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一篇對於成長股估值的思考,也是最近突然想明白的,對於成長股的估值一直被大家看作藝術,很多人表示看不懂,也不知道如何去估值,成長股的PE動不動一百兩百,嚇的大家不敢上車。本文主要想從另一個金融視角嘗試解釋成長股估值的來源,以及理性下一個成長股的估值方法。主要思想是金融理論中的一價定律的簡單推廣。覈心結論:成長股的PE之所以會高是因為它包含了對於未來確定性的資訊。
為了說明方法,首先舉個極端的例子:假設公司再成熟以後的PE=10,無風險利率為0.02.所有投資者都是理性的,而且再假設市場都知道今年公司的利潤增長為10%,過完明年公司就變成了一個成熟的企業。去年的利潤為30個億。那麼問今年的市值應該多少才算均衡價格?
一般人肯定說是300個億是合理。但是金融的一個基石是一價定律,即不同市場上不應該存在套利機會。如果公司現在是300億,大家又都知道明年利潤兌現後市值是330個億。那麼所有人都會買進風險資產。囙此所有人買入風險資產一定會推高市值大於300億。但是均衡的市值是多少呢?這就要用到一價原則。只有到人們投資風險資產的收益率和投資無風險收益相等的時候才能達到均衡價格。也就是現在的市值應該為330/1.02=324億。所以此時風險資產對應的PE=32.4。
這個例子是想告訴大家靜態PE的缺陷,它忽略了未來的確定性,未來的確定性是對於現在的估值就會產生越大的影響。這也是大家對成長股定價的一種管道。基於此,實戰一下:一個公司成熟後PE是30,考慮到未來的前景以及業務的確定性未來10年的增速每年30%,對應無風險利率為2%,但是現實中30的增速是具有不確定性的,囙此不能用投資該公司只獲得2%的收益率和現實中無風險收益等價。
但是歷史資料告訴我們美國一百年的歷史權益資產的收益率為8%。也就是在人們心裡風險資產的收益率是8%和人們心中無風險收益是等價的。這個8%的收益是至少的,否則人們不願意進入金融市場。囙此如果一個公司增速小於8%其實就是再估值毀滅。綜上該股票的理性的PE=30(1.3)^10/1.08^10=191.囙此當前的PE應該為191才是合理的。
囙此未來的成長性會極大的推高成長股的估值,成長的確定性越强,增長時間越久,那麼它的估值相應越高。像通策醫療這樣,呂總說可以成長30-50年,如果可以30年保持20%的增速,那麼對應的PE應該為PE=30(1.2)^30/1.08^30=707.
進而給出一點如何投資成長股的建議,對於成長股最重要的是對未來增速以及保持增速時間的估計!對應就是要尋找完美的生意模式(保證增速的確定)以及看不見的天花板,厚厚的雪長長的坡(保證增速的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