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普洱茶的品質優异,得益於特有的茶樹品種——雲南大葉種茶,其茶樹品種的適制性來說是製作普洱茶的原料。今天微茶師就總結了大小葉種、茶樹品種適制性以及雲南大葉種的品質特點,分享給大家。讓大家對普洱茶的原材料有一個更深刻的理解。
1、何謂大葉種?何謂小葉種?
茶樹依據葉片的大小,受品種、生育期、生態條件以及農藝措施的影響,一般成熟老葉若葉長10~14cm,葉寬4~5cm的為大葉種;若葉長7~10cm,葉寬3~4cm的為中葉種;若葉長7cm以下,葉寬3cm以下的為小葉種;如果葉長在14cm以上,葉寬5cm以上,則稱為特大葉種。一般情况下,特大葉種和小葉種極少,小葉種通常混雜在中葉種之中,囙此,從制茶的角度,往往只分為大葉種和中小葉種兩個類型。一般來說,普洱茶是用大葉種製成的,紅茶也多是用大葉種製成的,綠茶多是用中小葉種製成的。
2、何謂茶樹品種的適制性?
不同的茶樹品種,有的適合製作綠茶,有點適合製作紅茶,還有的適合製作烏龍茶,茶樹品種這種適合加工某種茶類的特性,我們稱之為茶樹品種的適制性。
不同葉型的茶樹具有不同的適制性,一般用大葉種製作的茶葉往往滋味濃烈,收斂性强,而用小葉種茶樹製作的茶葉往往香高味醇,風味獨特。這主要是由於大葉種中含有較多的多酚類物質引起的,多酚類物質具有較强的苦澀味。一般大葉種中含有的多酚類物質達到30%以上,小葉種一般只有20%左右,所以不同類型的茶樹適制性不同。
一般情况下,大葉種茶樹適制紅茶,而小葉種適制綠茶。但有時也有一些例外,如祁門紅茶、小種紅茶都是由小葉種製作的,仍然能有優秀的表現;雲南大葉種製作成曬青茶,滋味也醇厚,且耐沖泡。
3、雲南大葉種造就的普洱茶的非凡品質
雲南普洱茶是以雲南大葉種曬青毛茶經過獨特的加工工藝加工而成的產品,大葉種茶成為雲南普洱茶原料的最主要的構成。與中小葉種相比,大葉種茶在葉片結構與內質上存在非常大的優勢。
葉片結構優勢:
1、雲南大葉種茶的角質層非常薄。這種超薄的角質層有利於茶樹光合作用,促進內含物質的合成與積累,形成優良的品質;同時,較薄的角質層有利於原料初制加工與成型。
2、葉面積大及葉片薄。與中小葉種相比,大葉種茶葉面積是中小葉種的2-3倍甚至更多,葉片更薄。葉片大裡面的葉綠體就更多,(大葉種60——100片層,小葉中20-30片層),光合作用强,大大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促進茶葉中茶多酚、咖啡鹼的合成與積累,因而滋味濃厚飽滿。大葉種葉片薄,持嫩性好,胺基酸含量多,從而使原料不失鮮爽。
3、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比例大。大葉種柵欄組織與海綿組織比例為1:2或1:3,而小葉種則為1:1或者1:1.5。比例越大,越有利於茶多酚、咖啡鹼等內含物的生成,茶品味道就越濃烈,同時大葉種海綿組織小,更耐泡。
內質優勢:
大葉種茶樹鮮葉含有較高的茶多酚,其中兒茶素含量占茶多酚總量的70%,而一般小葉種茶樹鮮葉的茶多酚含量較低。同時受益於雲南雲霧繚繞的氣候環境,大葉種茶的胺基酸含量和小葉種的胺基酸含量相差不大,也就保證了普洱茶滋味鮮爽、豐富,層次感强。
本是從茶樹品種的角度來分析雲南大葉種茶優勢,當然雲南大葉種茶的優异品質也離不開獨特的地理生長環境,要加工成品質獨特的普洱茶、滇紅茶,還需要有成熟的制茶科技,每一個環節都是缺一不可的。任何一款好茶都是多種因素造就的,我們也需要理解其中的每一個環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