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7日,備受關注的第50届緬甸翡翠公盤終於落幕。這個以“可能是最後一次公盤”為噱頭的翡翠原石交易會上,翡翠原石的全面漲價引起了業內人士高度關注。翡翠,也稱翡翠玉、翠玉、硬玉、緬甸玉,是玉的一種,顏色呈翠綠色(稱之翠)或紅色(稱之翡)。從2000年開始,翡翠的價格就一路攀升,到了2010年前後,像坐上了火箭,價格一年翻數倍,成為了名副其實的“瘋狂的石頭”。7日,走訪城區翡翠市場發現,在珠寶專賣店內,一隻普通的手鐲就要上萬元,而10萬元左右的翡翠飾品也比比皆是。從今日起,就將探訪聊城翡翠市場,圍繞翡翠的“貴族”價格,揭開翡翠的神秘面紗。
走訪:石頭真瘋狂動輒以萬計
“進翡翠店裡逛一圈,價格標籤上的零排成行,看得腦子都要缺氧了!”這是聊城市民孫女士逛翡翠專櫃時的感受。作為“玉石之王”的翡翠,其身價自古以來始終高高在上,古語有雲“亂世黃金盛世玉,黃金有價玉無價”,上等美玉在古時候就價值連城,在“完璧歸趙”故事中,秦王提出以15座城池來交換“和氏璧”;而2005年上海,一件如意翡翠擺件,以3300萬元的天價落槌。
7日下午,在探訪中看到,城區一家商場一樓珠寶專櫃內擺放的翡翠飾品,價格從幾百元至十幾萬元不等。“近幾年市民對翡翠的關注程度越來越高,前來購買翡翠飾品的人也越來越多,特別是2011年,當時聊城翡翠市場的銷量可以說達到了一個頂峰。”一比特翡翠專櫃銷售人員介紹,幾百元至萬元左右的飾品都是針對福斯消費者,銷量非常好,5萬元以上的飾品銷量相對較小,主要是因為聊城的消費水準相對較低。
“翡翠好看是好看,我也喜歡,但是價格太貴了,一個普通的鐲子至少好幾千,而且看上去也不好看,稍微好點的就要好幾萬,我倒是想買可價格太貴了。”正在商場櫃檯選購飾品的劉女士說,相比之下幾百元至幾千元的翡翠吊墜她還能接受。
高價讓人望而卻步,劉女士的看法也反映出許多消費者的感受。在各大商場注意到,由於金價下跌,市民搶金的熱度絲毫不减,唯獨翡翠產品,卻鮮有顧客駐足問津。
市民:看著很漂亮懂行的很少
“買塊翡翠比買顆鑽石難的多,因為水太深,我自己根本也不懂所以不敢買。買黃金,一克該多少錢就是多少錢,買鑽石,全世界等級都一樣。可是翡翠太複雜,懂的人講究眼緣、要會看,不光有真假之分,還有三六九等,不是一般人輕而易舉就能看出道道來的。”市民吳先生說。
在一個玉石飾品專櫃前市民王女士說,她想給母親買一個吊墜,但因不懂行生怕花了冤枉錢,經過再三考慮,王女士决定給母親買一個黃金吊墜。“黃金到哪都一樣,不怕買到次品,可翡翠就不一樣了。”採訪中注意到,有些懂行的人看翡翠,會隨身帶一個小巧的強光手電筒隨身攜帶,碰到翡翠物件,拿手電筒對著石頭邊照邊看,嘴裡還念念有詞,全是一些專業術語。
“我買過幾件翡翠首飾,當時買的時候主要是看著好看,其它的根本不懂,都是業務員幫忙介紹。但我全是在大商場買的,這些首飾都有標價,一些古董店也有賣翡翠的,但價格都比較高,我根本看不懂,也不敢在那裡買,就怕買到次品。”市民鐘女士說,她個人非常喜歡翡翠,也從網上學過鑒別翡翠的方法,但她說自己的水准還差得遠。
“翡翠分ABC三種貨,挑選是要看水頭,色澤,三分水頭七分顏色,此外還要看質地,沒有相關知識很難挑選到好貨。”市民趙先生有10多年的收藏翡翠經驗,他剛涉獵這個行業的時候,也被忽悠過很多次,花高價買了很多B貨甚至是C貨。“業內一般把天然的A貨翡翠稱為‘真’,而把經過處理加色的B、C翡翠,以及冒充翡翠的水沫子、馬來玉、玻璃等稱為‘假’。”趙先生說,購買翡翠時,如發現產品表面有蜘蛛網狀網紋,或綠色分佈較浮,看上去不自然,像玻璃一樣就一定要當心了,這種翡翠很有可能是經過化學處理的。
專家:翡翠價值囊括多種元素
不僅顧客難以分辨翡翠質量,在探訪中,許多櫃檯的工作人員都不瞭解翡翠行業情况。在詢問產地、級別等方面的問題時,經常得到不太清楚之類的回復。
翡翠的分級和定價遵循怎樣的標準?就此問題,採訪了翡翠專家、青島惠羅珠寶首飾有限公司總經理齊偉然。
齊偉然表示,其實翡翠一點都不神秘,它就是石頭,只不過比別的石頭都好看。只是翡翠的形成很複雜,是石頭中結構最複雜多變的,有玻璃種、冰種、糯種等眾多分類,還有綠翠、墨翠、紅翡、黃翡、紫羅蘭等各種顏色。翡翠分三六九等,價值連城的只是那些稀少的高檔翡翠、極品翡翠,普通翡翠的價格並不驚人。
齊偉然表示,相比於其他珠寶玉器,翡翠是比較典型的沒有定價標準的玉石。“雖然國土資源部珠寶玉石首飾管理中心組織製定了《翡翠分級》,界定了翡翠的定義、翡翠的分類,規定了綠色翡翠的品質分級,從顏色、透明度、質地、淨度四個方面進行。但是現時操作可行性不是很大。
翡翠的價格差別更多是一種人為意識上的判斷,同一塊翡翠往往會因為個人欣賞的角度和“亮點”不同,在一時之間其價格形成天壤之別。從市場定價來看,也基本是賣家說了算,加上品牌、炒作、競價等各種因素,導致了很多翡翠質量一般也會漫天要價,價格游離性極大。對於大眾消費的普通翡翠玉器來說,一件玉器的最終售價,包括料、雕工、拋光、銷售費用等項目,各零售商的成本和利潤是最大的影響因素。
除此之外,一些賣場受利益驅使,為最大限度地削减品牌推廣、運輸存儲、人員、場地費用對企業淨利潤的影響,動輒會在價格方面採取“虛標狂降”等促銷手段,主推幾萬、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的“天價翡翠”,以確保商家“有利可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