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就是共識的達成,其實這個共識前段時間就有,只是龍一開了頭很強勢。今天龍二變龍一。這個板塊很多都是蹭概念,完全沒有工業大麻的業務。少數的六七家有相關業務或有相當金額入股。其中有最大潜力的就是今天的新龍一。
我很少對概念股重倉投資,可能熟悉我的成長股投資風格的朋友對上面這段話大跌眼鏡,怎麼我也會用龍一龍二這種短線客的術語?其實不用擔心,我的三個基於成長股的雪球固定組合的頭一年都取得了正收益,並且都打敗了滬深300同期收益,現時熊市三年三個組合接力收益率超過三年同期滬深300收益率50%以上。我的成長股投資能力沒有退化,並且還隨著自己的不斷學習和市場週期的變化還做出了更穩妥的組合。這種組合的能力適合為私募基金服務。
在持續關注成長股的同時,也學習了一些週期股的投資,同時開始對部分消費股開始有所瞭解。這次對概念股的投資同樣重要,因為我希望自己能够瞭解各種風險偏好資金的基本原理和心態,這對自己以後觀察資本市場的準確度會有好處。這裡包括對投資國債和黃金的那些資金的瞭解。
上一輪牛市我第一次入市是因為有比特投資能力非常强的朋友反復建議,入市時除了基本姿勢還算正確(價值投資為基礎),其他都是從頭學起,當然自己的工作經驗和一直對政治經濟和科技的關注也對我股市投資有很多幫助。這一輪牛市是我自發進入的第一輪牛市,對牛市的起點判斷不够準確(從我在雪球的專欄文章也可以看出在牛熊轉換之前有判斷,之後有判斷,但是轉換點上沒有判斷),差了大約1.5-4個月(取决於牛熊轉換點的定義和風險偏好)。這次牛市至今的收益率並不高。但是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學到了新東西,還是感到很高興。
因為上一輪牛熊自己學習了一些基本知識,也有了感性認識。希望在這一輪牛熊中能基本瞭解各種風險偏好資金的基本原理和心態,並對更多的行業有所瞭解。之後會根據自己能够掌握的資金性質,市場週期,所能投入的精力,以及自己的專長和喜好來决定選擇何種投資風格。但我估計成長股在我老去之前不會從我的選擇中消失的。
2019Q1做了一些成長股,券商,銀行,科創,和工業大麻。雖然我是在2月中旬確認牛市的有點晚,可是那以後自己買入過的股票中也有幾乎翻倍的,因為自己的研究能力不到家經驗不足又太貪心,收益率並不高。那些說自己屁股功夫不到家的人,其實是研究能力和風控能力不到家。如果能够研究到自己對賣出點很清楚以及各種風險的應對措施都準備好了,那麼屁股功夫也就到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