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股票三大底線:安全第一、保本第二、賺錢第三。選股一般考慮幾個方面:第一政策面,第二基本面,第三技術面。
第一,政策面
政策面主要指全球未來產業發展方向和國家政策扶持發展趨勢,所以我們選股要看個股是否與政策面是相一致的。說個簡單例子,節能環保、集成電路、高端製造、生物醫藥、生態農業、國防軍工、養老保險等板塊,這些板塊個股都是符合未來發展趨勢。但是像鋼鐵、低端製造、房地產、高能耗低附加值產業都是夕陽產業,也是國家未來要逐漸淘汰和轉移的,所以碰到這些股票儘量回避。
另外還有一類股票就是跟經濟大週期規律走的票,例如銅、稀有金屬、原油,這種股票現在處在較低位置,一旦全球經濟處在繁榮發展階段,其相關需求很强烈,相應股票走勢很喜人,所以這種票現在買,慢慢做T二三年,一旦股價上漲的時候,一般收益都是三五倍,不足為奇。
第二,基本面
基本面主要是當前階段大盤大方向走勢,還有個股市盈率、市淨率、營業額和淨利潤同比增長、股東戶數、基金入駐持股比例等。
舉個例子:一般要看大盤周級別處在階段性高位或低位,如果處在高位就要倉位控制策略,例如倉位控制策略採取4-3-3四成倉位3成做T3成後備資金(這個是不能輕易動);如果是處在低位就要採取6-3-1策略6成倉位3成做T1成後備資金。
市淨值最好控制在1元以上,營業額最好在5000萬以上,淨利潤最好在3000萬以上,同比增長率最好分別在15%以上,股東戶數最好相對集中,集中比例最好控制35%以上,連續三個季報股東戶數持續下降,基金持股比例最好在10%以上,最好是大基金或知名基金持股比例相對較高,例如社保、養老、中證金、匯金、梧桐樹、境外主權基金。個人持股那種中短線可以投機一把。
第三,技術面
技術面就是要個股所處在位置(這個很關鍵)。周級別和月級別所在整個走勢位置决定個股未來階段性發展空間大小,所以選票儘量選在周級別或月級別從高位砸下來,回落到比前低點附近區域就可以考慮進去。這個就要日級別是否回檔到底部~60f是否回檔到底部~30f是否回檔到底部,如果這個時候回檔底部就可以大膽進去,相反出貨就看是否階段性頂部。
建議別把金叉和死叉太當回事,包括macd和均線,我從來不看這些東西,我只看頂部或底部,如果真看這些到所謂金叉或死叉,估計減倉或補倉時機早已差不多,而且也維持不了多久就要調整或反彈,所以會經常遇到一買或一賣時被套或被踏空,這一點不用我多講,各位應該有深刻體會。所以為啥不讓我幾個徒弟學纏論就是基於這個道理,纏論其中一個立足點就是macd,所以纏論有嚴重滯後性,屬於後知後覺。
股票別買高價票,最好把股價控制在15以內。其實底部好票有不少,只要肯下功夫還是能淘到好票,一兩倍都不難,我最喜歡底部橫盤票,做T省心,而且安全,積攢下來收益很可觀,籌碼呼呼漲,成本呼呼降。
個人建議不要輕易去換票,不要追求熱點,追漲。專心做好自己的票,把個股股性和莊家操盤策略吃透,跟著莊家節奏走,想不賺錢很難,很難。
玩股票平時要修煉自己心態,說一千道一萬,莊家就怕心態超級好愣頭青,反而更喜歡懂科技的散戶或遊資或機构。
另外特別強調一點,不要輕易相信所謂小道消息。記住一點,莊家在沒有獲取足够滿意的收益的時候是不希望被外人所知道,一旦公開,就是出貨的迹象,找人高位接盤。一旦高位被套,就不要埋怨別人,留下口德。
下一輪康波週期系統基本上是要崩潰的,作為系統覈心的美帝,大概率是要崩潰的。這個道理就像一戰和二戰背後是原來的殖民地系統已經不能適應世界的發展了,一定要崩掉重建,陞級。現在的系統也已經快不能適應世界發展了,也會崩掉然後重建和陞級。
美國除非它從中國挖走一億人重建它的製造業,新系統的覈心國家,應該是最具實力和最能適應新的經濟模式的國家,大概率這是中帝,小概率是政治統一的歐洲或者擴張後的美帝,具體看後面幾十年大家的博弈,但願我們真是見證歷史的一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