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武正山”究竟是那一座山呢?

易武茶香揚水柔,被稱為普洱茶裏的“王后”,熱愛易武茶的朋友,肯定聽過“易武正山”這個名字,那“易武正山”究竟是那一座山呢?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易武正山”的叫法只是九十年代的一個誤傳。

易武茶香揚水柔,被稱為普洱茶裏的“王后”,熱愛易武茶的朋友,肯定聽過“易武正山”這個名字,那“易武正山”究竟是那一座山呢?

如果仔細翻閱茶山地圖,你會發現,在易武茶區並沒有一座名為“易武正山”的山,那為什麼在許多茶餅的包裝上都會印著“易武正山”幾個字呢?
現時流傳了幾種關於“易武正山”的說法。
第一種說法認為,“易武正山”指的是古六大茶山裏的易武山。
清末,倚邦茶山衰落,易武茶山取而代之,成為古六大茶山之首,也成為六大茶山中最熱鬧繁華的茶馬古鎮和茶葉加工、集散中心,“商業繁盛,馬幫絡繹不絕”就是當時易武的真實寫照。
據史料記載,清嘉慶、道光年間,易武山每年產幹茶70000餘擔。所產普洱茶源源不斷地由騾馬隊運出,經普洱、到下關、過麗江、進四川,到達康藏地區,部分運銷印度、尼泊爾等國。

當時大家都認為江外猛海一帶所產的“壩茶”,品質遠不如易武等江內六大茶山的“山茶”優良,有的易武茶商會到江外採購南糯山一帶的茶攙入易武茶中,為了區別茶葉的品質,標榜自己是正宗的易武茶,當時許多易武茶商都稱他們的茶廠“開設在易武大街,精選易武正山陽春細嫩白尖”,所以就有了“易武正山”的稱呼。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易武正山”的叫法只是九十年代的一個誤傳。
臺灣的茶人在90年代中後期到易武做茶,易武有一個山頭叫做鄭家梁子,人稱“鄭山”或“易武鄭山”,傳來傳去卻變成了“易武正山”,後來這個說法越傳越廣,成了正宗易武茶的代稱。
無論是在哪種說法中,“易武正山”都是指正宗的、真實的易武茶,它不是指具體的一個茶山和寨子,可以說,它是整個易武茶的泛稱,跟紅茶裏的“正山小種”的“正山”是一個道理。

到了現在,易武茶早已名聲在外,易武茶區的“七村八寨”也不再籠統地自稱“易武正山”了,而是用更具體的村寨的名字,
比如麻黑、颳風寨、薄荷塘、彎弓等。
對於那些茶餅上寫著“易武正山”的茶,我們把它最直觀的理解為正宗易武茶就可以了。(來源:福海茶,圖片來源:老資料網)

資料標籤: 易武
本文標題: “易武正山”究竟是那一座山呢?
永久網址: https://www.laoziliao.net/doc/1642227455209350
相关資料
為什麼老茶客都比較喜歡收藏易武茶呢?
普洱茶,被稱為“能喝的古董”,具有越陳越香的品質特性,這一特質也造就了它獨有的投資與收藏價值,這也是它備受追捧的原因之一。而提到優質普洱茶,就避不開易武二字。一方面可能是最近幾年一些易武老字型大小的茶拍出天價,帶動收藏,也是易武茶轉化價值被
標籤: 普洱茶 易武普洱茶 普洱茶歷史 文化
如何感受普洱茶的協調性
經常看到有人說普洱茶入口後協調性較好,然後査詢普洱茶協調性的問題,大多數是從“氨酚比”的角度進行分析,什麼茶多酚、咖啡鹼、兒茶素說一堆。然而,這些太過專業的東西似乎有些新增普通喝茶者的負擔。再比如,茶湯有苦、澀和香,但是苦、澀化開後,絲毫沒
標籤: 協調性 普洱茶
决定普洱茶耐泡度的因素
普洱茶的「耐泡度」,是我們在日常品鑒普洱茶時總談起的話題。普洱茶的耐泡度又是哪些因素决定?
標籤: 普洱茶 古樹普洱茶 文化 茶葉
如何飲用普洱茶
泡普洱茶首先看普洱茶是新茶還是老茶,嫩度高不高。泡法:取適當量的普洱茶,將水燒開至90度~100度。另外,保溫杯泡的普洱茶均不宜常飲,隔夜普洱茶則更不應飲用。沖泡普洱茶時,水溫也是影響普洱茶香氣、滋味的重要因素之一。一般以100℃的沸水沖泡
標籤: 普洱茶 文化