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翡翠是何時進入中國的話題,各個不同國家的文人學者都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但是牛秉鉞先生在《翡翠史話》中寫道“周朝時有翡翠,漢朝時也有翡翠。……但是直到明朝末年還是罕見的寶物,……翡翠製品在我國盛行,是清朝的事了。”通過這位權威史學家的分析,我們可以確定翡翠大肆進入中國的時候是在清朝中期。
聽說在明末清初,緬甸政府對翡翠開採成立了一個專門的部門,把品質上乘的翡翠都獻給國王,而質量中等或者是質量中下的翡翠主要賣給雲南商人。商人們看重當時京城之地的繁華,便成批成批的運往京城。天子脚下,都是達官顯貴的聚集之地,而他們那些貴人喜好攀比,講排場。翡翠的出現也正好迎合了那些人的需求,翡翠業由此開始興旺了。
翡翠在製作工藝上面的進步和設計風格的不斷變化大致可分為三個時期:在清朝的中晚期,翡翠的製作主要喜歡以翡翠和貴金屬進行鑲嵌,而在雕刻上主要喜歡以浮雕為主,這一時期的翡翠款式都比較簡約。到20世紀初至70年代,隨著中西文化的相互交流,翡翠的雕刻也漸漸越來越精細,更喜好雕刻比較複雜的翡翠。
從70年代至今,翡翠的設計更多偏向個性化,精緻化,即融合了傳統文化,還與中外翡翠設計相結合,這時人們對翡翠的瞭解不是局限於綠色才是好翡翠,更多品種的翡翠也逐步被人們所接受,如老坑種,油清種等等。
隨著近年翡翠的資源越來越少,翡翠的價值也是水漲船高。佩帶一塊有價值的翡翠,就會享有一份美好的心情。那麼翡翠飾品又應該怎麼保養呢?
1、翡翠非常害怕人體散發出來的汗漬,因為它會腐蝕翡翠的表面,破壞翡翠的光澤。所以我們在佩戴的時候要經常用軟布抹一下翡翠表面,减少汗漬對翡翠的侵蝕。
2、翡翠也非常害怕碰撞,因為在經過碰撞的時候可能會使翡翠的內部發生肉眼所察覺不到的暗裂紋,影響翡翠的價值。所以在不佩戴的時候就要記得放進錦盒中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