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天看到一個數據,16年A股有313份减持計畫,17年409份,18年951份,今年截止今天將近2000份,已經超過過去三年總和。我們的股市為什麼不漲,從這個維度可以瞭解背後的邏輯。十年了股市依然還在3000點,最近三年一直在3000點上下500點窄幅震盪。
我們可以看到,一旦股市走暖股東减持計畫接踵而來,甚至有些難以啟齒的股東清倉計畫。所有人都希望股市上漲,為什麼漲上去還要跌下來,沒有趨勢性的上漲行情,最根本的就是A股估值太高,這幾年在為以前的非理智、群體性失誤還債。
隨著新股上市節奏的正常化,現時接近4000家上市公司,注册制成為事實後上市公司數量到一萬家也有可能。未來集體牛市的概率會很小,除了20%的股票能走長期大牛市外,大部分公司上市的那一刻就成為它最光鮮的時刻。在新股神話不敗的背景下,哪家上市公司背後的產業、戰畧、財務投資人以及大股東不眼饞現在的高估值,未來减持只會更多。
回到大盤下季度的走勢,三季報的陸續出爐、資金面、政策面以及週邊環境都會左右大盤的運行節奏。筆者持短期看空、中長期看多的觀點。假如10月份各種內外因素不給力,大盤跌破2733的政策底,進一步探出市場底的概率就會大很多。此時就要看市場的氛圍和情緒,是不是一口氣跌破2700、2600、2500點。
另外一種可能性,10月份內外因素均起到正面的作用,大盤可能節後很快反彈,需要關注是否能站穩3200一線,否則3200的位置將是年內最佳的减持機會。反彈結束後同樣會有一波下跌走勢,10月份上漲,11、12月份下跌,下跌的空間越大明年的春節行情會走得越遠。
雖然會有很少一部分股票會走自己的獨立K線,但對於散戶來說擇時會比擇股更高效一些,畢竟能買到茅臺、海天、愛爾眼科等只是很少的人。在相對高位降低倉位、在低位買進,只要公司業績在,行業和產品沒有任何問題,大股東和管理層兢兢業業,就可以在這些股票身上反復地做波段。當然,如果你眼界看得遠持股定力强,也大可不在乎市場的這些波動,股價從5元到10元是上漲一倍,假如上漲到100元,你還在乎5元或者10元的持倉成本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