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圈子擴大,接觸的公募和民間大佬越來越多,接觸的企業家也越來越多,大家談起股票來,大多有一個邏輯:
這個公司很好,放心買吧。
其實,我覺得這是也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其原因有如下:
1、好公司,其實是從實業角度來定義的,通常是說這個公司在產業中的地位以及競爭力。但好的股票要從資本市場來定義,那就是投資回報比以及彈性。
如果一個公司很好,但是它的彈性沒有了,比如太大,或者發展空間到極點了,那麼它就不是一個好的股票。
2、投資的本質一定要看安全邊際,即市場價格和估值價格之間的差距,有的公司是很好,但是估值很高,泡沫很嚴重,那麼它就不是一個好的股票。這種情況在今天的科創板非常常見。
3、市場有週期,大盤有牛熊。投資最害怕的是在市場頂端,牛市末期迷念價值,不講週期輪回。君不見,茅臺曾經高位套人很多年,何况普通的股票?
今天為什麼講這麼一段話,是因為最近發生很多事情,讓我不得不說。
比如,有一次,在杭州的一場局上,有個朋友說:
中芯國際只要上市,無論什麼價格,我一定會在開盤的集合競價買入。
我問對方理由,對方說:這是一個偉大的公司,云云。
我一聽,只能笑而不答。
無獨有偶,有次在上海,有個仁兄也說,寒武紀在我的定義裏,只有買入沒有賣出,無論什麼價格。
我問問什麼,答案依然是這個公司很性感,很偉大。
還有很多類似的情景。說者不乏是資深投資人,業內高手。
我就很納悶,投資本來是一看標的,二看價格,為什麼很多人只看標的,不看價格呢?
公司再好,我們也要看看怎麼個估值吧?
即:好公司並不一定就是好的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