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世如何評估宋理宗?他在位期間有哪些為政舉措?

趙昀,即宋理宗,初名趙與莒,後改名趙貴誠,宋太祖趙匡胤十世孫,榮王趙希瓐之子,宋寧宗趙擴養子,宋朝第十四比特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共41年。宋寧宗死後,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理宗在位時,權相史彌遠共擅權二十五年,南宋日漸衰落。

趙昀,即宋理宗,初名趙與莒,後改名趙貴誠,宋太祖趙匡胤十世孫,榮王趙希瓐之子,宋寧宗趙擴養子,宋朝第十四比特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共41年。下麵小編就為大家帶來詳細的介紹,一起來看看吧。

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為宋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宋寧宗死後,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繼位前十年在權相史彌遠挾制之下,完全不過問政務。紹定六年(1233年),史彌遠死後,趙昀才開始親政。晚年沉湎於醉生夢死的荒淫生活中。景定五年(1264年),趙昀在臨安去世,享年六十歲,諡號建道備德大功復興烈文仁武聖明安孝皇帝,廟號理宗,葬於永穆陵。

主要成就

政治成就

理宗在位時,權相史彌遠共擅權二十五年,南宋日漸衰落。理宗親政後,採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稱“端平更化”或“端平淳佑更化”,政治領域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罷黜史黨

史彌遠死後,理宗唯恐引起政治地震,一方面對史彌遠曲加維護,另一方面對其黨羽絕不寬貸,罷黜了梁成大、李知孝、莫澤、袁韶等人。

慎擇宰相

理宗糾正了寧宗朝以來權臣獨相的局面,謹慎簡選宰相,使這一時期的政治相對穩定。縱觀理宗端平、嘉熙、淳佑之際的宰執,除鄭清之與史嵩之的評估,尚有爭議,其他宰相與執政,大都一時之選,較孚人望。

親擢臺諫

史彌遠專政,臺諫成為權相的控制朝政的工具。史彌遠死後,理宗宣佈“收倒持旁落之權,聿更大化,擇特立獨行之士,親擢緊官”,把擢任臺諫權攥在手中。這一時期,他任命臺諫四十餘人,知名的有洪諮夔、李宗勉、李韶、謝方叔、江萬裏、程元鳳、李昴英等,大多立朝正直,議論愷切,使端平更化中的臺諫風采成為南宋晚期最後一抹餘暉。

澄清吏治

宋光宗、宋寧宗之後,吏治大壞,及至理宗親政,更是貪濁成風,賄賂公行。理宗親自撰制《審刑銘》、《訓廉銘》等,把道德文宣與法律約束結合起來,規定官員犯贓與謀殺、故殺、放火列為同罪,貪贓移作他用者籍沒其家,推行吏部考功條法,懲辦了一批贓吏。

官吏冗濫是吏治腐敗的又一現象,往往六七人盯住一個候補官缺,即消耗國家財政,又影響行政效率,更造成跑官行賄。理宗對此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取消堂除陋規

堂除是權臣專政下的政治陋規,也為內降恩澤濫授美差留下了後門。理宗將堂除之闕還給吏部後,有效抑制了內降恩澤。

二、减少官吏權攝

所謂權攝就是不够任職資格者代理為官,官員隊伍因而膨脹。理宗規定,內地如缺州縣官,必須由現任官出闕。出任兩任通判者其中一任必須到兩廣四川等偏遠地區任職,確保那裡官缺不再權攝。

三、控制取士人數

從端平到淳佑的六次科舉取士,每舉平均取士約四百五十人,比起理宗寶佑以後七次科舉取士每舉平均約六百人來,大約少取四分之一,也應是减少冗官的措施之一。

四、嚴格升遷制度

為了抑制僥倖得官和越級提升,理宗規定:在朝的宰執、臺諫、侍從以及在外的監司、帥守不得徇私薦舉;未曆州縣官者不得入朝為郎官,已經在朝為郎官者必須補上這一任。

軍事成就

端平入洛失敗後,蒙古南下侵宋,雙方互有勝負,戰爭處於相持狀態。理宗利用這一有利時機,加强軍事整頓,充實四川、京湖、兩淮三大戰場的邊防,選拔並任用了孟珙、餘玠、趙葵、杜杲、王堅、張玨、呂文德等抗蒙名將,使得淳佑年間對蒙戰爭取得明顯起色。淳佑二年(1242年),理宗派遣在兩淮抗蒙戰爭中戰績頗著的餘玠入蜀主政,餘玠在四川採取了一系列政治、經濟和軍事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創建了山城防禦體系,這為後來的合州釣魚城防禦戰的勝利創造了條件。

經濟成就

理宗親政後,財政上面臨物價飛漲、國庫空虛兩大問題。前者主要是濫發紙幣造成通貨膨脹,後者主要是端平入洛的軍費開支與應付冗官的行政花銷。回應前者的主要措施是停止發行新幣,適當回收舊幣,嚴禁偽造楮幣。應對後者的主要措施是嚴格會計制度,實行節用方針。

文化成就

理學

理宗一直希望使理學成為正統官學,早在寶慶三年(1227年)就封朱熹為信國公。端平更化後,朱熹和理學大師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都先後被入祀孔廟。淳佑元年(1241年),理宗又分別加封周敦頤為汝南伯、程顥為河南伯、程頤為伊陽伯、張載為噤伯。景定二年(1261年),理宗排定的入祀孔廟的名單包括:司馬光、周敦頤、程顥、程頤、張載、朱熹、邵雍、張拭、呂祖謙。其中除司馬光外,剩下的都是理學代表人物。

除淳佑四年(1244年)理宗為朱熹在考亭創辦的書院禦書“考亭書院”外,寶佑三年(1256年),理宗從蔡杭口中聞悉朱熹與蔡元定在雲穀和西山點燈為號,對榻窮研理學的事蹟後,大為感動,不僅御筆親書“西山”巨字賜其孫蔡杭刻石於西山龍岩山上,還親繪朱熹與蔡元定二賢對榻講道神像。當年,敕賜“廬峰書院”匾,還創建書院規制:左立尊道堂,祀孔聖四配十哲像;右立思敬堂,祀周敦頤、程頤、程顥、張載、邵雍、楊時、遊酢、羅從彥、李侗、朱熹、呂祖謙和蔡杭之曾祖蔡發等像。

理宗還先後為遊酢、黃幹、葉味道等名儒敕建書院。

道學

宋理宗是第一位推廣《太上感應篇》的封建帝王。考慮到維護政權穩定的政治訴求,以及理宗登基之前的受教、臨安大火以及皇太后去世這三件事的影響,促成理宗刊印《太上感應篇》,而宰相鄭清之、大臣胡瑩微、陳洵益三人在其中皆起到了不同的推動作用。此後《太上感應篇》成為中國古代社會最為流行的道教經典之一。

此外,理宗朝還先後四次對海神媽祖賜號褒封,為歷代宋帝之最,這源於南宋王朝定都臨安,依靠海上貿易和水軍訓練等活動的祈福目的。

社會成就

慈幼局於淳佑七年(1247年)創立於臨安。寶佑四年(1256年),在臨安慈幼局運作成熟之後,理宗下詔要求天下各州建立慈幼局。慈幼局設立之後,至少在京城臨安,已實現了理宗的願望。

慈幼局可謂世界上最早的官辦孤兒院。國家要對沒有親人養育的棄嬰、孤兒給予救濟,使他們避免死於非命,這是一項古老的制度安排。“慈幼”最早可見於《周禮》。到宋代時對孤幼的救濟呈現制度化、普遍化、專業化的特徵,遠遠領先於當時的世界。

人物評估

史書評估

《宋史全文》:四十一年之間,日恒月昇,謹終如始。

《宋史》:“理宗享國久長,與仁宗同。然仁宗之世,賢相相繼。理宗四十年之間,若李宗勉、崔與之、吳潜之賢,皆弗究於用;而史彌遠、丁大全、賈似道竊弄威福,與相始終。治效之不及慶曆、嘉佑,宜也。蔡州之役,幸依大朝以定夾攻之策,及函守緒遺骨,俘宰臣天綱,歸獻廟社,亦可以刷會稽之耻,複齊襄之仇矣。顧乃貪地弃盟,入洛之師,事釁隨起,兵連禍結,境土日蹙。郝經來使,似道諱言其納幣請和,蒙蔽抑塞,拘留不報,自速滅亡。籲,可惜哉!由其中年嗜欲既多,怠於政事,權移奸臣,經筵性命之講,徒資虛談,固無益也。雖然,宋嘉定以來,正邪貿亂,國是靡定,自帝繼統,首黜王安石孔廟從祀,昇濂、洛九儒,表章朱熹《四書》,丕變士習,視前朝奸黨之碑、偽學之禁,豈不大有徑庭也哉!身當季運,弗獲大效,後世有以理學復古帝王之治者,考論匡直輔翼之功,實自帝始焉。廟號曰‘理’,其殆庶乎!”

歷代評估

馬廷鸞:①遠幾仁祖,視民若保。②時和屢格,敵難坐消。

李東有:理宗四十年在禦,一壞於(史)嵩之,再壞於(丁)大全,三壞於(賈)似道也。相之壞國如此哉!

孫承恩:允矣賢德,儼然儒紳。表章正學,崇重關閩。虛名獨存,實踐未有。儒效不白,匪道之咎。

李贄:理宗是個得失相半之主。

張溥:理宗少慕道學,尊崇濂閩,以義制欲,明訓克聞,而倦勤志蕩,佚豫無節,不解之惑反甚多欲之主。

王夫之:①故理宗雖暗,早歲之設施,猶有可觀者。②理宗無君人之才,而猶有君人之度。

愛新覺羅·玄燁:天下之大,待理於一人斷,宜讀書明理,使萬幾洞察於中,可以當前立决,自然權不下移。若中無定見,不得不委任臣下,漸致乾綱解弛,太阿旁落,鮮有不敗者,如宋理宗可以為鑒。

蔡東藩:宋廷非無賢將相,如杜範、吳潜、董槐等,皆相才也,孟珙、餘玠、馬光祖、向土璧、王堅等,皆將才也,若乘蒙古之有內亂,急起而修政治,整軍實,勉圖安攘,尚不為遲;乃嬖豔妃,昵腐豎,寵貴戚,引奸邪,即當承平之世,尚懼危亡,况強敵壓境,觸機立發,而可若是之顢頇乎?杜範歿矣,孟珙逝矣,內外已乏一賢將相;至謝方叔進而餘玠蒙讒,丁大全用而董槐被逐,僅有二三材士以扶危局,反欲盡排去之,理宗之不知理國若此,幾何而不淪胥也。然則淳寶之際,亡形已成,不過因蒙古大統,尚未遽集,故尚有合州之蹉跌,及蒙古君臣之淪謝耳。理宗之不為亡國主,幸哉![10]

劉子健:南宋雖然沒有暴君,而從孝宗以下,多半昏庸。最大的例證是理宗。理宗是常常溺於酒色,並未改善當時的政局。

林天蔚:理宗非有能之君,浸淫於逸樂。

林瑞翰:理宗在位四十年,大抵而言,初期委政於史彌遠,中期委政於鄭清之、史嵩之,晚期委政於賈似道。清之在位,頗引用正人,故端平間,賢士如真德秀、魏了翁、李皇、洪諮夔等並見進用,時稱端平更化,以比元佑。

鄒元初:但(趙)昀乃一庸才,嗜欲甚多,怠於政事,崇尚道學,虛談經筵性命,只圖偏安,無複國之大志,因之權移奸臣,朝政日非。

黃憲重:(端平更化)儼然中興景象。

張金嶺:宋理宗是中國封建社會一比特歷史地位十分特殊的儒君,在對儒學的崇倡方面,完全可以與“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漢武帝並駕齊驅。自理宗朝,理學成為官方統治思想後,曆元、明、清迄於近代,統治中國思想界六七百年,影響深遠。

本文標題: 後世如何評估宋理宗?他在位期間有哪些為政舉措?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2902796480488
相关資料
清朝不殺太平天國降將韋俊,這是為什麼?
慘澹的原因之一便是,太平天國內部有了衝突,領導者的目光短淺,用人不善,讓眾多將領有了自危的意識,甚至有一部分還倒戈清王朝。但是對於這部分倒戈的將領,清王朝並沒有手下留情,甚至是處以極刑。
標籤: 清朝 太平天國 韋俊 中國近代史 清朝歷史 歷史
沈光簡介:隋朝將領,為隋煬帝報仇而被司馬德戡射殺
沈光,字總持,吳興人,隋朝將領。沈光少時驍勇敏捷,善於賽馬,為天下第一。義寧二年,隋煬帝被宇文化及殺害,沈光暗中收羅義勇之士,準備為隋煬帝報仇,便與麥孟才、錢傑等人圖謀剷除宇文化及,因事情敗露,宇文化及大驚連夜逃走,留下司馬德戡等逮捕麥孟才
標籤: 宇文化及 沈光 隋朝 歷史 楊廣 資治通鑒
宋理宗趙昀:南宋第五位皇帝,他有著怎樣的經歷?
趙昀,即宋理宗,初名趙與莒,後改名趙貴誠,宋太祖趙匡胤十世孫,榮王趙希瓐之子,宋寧宗趙擴養子,宋朝第十四比特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在位共41年。嘉定十七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宋寧宗死後,趙昀被權臣史彌遠擁立為帝。景定五年,趙昀在臨安去世
標籤: 宋朝 宋理宗 南宋 趙昀 南宋皇帝 中國古代史
歷史上哈密瓜的名字是怎麼來的?與康熙有何關係?
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比特皇帝。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相關詳細介紹。哈密瓜是是葫蘆科一年生蔓性草本植物,在中國各地廣泛栽培。事實上,哈密瓜的真正產地是新疆的鄯善縣。康熙吃完了哈密瓜之後,覺得非常可口,
標籤: 哈密瓜 康熙 中國古代史 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