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國建築因大家保險換購ETF减持導致近期股價連續下跌,剛才在網上瀏覽文章,中國建築這裡成為了熱點。看了這些文章,表達一下個人觀點:
投資最重要的品質是誠實。投資最需要的是常識。投資既需要“見樹木“,更需要”見森林”。投資本質其實就是“兩利相權取其重,兩害相權取其輕”。
大家試著反過來想想主要的一些觀點:
第一、中國建築商業模式真的不好嗎?中國建築上市十年,利潤從年50多億增長到今年超過400億,ROE除募資第二年低於15%,其餘年份均大於15%。全市場有多少這樣的公司。
第二、中國建築現金流真的不好嗎?中國建築上市後沒有擴大股本再融資,利潤增長十年七倍多,難道現金流很壞能做到嗎?恐怕早就資不抵債了。國資委考核連續14年為A,國際三大權威評級機構給的行業最高信用評級,這些都是假的。中國建築和中海地產發債都是全市場最低價格,現金流風險專業機构不知道嗎?難道機构們都是傻子。
第三、中國建築分紅太低是真的嗎?中國建築上市以來每年分紅一直增長,分紅率一直都在20%左右,全市場有多少公司能做到。既要分紅高,要公司增長,要降杠杆,又要ROE大於15%,問問經營過企業的人,誰能做得到。
第四、那個國家沒有問題?那個公司沒有問題?各方面都好的公司,這麼便宜價格能買到嗎?
本人長期持有中國建築,觀點可能有失偏頗。但不管怎樣,投資都應該系統、整體思考問題,多問幾個為什麼,不能“以偏概全”而進入誤區,這是對自己的資金、盈虧負責。投資者最好應該試著培養良好、健康的“股東心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