
綠色
綠色是翡翠的命脈,是識別評判翡翠質量的最重要的依據,也是最具商業價值的東西。綠色中又以鮮嫩的祖母綠、蘋果綠為最佳,豆青綠、油綠和灰綠次之。綠色分佈均勻者好。珠寶界常依據“濃、陽、俏、正、和”以及“淡、陰、老、邪、花”這十個字來評判翡翠的綠色。“濃”,即綠色飽滿、渾厚、濃重而不帶黑色;反之,綠色淺,色力弱則為“淡”。“陽”,即綠色鮮豔、明亮、大方;相反,若綠色昏暗,沒有光澤,則為“陰”。“俏”,即綠色均勻柔和,能與“底””、“水”相互協調;反之,若綠色呈點狀、峰狀和塊狀等不均勻分佈則為“老”。“正”,即綠得純正,綠中不帶藍、青等雜色調;反之為“邪”。“和”,即綠色均勻、和諧、不花不亂;反之則為“花”。綠色的優劣順序為:綠色、微帶黃色的綠色、黃綠色、微帶灰的綠色和灰綠色。
表達翡翠綠色的說法很多,根據翡翠綠色的色調、亮度、飽和度、以及顏色和質地與透明度的關係,通常有以下三種表達方式。
(一)按色調分類:
正綠:綠色純正、色澤鮮豔、分佈均勻、質地細膩,不含任何偏色,是翡翠的最佳品種。這種綠色包括祖母綠、翠綠、蘋果綠和秧苗綠等四種顏色,其中以祖母綠色澤最濃豔,最純正。
偏黃綠:色調中等,綠色中略帶黃色。這種綠色包括黃陽綠、葱心綠、鸚哥綠和豆綠等。
偏藍綠:色調偏暗,綠色中略帶藍色。這種綠色包括藍水綠、菠菜綠、瓜皮綠、藍綠和見綠油青等。見綠油青,即半透明,帶較深的藍色調,只有用燈光照射時才顯綠色。
灰黑綠:色不鮮豔,色調發暗,綠色中夾帶灰黑色,一般檔次都不高。這種顏色包括墨綠、油青、蛤蟆綠和灰綠等。
(二)按綠色的亮度分類
豔綠:透明或半透明,綠色純正、均勻、色濃豔,色偏深時為老豔綠,屬名貴品種。
陽俏綠:綠色鮮豔明快,如一汪綠水,色正且嫩。
淺陽綠:微透明或半透明,綠色淺淡而鮮明、純正、漂亮。
淺水綠:綠色淡而均勻,但不鮮豔,透明度尚好。
(三)按綠色的形狀及均勻度分類
滿綠:即通體均勻的綠色。
霧狀綠:即深淺不勻的淺綠色。
梅花綠:即綠色不均勻,呈粒狀、斑點狀分佈,又稱“滿天星”等。
帶狀綠:綠色呈帶狀。
金絲綠:即透明度好、綠色濃而陽、呈絲狀斷斷續續排列,內有帶綹、瑕疵較少,屬高檔品。
花青綠:即綠色的形狀不規則,分佈不均勻、顏色有深有淺,質地有粗有細。底色為淡綠色或無色:透明度差時綠色顯得呆板,常伴有白色的棉綹出現,屬中低檔類。
疙瘩綠:綠色呈互不關聯,大小不等的團塊狀分佈。
紅色
紅色翡翠稱為“紅翡”,行業內俗稱“春”。“翡”色往往分佈在原石的風化表層之下,或沿原石裂隙分佈。紅翡多為玉石的表皮部分,又稱“紅皮”或“紅霧”。天然質好色好的紅翡玉很難見到,可遇而不可求。最好的紅色稱“雞冠紅”,紅色亮麗鮮豔,玉質細膩通透,為紅翡中的上品。常見的紅翡多為棕紅色或暗紅色,厚實而不通透,玉質偏粗,且多帶雜質,價值不高。
黃色
黃翡位於紅翡之上,更貼近表皮。多數黃翡混濁不清,常帶褐色,不够陽也不够透。天然優質的黃翡又稱“金翡翠”,呈桔黃色或蜜糖色,晶瑩透亮,色鮮又勻,屬黃翡之上品,較為罕見。
紫色
紫色,俗稱“青色”,好像紫羅蘭花的顏色,又稱“紫羅蘭色”。根據色調不同,分為粉紫、茄紫和藍紫等三種。粉紫是指紫色中微帶粉色者,質地較細膩,半透明,內部棉綹較多。茄紫,指紫色中帶有茄子般的絳紅色,質地粗糙,肉眼可見其礦物顆粒,透明度較差,內部有大量棉綹。藍紫色,指紫色中帶藍,質地粗糙,幾乎不透明,常混有淡褐色或白色的棉,屬等級低品。
其他顏色
翡翠顏色中還有一種巧色,即有兩種或兩種以上顏色自然協調地搭配在一件翡翠成品中。若紅、綠、紫三色協調出現時,俗稱“福祿壽”或“桃園三結義”。若白、綠、紫、紅四種顏色同時存在,則為“福祿壽禧”,若色彩鮮豔、搭配和諧,則是難得的珍品。若紅、綠、黃、黑、青、藍、紫七色互不相連出現在一塊玻璃地張的玉上時,稱為“七彩石”,這是造物主的匠心,極為罕見,其價值不能一般而論。
黑褐色、灰褐灰、青灰色、灰白色,行內稱狗屎地色,是翡翠顏色中的低劣色調。白色也較為常見,其價值也比較低。觀察春色翡翠時應注意避免黃色光,因為黃色光會使紫色的色調加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