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不覺,滬市已經突破了3100點,從2440點到突破3100點僅僅用了39個交易日,從突破2600點到突破3100點僅僅用19個交易日。如此迅猛,我個人認為大A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完成了階段性的“春天故事”。
本人在市場跌跌不休,並且滿是質疑和抱怨聲中不斷加倉,在前證監會主席劉士餘說“春天不遠了”的時候,我更是滿倉操作,現時在大盤創出新高後,我决定階段性清倉了。
如此操作主要有以下考慮:
一、當下證券市場最大的事情是什麼?很顯然就是科創板設立。眾所周知,科創板推出是中國資本市場重大改革,這個意義重大怎麼說都不為過,囙此只許成功不能失敗。可如果市場行情很低迷,基本上沒有增量資金,科創板再推出來,科創板第一批上市的公司必然是中國最具代表性的高科技公司,很可能會分流不少市場資金,具體分流多少呢?
2016年經濟學家、證券法修改小組專家劉繼鵬曾在新三板分層討論的時候說過,如果新三板投資門檻降低至50萬(就是現時科創板標準),將會從主機板市場導入2萬億資金,這個意思是擁有2萬億資金的投資者具備參與分層後新三板的能力,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主機板會嚴重失血,股價會下跌。當務之急必須激發市場信心,帶來增量資金。
股市飆漲現時讓各大機构和散戶幾乎來不及思考和討論,稍微慢一點,就怕錯過了上車的機會,紛紛不假思索提槍上馬。
從1月份2440點漲到3月初的3100點,在短期內快速上漲600多點,A股幾乎沒有出現像樣的調整。
就算行情再好,科創板再重要,市場的上漲不可能完全按照一個斜率飆漲,其上漲也需要換擋,從第一檔換到第二檔,市場需要是需要修整的。
二、古語有雲: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此句正好對應資本市場的三個缺口理論,在上漲過程中一般會出現:突破性缺口、中繼性缺口和衰竭性缺口,現時已經出現兩個。
雖然現在第三個缺口還沒出現,先投資者也要引起高度警惕,此時多放能量已經用的差不多了,如果想繼續上攻,需要修整再次發力。
三、K線的趨勢名額有個叫乖離率,這個名額是K線與均線的差值。現時所有均線呈多頭排列,指數與均線的差值越來越大,走勢越來越陡。近些年A股最大正乖離率是15年4月行情最火爆的時候為13.4,而A股平均正乖離是7.32018年1月17連陽時只有6.9,而上周A50的正乖離率已達8.9,囙此有强烈的修正要求。
正是基於這個名額的偏離過大需要修正,美股A50反向ETF開始堆量,看來外資不光要賺上漲的錢,還要賺下跌的錢。
四、本周做了下統計,距離年線10%的個股,2月27日是1038家,3月1日是943家,3月4日是846家,3月5日是688家,從此數據可以看出,低位滯漲的個股正在加速補漲,並且有加速的迹象。
如果後續高位的個股不能繼續向上打開空間,一旦低位個股完成補漲後,整個市場的上攻動能是否會出現快速的减退是我們需要高度注意的。
五、近期有一句話比較流行:散戶為改善生活買股票、大股東為改善生活賣股票”。在各路資金跑步進場的同時,諸多A股上市公司股東卻在爭相减持。東方財富Choice資料顯示,就整體規模來看,2月11日至2月28日,上述計畫最高可减持22.54億股。
之前A股到歷史大底的時候,產業資本往往都是淨增持的。一比特美女研究總監表示:减持產業資本,可能是對自己公司的盈利不報希望,又加上减持新規,趁著市場反彈,所以要趕緊套現。
當然這只是我個人的看法,所謂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我是充分看好中國市場的,我會繼續把握節奏,跟中國的資本市場一起起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