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秦滅六國的戰爭中楚國是最冤的?

對於秦滅六國的戰爭,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在此基礎上,歷史上出現了秦滅六國,楚國最冤的說法。首先,楚國之冤,是因為楚國是不遜色於秦國的強國。並且,在藍田之戰中,楚國也是敗得非常不服氣。

為什麼說秦滅六國的戰爭中楚國是最冤的?對於秦滅六國的戰爭,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下麵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攷。

在此基礎上,歷史上出現了秦滅六國,楚國最冤的說法。

首先,楚國之冤,是因為楚國是不遜色於秦國的強國。在戰國七雄中,楚國作為傳統強國,不僅和秦國展開過激烈的較量,也和魏國、齊國等強國有過精彩的碰撞。


關於鼎盛期的楚國,當年的縱橫家蘇秦曾作過如此描述:“楚,天下之強國也……西有黔中、巫郡,東有夏州、海陽,南有洞庭、蒼梧,北有汾陘之塞郇陽,地方五千餘裏,帶甲百萬,車千乘,騎萬匹,粟支十年,此霸王之資也。”(《戰國楚》)。由此,從地域面積上來看,楚國是戰國七雄最為遼闊的一個諸侯國。而在人口、兵力等條件上,楚國同樣在戰國七雄中保持領先。囙此,很多人不僅歎息楚國被秦國消滅,更發出了楚國為何沒有一統天下的疑問。

在不遜色於秦國的實力背景下,如果楚國是在公平的較量中敗給秦國,那麼,楚國的後人項羽自然無話可說。但是,對於秦國來說,不僅欺騙了楚懷王,還扣押了這位楚國君主,這成為秦國和楚國之間實力變化的重要轉捩點。

根據《史記》、《戰國策》等史料的記載,西元前312年,秦國張儀欺騙楚懷王要其以斷絕齊國之交換取秦國割讓六百裏商於之地,楚懷王中計,與齊國斷交後只得六裏地。雖然說兵不厭詐,但是,張儀對楚懷王的欺騙,自然不是什麼光彩的事情。當然,更讓人所不齒的是,西元前299年,秦昭襄王約楚懷王在武關會面。

對於楚懷王來說,沒有做什麼防備就前去赴會了,這無疑是對秦昭襄王的信任。但是,秦昭襄王卻將楚懷王扣留了。由此,在一定程度上,楚懷王和秦昭襄王之間,可謂上演了一出“農夫與蛇”的故事。基於此,在楚懷王客死異鄉後,楚國百姓沒有不同情和哀傷的。而這,也是楚國最冤的重要體現。

另一方面,在張儀欺騙楚懷王之後,後者對秦國發動了丹陽之戰,結果以失敗而告終。不過,執著的楚懷王沒有放棄,在丹陽之戰後不久,即“悉國兵複襲秦”,發動了藍田之戰,這意味著集中了幾乎所有精銳的孤注一擲,這十分冒險。在藍田之戰中,楚國不僅收復了漢中之地,還擊破了武關,到達距離咸陽百里左右的藍田。

最後,如果藍田之戰按照這一趨勢走下去的話,楚國完全可以重創秦國。但是,在楚國大軍集中在秦國戰場的背景下,韓國和魏國偷襲了楚國的後方。因為腹背受敵,楚國最終在藍田之戰中遭遇更為慘重的失利。由此,如果不是韓國和魏國的偷襲,楚國完全有機會重創秦國的。所以,在筆者看來,這也是楚國最冤的重要體現,也即如果一對一巔峰對決的話,楚國真的不怕秦國。

綜上,從楚懷王事件中看出,秦國兩次出賣信用欺騙楚國,雖然贏得了勝利,卻被楚國上下所鄙視和痛恨,也為秦朝末年楚國後人的起義埋下了伏筆。並且,在藍田之戰中,楚國也是敗得非常不服氣。所以,司馬遷在《史記·項羽本紀》中記載:“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也即秦國所消滅的山東六國中,楚國是最冤的。

本文標題: 為什麼說秦滅六國的戰爭中楚國是最冤的?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2770469162277
相关資料
北宋時期的方臘起義為什麼會失敗?
北宋末年民間爆發了多場農民起義,其中最為代表性的就是宋江起義和方臘起義。從性質上來說,方臘起義是一場農民起義,它代表的是下層農民對政治、經濟的不滿。那麼起義為什麼最後失敗了呢?方臘雖然獲得大批擁護者,但是方臘起義在很短時間內就失敗了。方臘起
標籤: 方臘 宋朝 方臘起義 中國古代史 歷史
都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和呂不韋有何不同?
所以呢,綜合畢竟,呂不韋還是强於李斯,或者說呂不韋的私心沒有李斯大,呂不韋敗於投機失敗,李斯敗給私心太重。
標籤: 李斯 呂不韋 秦始皇 丞相 中國古代史 歷史
清朝最高學府:瓊台書院是為誰而建?
現在是瓊台師範學院的府城校區,書院奎星樓是海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瓊台書院為清代瓊州最高學府,常設執教並主持院政的掌教一人,由道臺從德高望重的進士或舉人中聘任。著名的粵劇、瓊劇《搜書院》的故事就發生在此。瓊台書院隨著《搜書院》而蜚聲海內外。
標籤: 清朝 中國古代史 歷史 唐朝
北宋調動四十萬大軍攻打西夏,反而還輸了?
986年,宋太宗派兵二十餘萬北伐契丹,打算收復燕雲十六州,結果卻以失敗告終。不過,四十萬宋軍卻沒能滅掉蕞爾小國西夏,反而損兵折將,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呢?
標籤: 西夏 宋朝 中國古代史 高遵裕 王中正 宋神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