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故事之從100萬虧到只剩6萬

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說說這個帳戶,看看他是如何在股市從100多萬虧到只剩6萬的。

看完一比特絕望的投資者自2015年6月份入市至今18年5個月的全部交割單,我沉默了!這個帳戶陸陸續續投入到股市100多萬,到現在帳戶裏只剩下6萬左右,虧損比例高達90%以上——見過因為加杠杆爆倉的帳戶,也見過虧損金額巨大的帳戶,這是第一次見沒用任何杠杆,虧損比例卻如此巨大的帳戶。

今天就掰開揉碎了說說這個帳戶,看看他是如何在股市從100多萬虧到只剩6萬的。整個交割單實在太長,沒法一一列出來。

過度交易

這3年5個月裏,有854個交易日,這個帳戶有400多個交易日進行過交易,每個交易日不止交易一次,總共進行了接近1500次買賣操作,參與過180多只股票。

本金100W的帳戶(100W並不是一次性投入的,是陸陸續續加進來的),產生的成交金額高達1億零60多萬。

為券商貢獻了3萬多元的傭金——券商最喜歡這樣的客戶;為國家貢獻了7萬多元印花稅。

有的人在家炒股不參加工作,覺得沒為國家交稅,心裡愧對社會愧對党國,見了人都不好意思抬頭,其實大可不必,股民為國家交的稅不比其他人少。

印花稅是大頭,傭金其次,再加上經收費、過戶費、證管費,大約12W。

不算不知道,不起眼的各種這稅那費,居然高達本金的12%以上。也就是說他的虧損有百分之十幾以上是摩擦成本。

小夥伴們,你的摩擦成本有多少呢?頻繁交易固然手爽,更有參與感,甚至你幻想通過短線高頻交易獲取高額回報,但你考慮囙此付出的印花稅和傭金以及其他雜七雜八的費用了麼?

從不考慮倉位控制

這個帳戶幾乎每次都是全倉或者半倉以上買入,從來沒有考慮過倉位控制。在牛市這樣可能會嘗到點甜頭,但到了熊市都會還回去。這個帳戶入市了三年半,只有半年是牛市,其餘不是暴跌就是震盪市——吃了一頓肉挨了幾頓打。

經常重倉的人,都是心急的人——想著在股市裏趕緊撈一筆,好去蓋房子娶媳婦。但心急的人在股市裏往往討不到什麼好處。人無前後眼,市場也是變幻莫測,一旦你的資金全部換成了股票,就變得十分被動,只能聽憑市場漲跌——漲了大口吃肉,跌了宛若吞翔。

中國股市素來熊長牛短,長期不進行倉位控制的結果肯定是吞翔多吃肉少。

夥伴們,倉位控制雖然不能直接為你帶來利潤,甚至有時你還會因為“當初怎麼不重倉”而懊悔,但長期來看,倉位控制可以幫你在這個市場活得更久。

拿多少錢炒股,每次倉位控制到什麼水准比較合適呢?網頁連結最簡單的考量方法——下單時、伴隨著漲跌時心跳並沒有加快,收盤之後腦子裏不會老去計算如果漲了能賺多少,跌了要虧多少。

無原則地追漲殺跌

這個帳戶基本上每次買入股票都在紅盤時或者分時線忽然往上時,給人的感覺是哪裡紅往哪裡鑽。這也是很多股民經常犯的錯誤,也是羡慕、嫉妒在現實中得不到解决來股市里發洩的典型特徵。

現實中別家的女兒嫁了個富翁、別家的兒子考了第一,可能讓你羡慕或者嫉妒,但羡慕嫉妒之外你無可奈何——頂多把自家的閨女兒子罵幾聲出出氣,又不能把閨女兒子退換貨。但到了股市就不一樣了,帳戶是你的,看到別的股票漲了,自己的沒漲,又是羡慕又是嫉妒,怎麼辦?自己也去追著買唄——把手裡沒漲的或者暫時漲得不如別的的,直接剁掉,剁著剁著就剁沒了。

尤其是在熊市,追漲被埋的概率特別大——大多數股票每次上漲幾乎都是為了套一批新人進來。

還有一點,他雖然追漲殺跌,但卻不敢去追當時的龍頭。實際上,龍頭本身有溢價效應,追龍頭的風險遠遠小於追後面的雜牌軍。像這個帳戶似的到處亂追,還不如只追龍頭。

止盈止損過於敏感

這個帳戶裏經常看到虧1%就砍了的交易——而這些股票往往並沒走壞,並且他砍完最多過兩天,就漲回去了。

盈虧同源,你能忍受多大的回撤,才能拿到多高的利潤,如果你的止盈止損過於敏感,就容易賣飛,容易拿不住牛股。

止盈止損過於敏感,也反應了這個帳戶的主人過於著急、求勝心切、求財心切,甚至認為自己不是個凡人,自己的帳戶就應該漲,沒漲就要趕快斬倉換漲的。實際上,恕我直言,在市場面前,個人的力量連P都不如。

實際上每支股票的止盈止損應該分別考量——股票波動幅度越大,止盈止損設定的幅度應該也越大,這才不至於被輕易甩下來。有個叫做ATR的名額,大多數看盤軟件裏都有,止盈止損可以作為參攷。

誤把狗屎運當成真牛B

這個帳戶也有幾次盈利水准比較高的交易,最厲害的要數特力A這只股票——全倉買入,然後居然拿住翻倍,後這個帳戶的主人就開始膨脹了——最明顯的表現是,從銀行帳戶裏又轉進來近30萬。

很多投資者往往把一兩次運氣好,當成了自己水准高,以為自己從此可以撬動地球,有了加倉加碼甚至上杠杆的衝動。卻不知道這只是市場給你的一點小恩惠——為的是從你這裡拿走更多,就像賭場為了勾引你去賭,送你的免費籌碼。

還有人加倉是為了回本,這個想法更搞笑——原來的資金你都操作不好,憑什麼加倉就讓你回本?

在你加碼之前,請先確定你自己是否有能力用這些錢賺更多錢。

無論什麼行情,帳戶幾乎都是滿倉狀態

這個帳戶從來不知道休息,幾乎每天都是滿倉狀態——幾次暴跌都是生吃下來的。調查發現,這種狀態的投資者不在少數,似乎他們覺得不滿倉就會吃虧,就會喪失機會。

但是,真實的市場有漲有跌,有趨勢好的時候有趨勢壞的時候,有賺錢容易的時候,有不容易賺錢的時候。古話說識時務者為俊傑,投資者也應該識時務,而不是拿著自己的真金白銀和市場硬頂——放心,頂不過的,在市場面前,你連個P都不算。

從不總結經驗教訓

這個帳戶三年半交易了接近200只股票,接近1200次買賣操作,但似乎一點進步也沒有——兩年前由著性子隨便買,兩年後還是由著性子隨便買;兩年追漲殺跌虧損嚴重,兩年後依然追漲殺跌;兩年前不控制倉位吃過虧,兩年後仍然吃這樣的虧;兩年前做超短線賣了就漲,兩年後依然在做超短線,依然是賣了才漲。

有的事情很簡單,這樣不行換個方向就可以,至少總比一個坑裏等死要强——重倉經常吃虧,下次可以考慮控制下倉位;賣了就漲,下次可以考慮只賣1/3;自己超短線賺不到錢,可以考慮一部分中長線,小部分超短線。

經驗、教訓是一筆交易最寶貴的副產品,很多人卻無視這部分副產品——他們的交易只在填單下單的那幾秒,在這之後的一切,似乎跟他們沒有半毛錢關係。

我希望我的小夥伴們能把這類副產品重視起來——能讓你的交易越走越順暢的只有這個副產品。

建議每個小夥伴,進行一次買入操作之前,要想明白幾件事兒:

1、買入這些倉位是否符合自己的財務安排——除了夢想著漲了,還要考量跌了該怎麼辦?

2、能承受的回撤是多少,如果回撤到了這個水准,該怎麼辦?

3、這個股票有沒有明顯的坑?

4、不買這只,買另一隻會不會更好一點?

5、這次買入是理性的成份更大一些,還是一咬牙撞大運的成份更大一些?

進行一次賣出操作之前也要想明白幾件事兒:

1、確定要賣出這只嗎?

2、為什麼要賣掉他?已經沒有持有他的理由了,還是單純為了賣掉騰出資金買別的?

3、這次賣出在自己當時的規劃裏麼?還是只是臨時起意?

買賣交易完成之後,更要進行總結和歸納:

1、當時為什麼這麼操作?越詳細越好,最好詳細到具體的外部環境以及自己的心理過程。

2、這次操作的亮點是什麼?這樣的亮點出現多少次了?是不是可以考慮把它納入自己的交易體系?

3、這次操作的不足和遺憾是什麼?這樣的不足和遺憾已經出現多少次了?下次要不要接著留下這樣的遺憾?

看起來是不是有點囉嗦?股市投資,看起來比開車還簡單——連個證件都不用考,只要有個身份證就能搞。但門檻低並不意味著難度低,大多數人只是沖進來打打醬油,給市場送點錢——要想在股市裏盈利,根本不像想像中那麼輕鬆,你必須付出點什麼,一切都是等價交換!

本文標題: 炒股故事之從100萬虧到只剩6萬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2523582548599
相关資料
投資股票的秘訣其實就一句話
股市20年,總算沒被割韭菜,活了下來,而且取得了不菲的收益,於是會有人來跟我討論股票這件事。面對這樣的問題,我一般會說:我買得有格力、招商、茅臺、平安、恒大、金茂,你可以參考一下。有相信深度研究出價值,集中投資、長期持股的。投資股票沒有秘密
標籤: 股票 投資 茅臺酒 股市
A股的八大魔咒你知道嗎
首先必須聲明一點,我特別特別討厭魔咒這一說法,因為這是一種心理層面的技術指標,沒人說就沒有魔咒,說的多了就真的成了魔咒,我大A股本來就牛短熊長,別給自己製造那麼多魔咒了好不好。現在市場公認的一些魔咒或者影響A股的因素,大家心裡還是要有數的,
標籤: 兩桶油 股票 行為經濟學 a股指數
一次有趣的股票投資經歷
前兩天,看到金禾實業公佈了員工持股計畫,公司回購了1%左右的股份,然後以16元的價格授予了員工。為此,我想起了我投資生涯中,對我投資理念完善起非常大作用的一次有趣投資經歷,當然盈利比例也是非常的豐厚。公司為了鼓勵員工長期服務,推出了中國員工
標籤: 股票 投資 員工持股計畫
中國平安開啟A股的伯克希爾複利增長模式
在眾多的中國A股公司中,如果讓你找出一家與全球最大金融集團伯克希爾*撒哈韋最為相似的公司,我想從多維度視角來講,中國平安理所當然。從經營規模來講,伯克希爾名列全球財富500强金融類第一名,而中國平安則名列第四。
標籤: 平安保險 複合利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