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茶的濃度如何掌握

茶的精彩,要靠水去呈現。囙此,茶湯濃淡也就成了大事。茶葉泡的太久不是好事。因為濃度過高,會使得茶湯變得刺激。囙此,把握茶湯濃度成為了沖泡中的重要一環。茶湯也就顯得愈加濃稠。具體辦法是,以3g的投茶量,沖泡150cc的開水,浸泡大約5~6分鐘後得出的茶湯濃度。但過濃的茶湯,一方面不利於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影響我們品味出細微的美好。

茶的精彩,要靠水去呈現。囙此,茶湯濃淡也就成了大事。茶葉泡的太久不是好事。因為濃度過高,會使得茶湯變得刺激。有時是傷胃,有時則會影響睡眠。囙此,把握茶湯濃度成為了沖泡中的重要一環。

首先,有些茶一不留神就容易泡濃。比如茶的嫩度越高,水可溶物溶出的速度越快。相同時間下。茶湯也就顯得愈加濃稠。像芽茶和葉茶相比,就更容易泡苦。

另外,茶型大者溶解速度慢,小者溶解速度快。換句話說,碎茶比整茶更容易泡濃。像北方人愛喝的“滿天星”(花茶的碎末),泡起來就很容易出味。老茶客喝著過飲,但對於一般飲茶者就太濃了。

除此之外,外形緊結的茶沖泡時也要注意。由於茶需要舒展後,才容易將水可溶物溶出。所以,第一泡需要較長的時間。但是,泡開後又是另一回事了。

喝茶,本是適口為珍的事情。但是茶湯濃度,仍有一定之規。有的人小清新,有的人重口味,但一百人之中,八九十人認為適當的濃度就是標準濃度。國際鑒定茶葉的標準,也就是囙此而製定。具體辦法是,以3g的投茶量,沖泡150cc的開水(茶為水量的2%),浸泡大約5~6分鐘後得出的茶湯濃度。

個人建議,大家喝茶都可以圍繞標準濃度來上下微調。但過濃的茶湯,一方面不利於身體健康,另一方面也影響我們品味出細微的美好。囙此,並不建議喝濃茶。

來源:茶藝師網,資訊貴在分享,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删除

資料標籤: 茶湯
本文標題: 泡茶的濃度如何掌握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2238733273780
相关資料
暑氣將止,茶意隨風起
8月23日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處暑的“處”,為“停止”之意。意味著暑天的停止或者結束。盛夏漸行漸遠,秋意愈來愈濃。此時,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處暑時節,煲藥茶。處暑過後天氣乾燥。預防秋燥應以滋潤為主。秋燥,分為溫燥和凉燥。不同症狀,所選之茶也有
標籤: 處暑養生 秋燥 養生
寶和祥:一夢秋涼,緩解秋燥乾咳,宜喝熟普
立秋剛過,暑氣未消,一場急雨忽至,夢未醒,已然感受到秋風涼凉。三伏天剛過,溫濕度進入一年中波動最大,最頻繁的時候。寒暑交替,易引發呼吸道疾病。秋季是感冒咳嗽等疾病的高發季節。秋燥乾咳的人最忌這個時候吃刺激辛辣的食物,宜多吃“潤”的蔬菜瓜果。
標籤: 乾咳 秋燥 呼吸道疾病 秋涼 養生
茶的苦味,什麼化得快,什麼化得慢?
研究發現,茶葉的苦味主要來自三種物質,即生物鹼、花青素和一部分茶多酚。如果是茶多酚、花青素主導的苦味,存儲過程中轉化得就快一些;而如果是生物鹼主導的苦味,轉化得就相對慢一些。
標籤: 茶葉知識 茶葉殺青 文化 花青素 茶葉
長沙王爹爹喝茶太濃致重度貧血
長沙65歲的王爹爹非常注重保養,平時就愛喝茶和散步,身體也很健康。8月12日,他在散步時突然暈倒被送醫。醫生診斷為缺鐵性貧血。醫生介紹,長期鐵缺乏飲食,或者飲濃茶影響鐵的吸收等,就會造成鐵攝入不足,從而導致缺鐵性貧血。但凡事都有個度,長沙這
標籤: 貧血 咖啡因 濃茶 健康 養生 茶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